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又说了些旁的,就见归平来寻,便不在多话,各自分开了。
许琛准备回返,却见平留被人团团围住,正在详细讲解盔甲各个部位应该如何改进,说得头头是道,甚至还上手演示起来。许琛没惊动他们,插着手靠在一旁。少顷,归平拿着两片盔甲片回到许琛身边:“郎君看看这个。”
许琛不明所以:“两片甲?有何特殊?”
归平说:“这里有一片是平留刚做的。”
许琛接过两枚甲片来回翻看,诧异道:“你没唬我?这机器可是需要训练才能操作的,平留第一次上手,就做出来了?”
归平朝着平留的方向努了努嘴:“不然郎君以为那帮人为何那样?”
许琛将那两枚甲片放在手中轻掂几番,道:“我身边怕是要出一名随军锻造师了。”
归平:“我倒觉得,他会是小寒哥哥的锻造师。”
许琛用手肘顶住归平肋下,道:“他敢!”
归平笑道:“是!他不敢!”
五月中,宥王领旨,判经州军作院。
六月和七月,玄狼部数次侵扰皆无功而返,反而折损小半精锐。
七月十六,平宁侯家书抵京,随家书而回的还有一只精致的铁手环。
许琛在信中说,这是他去军作院按照当年小叔所画图纸亲自打造而成,将触发装置改为手环上的按钮,且将其中暗箭换为与骁骑卫黑甲袖中暗箭同样材质。夏翊清对这个铁手环爱不释手,拿着把玩了许久。
是夜,即墨允进入寭王府寝殿时,夏翊清正举着手中的铁手环。
即墨允见状道:“怎的?十年后还要拿腕箭对着我?”
夏翊清笑笑,问:“你许久未曾这般直入我寝殿了,这次所为何事?”
“送礼。”即墨允从递给夏翊清一张纸。
夏翊清接过来看了片刻,无奈说道:“你这礼送的真煞风景。”
“煞风景总比要人命的好。”即墨允叹了口气,“四郎早做准备。”
夏翊清颔首:“暂时保密,该盯哪些地方你清楚,莫要漏了。”
即墨允:“我明白,四郎可有打算?”
夏翊清摸着手腕上那冰凉的铁手环,平静说道:“坐等。”
即墨允眉梢微挑,眼前这少年人已褪去青涩和懵懂,已有能力和魄力自己做决断了,他没再多说,只道了声“保重”便起身离开了寝殿。
白影飞过,夏翊清抬首,见方才即墨允靠过的桌上多了一盏崭新的琉璃灯。夏翊清嘴角挂上笑意,走到桌前拿起那琉璃灯仔细端详片刻。琉璃灯共有六面,灯架为玉,六方灯面皆为掐丝制琉璃福寿延年图案,定是从小叔那里抢来的。
这些年即墨允都会给夏翊清备生辰贺礼,夏翊清总想还礼,即墨允却道不知自己生辰,且从不收礼,夏翊清试过几次,后来便放弃了。即墨允待他的好,不是几份礼物就能还清的,他们之间的情谊也早已无需以礼物为证。
夏翊清拿着那琉璃灯小心走到桌案前,轻轻安放好后,便开始处理积压的奏疏。
许琛已将北疆驻军训练得初有成果,轻骑、重骑、步兵、火器营以及随军锻造师都在逐渐形成规模。同时依据草原特色,在医部大本营邕城设立军医堂作为后勤之一,军医堂的郎中全数由军中拨饷奉养,平常可以收治帮助其他百姓,但战时要随军出动。
八月,南境军报,南凉在边境以铁火开路,出其不意抢占边塞两座城池,因着南凉铁火已然精进,霍与韬不敢妄动,与南凉形成对阵之势,两座边城尚未收归。
三日后,平宁侯带一万骁骑卫赶往南境,同时,颍昌军作院的武器装备加急送往前线。
九月底,军作院新制的火器送到,南凉骑兵尚未到阵前就已被炸上了天,长羽军一举收复边城,还“一不小心”踏入了南凉国境之内,又“一不小心”围了他们两座城池。这两座城,恰好一座挨着南赵,一座挨着吴国。
南赵与吴国皆战战兢兢。长羽军并未越过国境线,只日日换防练兵,喊杀声震天。南赵和吴国的使臣在仲渊与南凉之间来回奔走,四国边境紧张不已。
十月底,南凉不堪重压,派出使臣前来和谈,平宁侯放出话来:“仲渊不接受议和,只接受投降。”
初次和谈失败,是夜,长羽军又送了南凉士兵一片烟花。两日后,南凉又来使者,依旧无功而返。又过半月,南凉缴械投降,主帅萧定代表南凉皇帝送上国书,承诺不再侵扰仲渊土地,赔款五千万两白银,五年内付清。同时将被仲渊所围的两城再加相邻四城一并划入仲渊领土。
南凉割让这六座城,原是与南赵及吴国的边界,如今划归仲渊,仲渊与那两国的国境线又延长许多,渐成包围之势。许琛和霍与韬一起将南境五十万大军重新整顿,在边境设立了一套完善的巡逻预警机制,并开始着手训练当初许箐提到过的“野战军”。
军中时日过得飞快,转眼便是一年,虽然兵制改革始于北疆,但如今许琛在南境亲自督阵,且武琼军数量多,兵制改革反而比北疆更快些。如今五十万大军已小有规模,甚至还成功举行了一次颇具规模的模拟对战,对战之日火炮连番炸响,直震得吴国和南赵军营暴土扬长。如此一来,两国更不敢妄动,只固守自己疆土,不敢迈入仲渊一步。
太康二年八月,永乾陵。
“啪”!一只玉盏落地摔得粉碎。
宏王暴怒:“安心守陵?!我已守了两年!他还不让我回去?!”
