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是这样啊,咱们外出好一段时间,我都忘记今天是腊八了。”婉颜点点头,“那我们要不也一起等等?我想尝尝同州的腊八粥味道如何!”
“好,”宇文邕一口应下,“也不知这里的腊八粥,与宫中的口味有何差别。”
二人正漫谈着,却听见人群中突然多了些抱怨的声音:
“怎么这么慢啊?我从一大早就来这儿了,到现在还没轮到,我家孩子还等着我带回去喝呢!”
“施主稍安勿躁,稍安勿躁。”被人山人海簇拥着的小沙弥擦一把额头的汗,“实在是我们抽不出更多人手,若有怠慢,还请各位施主谅解。”
闻言,婉颜思忖片刻,心中有了主意。在和宇文邕商量过后,她果断高举起手臂:“小师傅,要帮忙吗!”
众人的目光霎那间都投到了她身上。小沙弥更是两眼冒光,点头如捣蒜:“施主若愿协助,自然是不胜感激!”
婉颜于是拉着宇文邕凑上前去,木桶中腊八粥的热气顿时扑个满怀,仿佛五脏六腑都被瓜果谷物炖煮的清甜所充盈。她深深嗅了嗅,更期待分完粥后也尝一碗了。
有了他们的加入,施粥进度明显快了许多。注意到人群边缘还围着许多衣衫褴褛的穷苦百姓,婉颜心想,无论如何都要让他们喝上热乎乎的腊八粥,因此更多几分干劲。递过碗时的一声声道谢,那手与手无意触碰时的温热,还有侧过头与宇文邕的相视一笑,都并着同州的冬日暖阳,一道烙印在了她的心底。
忙碌小半日后,几大桶腊八粥终于见底。人群散去,小沙弥盛出最后一碗粥递给婉颜和宇文邕,两眼真诚,却又透着些许苦恼:“今日多谢两位施主相助,只是此刻只剩下一碗粥……”
她全然不介意,爽快接过:“无妨,我们喝一碗就够了,就当讨个彩头。”
说话间,婉颜忽然注意到街对面有个小姑娘躲在屋檐下眼巴巴望着他们。她登时心下了然,二话不说便走过去。宇文邕见状,也跟了上来。
那小姑娘灰头土脸的,看着实在清瘦过头了,手腕细得像只轻薄包着一层皮,打了补丁的布衣在她身上松松垮垮垂下,估计那并不是她自己的衣裳。
“想喝吗?”婉颜蹲下身,笑眯眯看着她。
小姑娘下意识摇头,向后退了几步,一双杏眼直直盯着她。对上她温柔的视线后,那姑娘吞咽口水,忽又像下定了什么决心,重重点头。
婉颜怜爱地看着她,将碗放到她手里:“喝吧,孩子,不要怕。”
宇文邕也俯下身,为她掖了掖漏风的衣服:“你父母呢?”
小姑娘又摇头,盯了他们一会儿后,蓦然间落下豆大的泪珠。
“哎,别哭,别哭。”宇文邕忙不迭擦拭她的眼泪,颇有些手忙脚乱,眉宇间尽是愧疚,“抱歉,是我不该问。”
看起来是流浪儿,似乎还不会说话,也不知这些年是怎么过的……婉颜暗自叹口气,见小姑娘还没动勺子,便又道:“你趁热喝,这里面多的是营养,正好让你补补身体。”
她低头舀了一勺粥,却直接递到婉颜嘴边,张大自己的嘴,发出“啊、啊”的沙哑声音。
“你是要喂我吗?”婉颜无奈失笑,“我不用的,你喝。”
那姑娘却执拗地盯着她,手一动也不动,似乎非要让她喝下才安心。这下再难推脱,婉颜只好张开嘴,吞下了温热的粥。腊八粥由花生、瓜子仁、莲子、红枣、山楂、葡萄干等熬制而成,浓稠如流淌的蜜蜡,甜香四溢,却入口清爽,并不黏腻,也难怪那么多人排队等着。
待她喝完,小姑娘又舀起一勺,递到宇文邕唇畔。他微微一愣,旋即也饮了下去。
“多谢,”他揉了揉小姑娘的头发,“剩下的你喝吧,我们尝过就好,小孩子正是长身体的时候。”
她又用水灵灵的眼睛来回打量他们,片刻后,才抱着碗吃起来。看她吃得尽兴,婉颜不由心头一软,就这样望着她出神。待她吃完,婉颜和宇文邕对视一眼,一齐起身牵着她朝还在收摊的小沙弥走去。
“除了节日时施粥,小师傅你们还可以多接济流浪街头的孩子,不仅可以救他们的命,若他们长大有所成,更可以为国出力,是大功德。”婉颜从钱袋中取出一些银两,“这些你先拿着,务必要用到孩子们身上。若钱财不够,可寻官府调度,有人问起,就说是长安那边的意思——当然,这里离长安并不遥远,督查也很方便。”
此话说得委婉,却足以让小沙弥明白他们身份并不简单。接过沉甸甸的银两,他低头与那小姑娘对视,一双圆溜溜的大眼睛中是说不尽的情绪,而她手中已然吃空的碗,更是让他心神一晃。
“阿弥陀佛。”他朝小姑娘伸出一只手,敛神郑重道,“小施主,你且跟我们一道,与青灯古佛作伴吧。”
“去吧,”婉颜也鼓励她,“以后若有机会,我们也会来看你。”
她瘪了瘪嘴,眼眶边忽又蓄起盈盈泪水,伸手牢牢抓住婉颜和宇文邕的衣摆。他们于是又蹲下身,将她紧紧抱入怀中。
……就像当初抱着阿宁。
夕阳洒下残红,腊八粥的清香仍在空中飘荡,婉颜安抚着怀中瘦骨嶙峋的小姑娘,忽然想到,或许童年时代的这碗腊八粥,也能成为她心底的温情,足以让她在冰冷的乱世里,仍保有活着的希望。
何况,这乱世,就快要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