烤箱的提示音在九点零七分准时响起。苏瑶踮脚打开玻璃门,草莓玛德琳的甜香混着黄油气息涌出来,贝壳状的糕点边缘泛着诱人的焦糖色,中间凹陷处点缀着她今早现熬的草莓酱,像被阳光吻过的酒窝。
“小心烫。”林宇从身后递来防烫手套,指尖蹭过她手腕时带着厨房的烟火气——他正在煎牛排,围裙上印着歪歪扭扭的篮球图案,是苏瑶去年送的生日礼物。台面上摊着手机,视频通话界面里,两家父母正分别在地铁和公交上,对着镜头展示准备的伴手礼:苏瑶妈妈举着保温桶,说装着刚蒸的桂花米糕;林宇爸爸则晃了晃塑料袋,里面的篮球杂志封面正是上周林宇接受采访的照片。
“把玛德琳摆成三分线形状怎么样?”苏瑶忽然指着白瓷盘,用竹镊子调整糕点位置,“这里放三个,代表你上周对实验中学的三个三分球,中间这个放草莓酱,像篮筐——”话没说完就被林宇笑着打断:“再摆下去,你妈妈该以为我们在搞行为艺术了。”他转身关掉燃气灶,牛排发出滋滋的响声,油花溅在围裙上,正好落在篮球图案的篮网位置。
门铃在十点整响起。苏瑶刚把最后一块芒果慕斯放进玻璃罩,就看见林宇正对着玄关镜子疯狂整理领带——那条印着小画笔的藏青领带,是她去年情人节手作的,此刻被他系成了歪歪扭扭的蝴蝶结。“放松点,”她笑着帮他解开重系,“你上周在市赛扣篮时都没这么紧张。”
门开的瞬间,茉莉花香混着樟木香涌进来。苏瑶妈妈的手袋上挂着新织的毛线挂件,正是她画里那只振翅的蝴蝶;林宇爸爸则扛着个巨大的纸箱,上面写着“给小两口的实用家电”,角落露出半截篮球形状的抱枕。
“瞧瞧这屋子,”林宇妈妈一进门就红了眼眶,手指划过玄关处挂着的合照——那是去年秋天,苏瑶在篮球场画速写,林宇抱着球从背后突袭,两人笑倒在落叶堆里的画面,“比我们当年的婚房温馨十倍,小瑶布置的吧?这花瓶里的银杏叶都摆成渐变色了。”
厨房里飘来玉米浓汤的香气。苏瑶领着妈妈参观开放式厨房,看见料理台上摆着的篮球模具——那是林宇偷偷买的,说是要给她的点心增加“职业元素”。此刻模具里还留着没清理的面粉印,形状正好是标准的NBA logo。
“阿姨尝尝这个,”苏瑶递上刚烤好的玛德琳,草莓酱在舌尖化开时,林宇妈妈突然笑出声:“小林小时候啊,把篮球当足球踢,结果砸烂了客厅的花瓶,还说是在练习‘三分远射’。”餐桌对面,林宇正被爸爸调侃高中时把校服穿反去上课,耳尖红得比草莓酱还鲜艳。
牛排端上桌时,苏瑶发现林宇特意把胡萝卜切成了五角星,西兰花摆成了篮筐形状。“这摆盘比我队服还整齐,”林宇爸爸叉起一块牛排,忽然转向苏瑶,“听说你最近在画以篮球为主题的系列?老陈教练昨天还说,小林更衣室里挂着你的速写,队员们都叫那是‘11号幸运符’。”
餐刀与瓷盘相碰发出清脆的声响。苏瑶望向坐在斜对面的林宇,他正低头给她添汤,睫毛在眼下投出蝶翼般的阴影。想起上周在球馆,她画完他的防守姿态后,顺手在角落画了只衔着篮球的蝴蝶,结果第二天就被他拿去复印,分给每个队友当书签。
饭后的客厅飘着红茶的清香。苏瑶从书房抱出画夹,最新的《灌篮协奏曲》系列在落地灯下展开:第一幅是林宇扣篮时的背影,球衣号码被处理成流动的金色线条,像阳光在篮网间穿梭;第二幅则是篮球场的黄昏,两个影子坐在记分牌下,地上散落的篮球被画成了发光的橙子。
“这幅的光影处理得真好,”苏瑶妈妈指着第三幅,画中林宇正在教小朋友运球,他的手掌被放大,指缝间漏出的光斑恰好组成“希望”二字,“小瑶把篮球画出了温度,难怪赞助商说要拿去做公益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