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黄河清
见过小萍后,明长弦还不忘去后院找了常和,打算亲自见见小妹精心挑选的护卫是否得力。
在得知对方并不知道韩少爷的真实身份时,明长弦不得不感慨明惜月如今真是年纪大了主意多得很,也还算安心了几分。
常和曾在军中混过,对眼前这位风度翩翩的年轻官员也是十分敬佩。
小明大人和他以前见识过的地方军官不同,若不是肤色被晒得偏黑,反倒更像个中原的文人公子。
明家果真是诗书世家,韩少爷、小明大人都是文质彬彬的君子模样。
而在得知常和曾在陇西参军后,明长弦还笑说难怪看着面善,以前曾见过面也说不定呢。
于是明惜月就真的在兰州明宅安分守己地待了几日。
明长弦公务繁忙,白天甚少出现在家中,以至少夫人十分乐见明惜月到来。
家中佣人多是崔家旧仆,虽不清楚明惜月的身份,但也都当成小明大人的表弟尽兴招待。
由于她不能出门,只能让小萍和常和每日替她逛兰州城、四处走走,每天带些新鲜吃食回来解馋。
小萍见常和对兰州城也甚是了解,便也安心让其帮忙指路采买。
常和知道小萍姑娘跟着少年多年,两人闲聊时说了不少趣事。
小萍一会抱怨说未及弱冠的韩少爷还像孩子一样经常要人哄,一会又说她年纪虽小、胆量却大真让人担忧不已。
常和听得很认真,也知道小萍姑娘是在担忧自家少爷想远去沙州之事,奈何嘴笨不知道如何安抚,只能更尽心在差事上。
渐渐地小萍也有些意外:怎么常和这个粗犷汉子心思倒怪细的,每天寻来的新鲜玩意儿小姐都喜欢的不行?
在兰州一耗半月,一日小明大人休沐竟然主动说要带明惜月出门,她难以置信地直说是太阳打西边出来了。
只是明惜月没想到,自家兄长说的出门真的就只是字面意义上的出门。
明长弦平日工作繁忙,一时竟不知该带小妹去哪里散心解闷,只得绕着市街转了一圈又一圈。
最后还是小萍和常和,将明家少爷小姐领去了如今兰州城最热门的黄河楼吃茶。
明惜月记得前世有诗云“古戍依重险,高楼接五凉”,说的大概就是这金城临河驿楼的景致了。
邻近西域,兰州也算是多元汇聚之地,许多胡人也会来此经商,因此也能见到各种面孔的游商、文人甚至游侠。
一进二楼,明惜月就开始东张西望、吃茶看戏,还拦了路过的胡姬表演歌舞。
小萍见胡姬衣着打扮与中原十分不同,早已入秋却还着装俭省、露出大片肌肤,一时不太习惯。
但见自家小姐似乎看得十分尽兴,而少爷则不停地在胡姬凑近时闭眼默念着非礼勿视……
好不容易能出门,明惜月胃口大开,趁着兄长“做东道”点了许多好菜,光是黄河大鲤鱼上桌就让她惊喜不已。
尝过后,她直道外酥里嫩、鲜香透骨,土腥味不见一点儿,不输汴京城的名菜糖醋熘鱼。
正吃的兴起,明惜月一时没注意,竟被人认出了身份。
“啊呀,这不是韩兄弟吗!”
明惜月闻言,好一会儿才反应过来是在喊她,回头一见果是熟人,便起身相应。
“原来是魏兄,小弟失礼失礼……”
来人名唤魏成,虽是金城人氏,但如今在历城书院上学,是韩少爷的同门。
小萍之前从未见过明惜月的同学,只听她念叨过什么魏兄、李兄的,料想应该是自家小姐的同窗好友。
数月不见,明惜月与魏成聊了好一会儿才反应过来自己失礼,便开始向一桌人引荐:
“兄……明表哥,这位是小弟在历城时的好友,魏成,魏公子,他家是在兰州城的……”
“城西魏家,久仰。在下明长弦,见过魏公子。”明长弦久居金城,自然也知道些世家们的情况。
小萍见自家大少爷面无表情、看不出喜怒,一时有些担忧。
“明……明大人?在下不敢,不敢当!原来是韩兄弟的表兄。”魏成是兰州人,早在历城听说韩衍之的身份时,就曾主动聊起过对小明大人的孺慕之情。
“素闻明大人在兰州高就,一直无缘得见,今日有缘。在历城书院读书时便听韩兄弟说起过……”
见魏成似乎有些拘谨,明惜月主动斡旋其中,很快草草结束了略显尬尴的会面。
等午饭毕出黄河楼前,她还答应魏公子有机会一定登门拜访。
回去路上,明惜月见自家兄长面色不悦,才反应过来自己从未在书信中提及过书院进学之事,心里暗叫不好……
果不其然,一进门明长弦便把她叫去了书房,还不许少夫人和小萍靠近。
见此,小萍万分无奈,心说小姐你就自求多福吧。
“说说吧,这方才魏公子提到与你是同窗之谊,究竟是何意?”
一进书房,明惜月便见自家兄长高坐在桌后品着茶训话,竟像极了那年在大内皇上审问她的模样。
她有些害怕,便坦白说自己如今在历城书院就读,还保证绝对没人察觉到她的身份。
闻此,明长弦似乎并未感到安慰,反而更加厉声质问起小妹:“父亲也曾在州学任职,你自幼便知我朝科举甚严、各州学入学条件之苛刻,你这‘韩衍之’的身份如何过得了书院院长那关?”
明长弦语气十分严肃,不似在教训幼妹反倒像在断案。
明惜月一时竟怀疑起自家兄长是否被降职、重作了那金城的父母官。
“你究竟是如何混入历城书院的?伪造学籍还是贿赂了院士?还不从实招来!”说罢还真摔了桌上的镇纸,明惜月听得一愣,怕兄长一时误会真大义灭亲把她送交法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