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教授,能帮我看看这个数据吗?”
“好。”
“来了。”
两道声音同时应答。
姜宁放下手里的档案资料,江教授往说话的研究员方向走了一步,二人齐齐愣了一下。
有人调侃道:“诶呦小姚,你叫的是哪个教授哦?”
小姚年纪不大,脸皮子薄,顿时涨红了脸慌忙道歉:“啊对不起对不起……姜宁教授……我找的是江华春教授……”
她越说声音越小,低头想找个地缝钻进去。
姜宁又拿起资料,边读边轻声道:“没关系。”
江华春暂缓手头的工作,耐下心为小姚解惑。不经意间瞥向认真看书的背影,眼里蒙上一层淡淡的雾。
类似的乌龙事发生过许多次,大家也慢慢适应过来,不再发生叫错人的尴尬事。俩人的研究方向近乎一致,暗地里免不了拿来比较。谈论再多,明处大家都给足双方面子,毕竟一个是汪主任的高足弟子,一个是陈老的得意门生,两位高材生齐聚共事,受益的是他们。
偶然撞见别人说起他与姜宁的事,江华春仅是言语劝导让他们把心放在课题上,似乎不太在意他人的看法。
反观姜宁,似乎不太关心科研以外的人和事,每天沉浸在阅读档案中,她甚至做不到将名字与人脸对号入座。
然而她的到来,像颗落入湖面的石子,终究溅起一层层涟漪。
清早,众人踏着晨曦来到陆续研究室,便看见姜宁待在档案柜前,抽取一叠准备阅读。她仍未正式参与研究,据说陈老给的任务是让她半月内读完整个档案柜的资料。
“姜教授?”
姜宁翻过一页纸,并不理会。
那人皱了皱眉,不甘心地再叫道:“姜宁教授?”
听到自己的名字,她恍然,思绪从数据论言中抽离,望向声源。镜片阻隔眼神交流,让她看上去有些冷淡。
“什么事?”
“早前听闻姜宁教授卓乎不群,曾斩获数个奖项,论言新颖犀利,颇有陈老之风。不知月余以来姜教授对我们的研究有什么指导和见解,不妨分享给大家听听?”
问话的男人稍大她几岁,矮她半个头,高颅顶,眼睛细长,下巴削尖,一副装腔作势的派头。
姜宁师兄不在,他说话就无所顾忌了。
周遭气氛稍稍变得安静下来,众人脸色奇怪地偷觑着那个男人。堂堂正正站在这里的人圈子里都排得上号,姜宁又不是全能天才,横跨两脚的“指点”怕是会让人笑掉大牙。
“许教授,研究是咱们大伙共同推进的,涉猎广泛数据庞杂。姜宁教授才来不到半个月,估计一时半会儿理不清……”替她说话的是第一次就认出姜宁的科研员。但他阅历不够老道,许姓教授瞪一眼就像只鹌鹑似的缩了回去。
空气一时冷凝。
江华春眼睛微眯,上下端量许教授,嘴角微微扬起。
“好了好了,许……”
他出来缓和气氛,不想姜宁突然出声,嗓音微冷。
“没有。”
江华春迟疑一瞬,试探道:“什么?”
众目睽睽之下,姜宁摇摇头,认真道:“暂时没有,最晚后天我再答复你。”
她态度非常诚恳。桌上躺着最后一叠档案等她去读。姜宁一直以来奉行的准则即是没有掌握课题进度时不轻易发表观点。
这是对科学的不尊重。
她点了点头示意众人,屏蔽周围各异的眼神,捧起书接着啃。
书呆子。众人暗道。不过回想起姜宁以往的成绩,他们平静地接受了她古怪的性格。
出师未捷,许教授憋着口气回到工位,他知道再问下去就显得咄咄逼人了。
江华春轻笑一声,走到姜宁身旁。侧头看了眼她正读的一页,低声感慨:“152号。看来我很快便能同姜宁教授一起共事了。”
她抬眸,定定地注视江华春。二人肩膀隔了一拳距离,他看见镜片后面偶尔扑闪的长睫,颈侧隐隐透出皮肤的青色血管。
他回忆起第一次见到姜宁时,脑中自然而然刻画对她的印象——清瘦苍白,冷漠寡淡,仿佛自峻岭高山而来,身上携着一缕松雪气息。
江华春从容与她对视。
“江……华春教授。”她的声音依旧不咸不淡,笃定到让人忽略叫出名字时的犹豫。
江华春忍不住笑起来。他长得不错,笑得春华煦暖,与名字很是相配。人群中有仰慕他的姑娘,偷偷瞄来一眼,浅浅红晕攀上脸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