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1次春宵

繁体版 简体版
1001次春宵 > 观心 > 第12章 第 12 章

第12章 第 12 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会议过半时,成云霞走了进来,她刚刚结束另一个会议,连警服都没来得及脱就赶了过来。没过多久,法医高韵也拿着报告赶来。

前一天施也提出的模拟实验,已经有了确切的结果。简单来说,那本书是自由落体的概率极低。也就是说,现场并不完全是“随机”,最起码这本书的存在,是有意为之。众人不免把目光投向施也,施也淡然道:“我确信自己跟死者不认识也没有任何潜在关联,不是找我寻仇报复。不过既然是刻意为之,要么就是针对犯罪心理学,要么就是针对我。只是现在证据太少,我给不了确切的答案。”

成云霞已经快速看过刚才的会议笔记,说道:“施教授目前在这里还是安全的,虽然寻仇的可能性不大,但是……小郎,你这段时间就跟着施教授提供保护吧。”

“好。”郎月慈轻轻点了头。

“昨天郎警官在现场帮了我不少,让他跟着保护我那是浪费警力了。”

“你们俩在一起也一样能讨论案情。”成云霞道,“这不耽误。”

施也于是没再推辞,说道:“那好吧。那就辛苦郎警官了。”

“没事。”郎月慈轻声回答。

高韵接着又把另一份报告拿了出来,说:“昨天从现场带回来的那一组瓷器,我从上面提取到了属于死者和死者前夫杜君衡的几组指纹。我又找了鉴定专家,给出的答案是这是现代工厂流水线批量制品,没什么特殊的。不过专家还是给指了个方向,说这个胎质和釉彩大概率指向景德镇,从花纹样式和包装盒风格来看,至少是二十年前的了。我们又加急给这套餐具包装盒做了个分析,根据油墨和纸张综合分析,包装盒的印刷应该是在距现在28年。”

“那可够老的。”李隆思索着说,“一套普通的餐具,死者这么当宝贝似的放了二十多年,肯定是有原因的。”

“还有杜君衡。”施也补充道,“除去指纹以外,杜君衡和王淑的关系也是我一直比较在意的。无论是死者的邻居还是妹妹,都说过杜君衡和王淑关系一直不错。他们离婚是在两年前,而王淑确诊癌症也是在两年前。对比一下时间就能知道,他们离婚是在王淑确诊癌症之后。夫妻一方确诊重大疾病之后离婚其实并不少见,都有各自的原因。但这里面存在着隐瞒行为,即杜君衡在第一次接受询问时说的理由是夫妻感情不和,这与我们目前掌握的证据相悖。死者的妹妹王澈也说过,她不理解为什么死者和杜君衡要离婚。”

“为钱吗?伴侣是第一顺位继承人。王淑不想把财产留给杜君衡?或者夫妻二人达成某种共识,比如财产都留给王澈?”徐圣昭提出假设。

施也:“遗嘱公证比离婚更省事。而且如果是达成这种共识,杜君衡其实没有搬离死者家的必要。离婚不离家更方便他照顾患病的王淑。”

徐圣昭:“哦对。他们家那个厨房,明显王淑不是经常做饭的人。这个我看王澈也提到过。二人从结婚起就是杜君衡负责家务,王淑几乎不进厨房。离婚之后这两年杜君衡也经常隔三差五就到王淑家里给她做饭。”

施也接着说道:“昨天我跟死者邻居的谈话中有一个细节引起了我的注意。邻居家重新装修是去年的事情,出警记录上显示的是因为噪音施工引起的争吵。但死者邻居反复提起的却并不是闹到报警的那次,而是后续因为安装可视门铃。死者和杜君衡多次找到过对门邻居,对她安装可视门铃的行为表达抗议,甚至还出现过贴胶条、破坏摄像头等行为。后面邻居一直没有再报警,还配合拆掉了门口的摄像头,是因为体谅王淑身患癌症,身体和心理都遭受重大创伤。当然,这是她矫饰过的说辞。”

张尚翔眨了眨眼:“啊?那她这是……什么意思?”

施也:“癌症晚期,不久于人世。忍两年等人没了就好了。”

“呃……”张尚翔咽了下口水,说,“话糙理不糙,倒确实是这么个道理。”

施也:“假设王淑和杜君衡当初没有阻拦,我们就能通过对门安装的可视门铃提取到有用的监控视频。那么这个案子可以说非常容易就能侦破。但就是因为他们二人的干扰,导致了现在我们没有证据。在目前我们不能完全排除杜君衡作案嫌疑的情况下,干扰安装摄像头这个行为,或许不是巧合。”

徐圣昭倒吸了一口冷气,问道:“那岂不是一年前甚至更早的时候,杜君衡就有计划杀害王淑了吗?”

施也轻轻点头,说:“其实我一直有一种推断,可能说出来你们会接受不了。”

“您说吧。”成云霞道,“现在任何的推论和方向我们都得试一试。”

“这个案子的初步定性是入室抢劫强|奸杀人。但极有可能,这个案子不是入室,不是抢劫,不是强|奸,只是杀人。”施也接着又说道,“当然,如果你们觉得我说的完全没有道理,可以忽略。”

会议室陷入了沉默。少顷,成云霞开口,说了句一锤定音的话:“全部推翻重来。重点调查死者的前夫杜君衡。但在没有确凿证据之前,不要打草惊蛇。目前手头所有证据和线索,包括谈话询问等资料在明天中午之前全部整理成电子版上传系统,以供大家随时查阅。”

散会之后各自整理手头资料,会议室里很快只剩下了施也和郎月慈二人。郎月慈靠在椅背上盯着眼前的文件,一直没有动,就连呼吸都很轻,仿佛已经入定一般。

施也转头看向他,问道:“想什么呢?”

“在想以前实习的时候跟过一个案子。”郎月慈回答。

“我还以为你在发呆呢。”

“没有。就是累了。减少动作降低消耗,看起来就像发呆了。”郎月慈深呼吸了一下,看向施也说道,“你说,有没有一种可能,是王淑杀死了她自己?”

施也干脆侧了身,一手撑着头,看向郎月慈:“你没有用‘自杀’这个词,是因为尸检结果不支持自杀。但尸检结果只能详细描述死者的尸体情况,却无法告知我们死者的心理。对吗?”

“你不是说平常不分析人吗?怎么这会儿分析起我的措辞来了?”

“因为你在说案子。”

郎月慈若有似无地勾了下嘴角,轻声道:“我实习的时候出的第一个现场是在菜市场,案子挺简单。现在菜市场好多肉摊都有个专门的操作台,要么是在侧面,要么是在背面。可那会儿不是这样。案发那个菜市场所有肉摊都是开放的,肉拿出来就直接就当着顾客的面在台子上切。那天我和当时带我的师父接到报案,去到现场,那个切肉的案板上全是血。是人血。报案的是肉摊的摊主,他说有顾客来买肉,挑好了之后让他切,结果他刀落下的一瞬间,顾客把自己的胳膊放到了案板上。伤者当时已经送去了医院,那个摊主也吓傻了,不停地问我们他是不是砍人了。主观上他没有伤害人的意愿,但实际上,他确实完成了砍人这个动作。”

“你确实是累了。”施也说道,“一句话就能说明白的事情,你说了这么一大段,明显大脑已经处理不了复杂问题和情绪了。你该歇歇了。”

“你这还是在分析我。”郎月慈说。

“因为你在说案子啊!”施也有些哭笑不得,“咱俩这对话是要陷入循环了吗?要不你去洗把脸醒醒神?”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