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1次春宵

繁体版 简体版
1001次春宵 > 苍山负雪 > 第23章 青云商会

第23章 青云商会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入城都要交关税,天寒地冻伤百姓,自昭元帝起,免除了每年十二月和正月,两个月的关税。

“老乡,打扰一下,您是说现在进城要纳税吗?”

众人闻声看去,是一个全身麦色,身材魁梧的男人,看样子不像是燕人,警惕问道,“嗯,你是哪人,进扬州城干嘛呢?”

男人解释道,“我是冀州人,最近日子不好过,来投奔亲戚。”

冀州多匪患,很多冀州人都会来到扬州,倒也见怪不怪,如果不是生活所迫,谁又愿意背井离乡,去一个陌生的地方。

百姓的眼神里多了些许怜悯,“害,这世道不都这样,都过去了,扬州也不错。”

男人傻傻地笑着,“是啊,都过去了,眼瞅着都要正月了,还收关税?”

百姓不解地看着他,“不都是正月免吗?”

男人明显愣了一下,“哦哦,瞧我这脑子,还没到晚上呢,就开始昏头了,欸,这是什么时候免关税的?”

“先帝在时就免了,都十多年了。”

男人又问了一遍,“这十几年来,一直都是正月才免税吗?”

百姓有点被问烦了,还是回道,“是。”

男人点点头,“多谢,打扰了。”说完,直接走了。

周围人默默对视一眼,默契说道,“这人有毛病吗?”

男人会头,对旁边一直坐着,瞎了一只眼的年轻商贩说,“帮我一个忙,事后我会给你一笔钱。”

......

雪天的扬州,阳光明媚,蓝天如洗。虽然气温

依旧寒冷,但日光普照,没有严寒的北风,取而代之的是柔和的南风,是难得的宜人宁静。湖面结冰,形成一层薄冰,倒映着岸边的柳树和桥梁。

雪天的扬州,虽然气温依旧寒冷,但日光普照,没有北边严寒,是难得的宜人宁静。

街道两旁的建筑在冬日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庄重,砖墙和飞檐在寒风中摇曳。

连着赶了几天的路,众人都有些疲倦,等车才停稳,沈南初便着急下车,显然有人更激动。

前方的轿子晃动后跳下个人,然后绕过沈南初,径直走向季辰卿的轿子。“二公子扬州到了,与燕京的雪不大相似,不冷很温柔。”

朱明将脚凳摆好,朝里面喊了声,季辰卿便掀起帘子,探出头来,宋砚池伸手去扶。

季辰卿下来后,不着痕迹的推开他,走到沈南初旁,“公公应是看过名册了,人却不大认得,修整半天,等夜晚便让大家都认识一番。”

沈南初赞同的说:“好主意,那便有劳二公子。”

“不碍事,舟车劳顿的,先去找客栈吧。”

众人动身朝着城心走去,道路两旁时不时就有祥云、鱼纹样式的印徽。没想到这么多商铺、布庄、银号、胭脂铺子……都有这样的标志。

同行的御史是今年的新贵,看着倒是个读书的料子,年纪轻轻就中了进士,据说当官都已经好几年了。

在街市闲逛时,有人望着鳞次栉比的商铺感叹:"都说术业有专攻,各门营生自有其乾坤。寻常商贾穷极一生也难精熟三两道,怎的这家却能统摄百家?"

沈南初瞥见同伴面露疲态,随口应道:"许是老天赏了七窍玲珑心。"

行至秦楼楚馆聚集处,晨光里紧闭的朱门旁,执事正倚栏纳凉。宋砚池走过去,指着檐角鎏金徽记问道:"掌事的,这些商号可都是同个东家?"

"我们坊自晋元年间便在此扎根,可比那青云商会早五十余春秋。"执事捻着胡须笑道,"不过如今商会确是我们头号金主。"

"您是说扬州张首富?"

"正是张旭明会长。这套合股制当真妙极——商会注资作本,我们盈利后按股分红。虽要割些利润,但有了商会的门路庇佑,生意反倒越发红火。"

宋砚池闻言拊掌:"好个钱生钱的买卖!不费吹灰之力坐收百业红利,难怪能成首富。"

季辰卿若有所思:"商户得资扩业,金主坐享其成,如此银钱如水流转,确能滋养四方商贸。"

众人虽难窥其中关窍,却都暗忖这张会长绝非等闲之辈。忽有人问:"若是买卖折了本..."

执事笑意凝滞:"张会长终究是生意人,若遇他兜不住的祸事..."他压低声音,"那些赖账的,可都见过阎罗殿的模样。不过张会长应权通变,只要不是天灾人祸,他自有手段平息。"

季辰卿说:“怪不得一路上见不少的商户都有青云商会的标志。”

执事说:“那可不,连官府都跟青云商会有合作呢!”

“啥,官府?!”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