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1次春宵

繁体版 简体版
1001次春宵 > 繁露春秋 > 第43章 诱饵

第43章 诱饵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祁韫强压下心头翻涌的震惊与酒意,脑中已然冷透。

她自是要怒,为瑟若筹划的新制火器,竟不足两月便现身千里之外的温州,不知是什么人胆大包天敢截朝廷火器,更不知纪家在其中角色,只不开口,以目示意纪四说话。

纪四头一次见她露出真实情绪,也稍觉讶异,只当是酒后自控不及,反倒觉得她那少年老成的壳子微微裂了个口子,添了几分鲜活人气。他缓缓道:“贤侄,你听守诚细讲。”

这批火器共五箱、一百支铳,是七八天前刚在江上截获的,恰是纪四找祁韫负荆请罪的前一日。

船只自南直隶而来,伪装成普通商船,过纪家盘口时应对失据,被纪守诚看出破绽,当即开箱查验。一见之下,非同小可。

纪守诚本是四兄弟中最沉稳慎重的,原不欲轻易动手,正犹豫是放是收、该收几成过路钱,那一船人竟摆出鱼死网破的架势,纪守诚只好把他们灭了,只留了一个掌柜模样的瘦子做活口,现下也关在纪家。

祁韫听到此处,问:“可有信函?”纪守诚自怀中取出一封信,递与她。

稍稍一瞥,祁韫便知纪四所言“足以引汪贵咬钩”的缘由:信件抬头,赫然写着“汪船主亲启”。

她飞快扫罢全文,内容不过是“主上”遣我们向汪船主致意,以“此物”为礼,言辞客套,似是初次接触。

然不知为何,心头愈发异样,她复又细细读了一遍,那点醺然的酒意登时化作冷汗,人也彻底清醒过来。

她拈着信,缓步走回座间坐下,神情之重使纪四与纪守诚皆惊讶不已。

祁韫心中泛起阵阵后怕,只因这封信,竟出自祁家之手!

票号最擅设暗记,汇票必藏“押花”等识别记号,以防伪冒。祁家内部书信亦遵此制。

写信人需要依据自己票号属地,在信中嵌入该省简称同音字之变体,例如略减一笔,或添一划倒笔,以供识别真伪。

因此祁韫每封信都要反复核对,对内对外,写法有别。以她性格之缜密,不容半点纰漏。

而这封信字迹娟秀,语体通畅,显非出自粗陋之手;偏偏其中一个“经”字,绞丝旁明显错笔。

“经”之谐音即“京”。此一错笔揭穿秘密,这批火器,果然是自京城神机营流出。

祁韫方才以手试触,虽不认得“火龙枪”,但徐常吉改良的火器她非常熟悉,可判断其为半成品,甚至有依徐常吉的高标准淘汰的废品,大体可用,但准头严重失准。

如此,事情水落石出,定是朝中有人收拢神机营新制的废次品,借祁家渠道转手贩卖汪贵。能让祁家甘愿称一声“主上”的,必是朝中重臣。

会是谁?王敬修?

祁韫知道,当年父亲主导谦豫堂北地征伐,遭京中几大票号围猎,起步不易,是攀上首辅王敬修才站稳脚跟。此后数年向王家输钱赔利,这次王令佐入京与祁元白结交,也是王敬修背后布手。

可细细想来于理不合。王敬修最擅左右逢源、圆融处事,少与瑟若硬抗。而开海一事,对于他所掌户部根本没坏处,反添巨额收入。若将军器暗售海寇,不仅于利无补,也不符合其作风。

那么,答案只有一个:庄靖侯,梁述。

这六年来,王敬修掌财,梁述掌军,兵部尚书、内阁大学士鄢世绥正是梁党中最得力之人,有“梁右手”之称。能在徐常吉入神机营两月内就集齐第一批报废军器流入黑市,也只有兵部自己人才能做到。

祁家这人是父亲吗?祁韫并不作此想。梁、王二党向来既合且斗,父亲行事谨慎,从不越过王敬修另攀梁述,只因权力场中最忌一身二主。何况若此事败露,祁家必遭灭门之祸,以父亲之稳重,定不会涉险。

那便只剩京中二人:祁承涛、祁承澜。而祁承涛大节不亏,不肯作恶,更无胆识甘冒天大风险接手,综合性格与能力,此事是祁承澜所为。

祁韫在心中冷笑,祁承澜雄心勃勃要夺家主之位,王家虽为祁家庇荫,可王敬修年已七十五,随时可能病逝或致仕;梁述却刚过五十,正当盛年,恰恰匹配祁承澜的少主之位,只要他胆子够大、渠道够硬,完全可能暗中投靠梁述,且自以为有梁述庇佑,勾结巨寇、私运军器这等灭九族的滔天大罪也全然无碍!

至此,她虽不能断言,但心中已有七八分笃定,只待审那掌柜便可坐实猜想。却又转而推敲纪家在此事中的作用,倘若这是一场针对她祁韫的圈套,便是万劫不复。

纪四见她沉冷的目光在他和纪守诚面上一扫,知她有疑虑,实属正常,于是和纪守诚镇定坐着任由她打量。

祁韫见他二人光明磊落、坦坦荡荡,心中也知此事两端既然在朝中重臣与汪贵,不管经由何人之手,纪家在其中无利可图,还不如将武器私藏使用或转卖,何必示于人前?纪四多年退求招安也非假象,又刚与谷廷岳达成共识,何必沾染火器这等极度麻烦、效果未知的东西?

一念转罢,祁韫当即跪地叩拜,沉声说:“多谢世伯与守诚大哥,挽救我祁家于倾家灭门之祸!”

这一跪非同小可,纪四与纪守诚齐齐惊起,连忙相扶,口称:“贤侄/祁二爷何至如此?”

祁韫将其中关节简要讲罢,纪四和纪守义面面相觑,都说无巧不成书,今日竟是巧合至此!

“那掌柜是何样人?”祁韫说,“可否引我一见?”

“这个自然。此人四十来岁,中等个儿,官话里杂着点儿金陵土语。”纪守诚淡淡地说,“不如二爷你说得标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