内侍跪地,颤抖着说:“是……是太后的意思……太后说先帝遗诏命大王守陵,并未明旨回朝,且……且如今尚未出衰绖之期……更不该……”
“混账!”宏王一脚踢翻了那内侍,“我必须回去!”
内侍李木劝道:“主子,无诏入京可是大罪。”
“大罪?”宏王冷笑一声,“谁敢给我定大罪?我是亲王!我是八哥的兄长!”
李木微微皱眉:“主子慎言!那是天家……”
宏王吼道:“滚!都给我滚出去!”
这一年多来宏王多次上奏请求回京,都被留中或者打回,太后数次派人安抚,但收效甚微,只多次提醒夏翊清要小心提防。赤霄院的消息也越来越频繁,待到入了冬,便是每两日定有新的动静。
这一夜,皇陵之中宏王反应又传回寭王府,夏翊清轻轻一笑,将纸条烧毁。安成立侍在侧,说:“已过二更五点,主子该歇歇了。”
夏翊清轻揉过自己僵硬的肩颈,微微摇头。此时有内侍端着药进殿,安成立刻接过来说:“主子喝药罢,已热过三次了。”
待那内侍退到一旁,安成将药送至夏翊清面前,低声道:“许侯若是知道主子病了还不好好歇着,定会心疼的。”
夏翊清愣愣,终是端起药碗,一饮而尽,而后指向床铺。安成会意,一边招呼着内侍铺床,一边心里想道:“果然还是提许侯管用。”
入了冬后夏翊清生过一场不大不小的病,烧了几日,嗓子便哑了。倒是尚能开口,只是白日里要去宣政处议事,晚间回到王府就懒得再说话。好在安成跟了他这些年,早已十分了解他,一抬手便能会意。
这些年夏翊清已很少生病,祛毒之后身体逐渐康健,倒是让他松懈了保养,这一年多来朝事繁忙,前些年将养出来的精气神散去不少,吹过冷风,便发将出来。自觉不适之后,夏翊清给自己诊脉开药,本是不欲声张,未料他起烧那日正是朝会,勉强撑到朝会结束,准备恭送圣驾,只刚起身,尚未行过礼,便晕在了紫宸殿中。一众大臣内侍七手八脚将他扶起,才觉他身上滚烫。太后立刻命人将他挪到后室,一众医官与泽兰足照顾大半日才算将病情稳住。
“累的。”
太医这简单的两个字让两府宰执参政都有些自责,自寭王辅政以来,一些原本两府能独自处理之事他们也要送到宣政处去议过。大多时候寭王的意见与他们并无出入,但总觉有了寭王定论才算完整。
寭王醒来先是召两府重臣安抚一番,道自己不过偶感风寒,不必担心。后又坚持挪回寭王府,同时亲拟请罪奏状,称臣下僭越,窃用紫宸殿后室休息,自请罚俸。这奏疏自然被太后发回,谕令寭王安心休养,病愈前庶务悉数送往寿康宫议过。然年底政务繁多,寭王不过休息三日便重回宣政处。他病未全好,两府自是不敢再想以前那般事事禀报,只捡些重要事情议过。寭王拖着个半哑的嗓子,白日里气定神闲地处理朝事,到了晚间则在寝殿之中处理着另外一件棘手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