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1次春宵

繁体版 简体版
1001次春宵 > 吹面不寒心上月 gb > 第31章 西风泪(加更福利)

第31章 西风泪(加更福利)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真相是,当年征讨西川结束后,国库已经见底了。

但为了讨元德帝的欢心,缔造帝国中兴大业已成的幻象,太子李铭谎称国库充盈,百姓和乐,实则克扣北境兵饷,用于勒碑修宫,迎佛奉道的开支。

之所以选择北境的兵饷,因为苏贽舆被贬到了北境戍守。

“公主也知道,苏先生一向瞧不上太子的做派,早在辞做太子太傅的时候,与太子便结下了梁子。太子害怕储位生变,当然得想方设法地除掉苏先生。”

“苏先生写了很多请求增兵增饷的折子,全都被太子故意压下。”裴松龄深吸一口气:“后来的事情公主也能猜到,北境缺兵少粮的怎么打战?自然就败了。”

“所以,是你帮着太子克扣兵饷,抹平账务,欺上瞒下,蒙蔽圣听之人!让先帝误以为北境兵精粮足,最后又将战败的责任全都归咎于我师父头上?”

李琅月的瞳孔骤然紧缩,猩红得几乎要滴血,用力地扯住裴松龄的头发,迫使裴松龄抬头直视她。

头皮传来阵阵刺痛,裴松龄毫不怀疑,此刻的李琅月恨不能将他剥皮拆骨。

“先帝何等精明之人,但凡先帝有意追究,我们这点手段哪里骗得过先帝?”

“但是先帝一方面也想纵情享乐,不愿再做那苦不堪言的圣主明君,一方面认定了苏先生就是有意为难太子,想扶植三皇子上位!”

“可是亲爱的小公主……你不妨猜一猜,先帝为什么认定苏先生一定会弃太子选三皇子?”

裴松龄突然咯咯地笑了起来,笑声仿佛盘桓在墓地等待啃噬枯骨的夜枭。

“因为他是你的师父,而你——你是郭氏的外孙,是三皇子李穆的外甥女!”

“你的师父,是因为你才死的……”

“住口!你们……你们怎么敢做出这种丧尽天良的事情!”

李琅月扼紧裴松龄的咽喉,力道之大足以将裴松龄的脖子拧断。

体内仿佛有翻滚的烈焰岩浆,疯狂地灼烧着李琅月的五脏六腑,尤其是胃在一阵阵地痉挛,漫上潮水一般的恶心。

她恶心自己的身体里,竟然流着和那些人一样的血,这让她感到无比的羞耻!

她想过真相或许会不堪入目,但没想过那些人真的都是披着人皮的禽兽!

他们肆意地玩弄着权术,可这背后全是赤子之心,忠臣之骨!

就在裴松龄脸部涨红,双眼上翻即将断气之时,理智又迫使着李琅月又松开了手。

“就算我是郭贵妃的外孙,李穆的外甥女又怎么样!苏先生和本宫一言一行,皆无愧于天地!”

“是你们狼心狗肺,陷害忠良!到了如今这步田地,还要强词夺理,为自己开脱!裴松龄,你说这话不觉得恶心吗!”

李琅月抄起刑桌上的带着倒钩的钢鞭,一记重鞭抽在裴松龄的身上,只一下,便让裴松龄皮开肉绽,钻心疼痛。

李琅月目眦欲裂,裴松龄喘过气来,却依旧没有丝毫愧色。

“从始至终……下官不过听命行事……又何错之有?”

“三纲五常……君为臣纲……先帝和太子……要下官做什么……下官就只能做什么……”

“良心?那玩意是只有苏贽舆才有的东西……可这天底下……又有几个苏贽舆……”

“连沈不寒都翻供了……公主殿下……您又凭什么要求下官……去忤逆先帝和太子的意思?”

提到沈不寒,李琅月强迫自己必须再度冷静下来。

李琅月用钢鞭的鞭柄挑起裴松龄的下巴,钢鞭上森冷冷的倒钩扎进裴松龄的皮肉,痛得他冷汗直冒,全身抽搐。

“如实告诉本宫!当年沈不寒为什么会翻供!你们对他都做了什么!”

“本宫?”裴松龄讥嘲地看着杀气四溢的李琅月。

“李琅月,姓了这么多年的李,被叫了这么多年的公主,自称了这么多年的本宫,你是不是都快忘了自己根本就不姓李?”

裴松龄虽为囚徒,但此时的他可以肆意地嘲弄掌握他生死的李琅月。

“你其实根本就不是什么定国公主李琅月,你姓谢,是叛将前西川节度使谢延的女儿谢离——”

“是因为你谢离,本该平步青云的沈不寒,才到如今这步田地!”

裴松龄一点点撕开了昔年残酷的真相。

粉饰太平的表面下,躺着的全是累累忠臣骨。

******

六年前,沈不寒拿着苏贽舆从北境传回京城的书信,在朝堂上指认太子贪赃北境兵饷,才导致苏贽舆北境战败。

沈不寒熟读刑律,当堂罗列证据,一条条都是铁证。太子李铭随即遭来二皇子党和三皇子党的群起攻之。

苏贽舆苏先生那是什么人啊,那可是天下士子心中的孔圣人再世!太子因为和苏先生的旧怨陷害苏先生,导致苏先生战死,北境岌岌可危,只这一条罪名,便足够将太子废一万次!

铁证如山,所有人都以为这一次足够咬死太子,却没想到沈不寒最后屈居翻供了。

沈不寒翻供时,自称那些呈堂作为证物的苏先生手书,都是他模仿苏先生的笔迹伪造的,并且还称是为了支持三皇子李穆才构陷太子。

元德帝本来是要处死沈不寒的,但对外宣称,太子考虑到沈不寒是苏贽舆的徒弟,定国公主李琅月的师兄,愿意不计前嫌宽赦沈不寒。

沈不寒死罪能免,活罪难逃,以宫刑抵罪,成为人人不齿的宦官。

元德帝还让沈不寒在宫门口,当众叩谢太子不杀之恩,以彰太子仁德。

苏贽舆战败一案疑点重重,朝中不少人对此生疑,只是苦于没有证据。如果不是沈不寒自认伪造,那些证据足够锤死太子,为苏贽舆鸣冤。

可是沈不寒没有。

满朝文武,不管是支持太子的还是反对太子的,都为沈不寒感到不齿。

沈不寒不仅背弃了自己的恩师,为了苟活,还背弃了士人的信仰,丢掉了士人的风骨,苟且偷生的做一个卑贱的宦官。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