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寺紧锣密鼓地修订律法,与此同时,萧伯瑀施压于御史大夫,尽管御史大夫石正有再多的不愿,但迫于重压之下,还是和宰相萧伯瑀一同上书皇帝,在州郡各地遍设刺史。
刺史之责,监督官员行为,弹劾贪污腐败为己任。
除此之外,宰相府新定官员考核,重点考核官员政绩,劣者罢黜或惩处。
萧伯瑀深知,这些都不过是权宜之计……
上元节前夜,亥时,宰相府内。
长史王横从廊舍出来起夜,嘴里正哼着小曲儿,忽然,一阵轻微的窸窣声传进他的耳朵里。
下意识地,王横脑子一震,这段时间萧大人在推行新政,可谓是得罪了不少人,虽然说宰相府层层森严,但哪有万无一失的防卫。
为了不打草惊蛇,王横强装镇定,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一直等到远离了茅房,他才猛地大声厉喝道:“来人!”
侍卫闻声,立刻持刀冲了过来。
“有刺客。”王横压低声音,指着茅房后的阴影处,“不能放过任何蛛丝马迹!”
侍卫首领一挥手,几名侍卫立刻包抄过去,刀锋寒光闪烁,气氛骤然紧张。
然而,就在侍卫们逼近的瞬间,阴影里突然传来一声惊慌的猫叫——
“喵!”
紧接着,一只花斑猫从草丛里窜出,飞快地跃上墙头,转眼便消失在夜色中。
王横一愣,随即尴尬地咳嗽了一声。
侍卫首领嘴角抽了抽,但还是恭敬道:“大人,可还要继续搜查?”
王横摆摆手,讪笑道:“咳……不必了,明日就是上元节,府中万不可松懈。”
侍卫们互相交换了个眼神,默默收刀,“是!”
待众人都散去后,廊舍拐角处,一道黑影一闪而过,很快又隐匿于黑暗中……
翌日,五更时分。
按照礼制,皇帝要在承露台执珪祭太一神。一大早,天色未明时,萧伯瑀便已经入宫等候,然而吉时已过,皇帝迟迟未露面。
承露台两侧大臣低声议论,气氛逐渐凝重。
就在此时,大太监匆匆赶来,“诸位大人……陛下龙体抱恙,今日祭祀暂由太常寺卿周大人代行。”
荒唐,简直荒唐至极。
太常寺卿周访上前一步,低声问道:“陛下何时不适?可宣御医诊治?”
大太监脸色明显有一瞬的慌乱,不过很快又镇定了下来,“回周大人,陛下今晨突发不适,诸位大人莫忧……”
话已至此,众大臣只得暗叹一声,而后,在太常寺周大人的主持下,祭祀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待萧伯瑀出宫时,抬眼望去,只见城楼上数十名宫女太监来回走动,似乎是在准备什么。
长史王横见状,连忙解释道:“他们是在准备今晚上元节御宴。”
往年上元节,皇帝通常会在曲江池游舟贺宴,只不过皇帝似乎对上次刺客一事心有余悸,这才换到城楼之上。
宴贴几天前就已经传到了宰相府里,萧伯瑀忙于政务,便就一直没有打开看过。
萧伯瑀轻轻颔首,于他而言,这并没有什么区别。趁时辰还早,萧伯瑀便回了一趟萧府。
萧府上下已经开始缠灯盏,只不过萧府一向崇尚节俭,为了不铺张浪费,所缠的灯盏并不多,只是勉强蹭一下节气的热闹。
得知萧伯瑀回来后,萧母满脸笑意,快步上前迎来,笑道:“你们兄弟二人也太巧了,长则前脚才回来,你后脚就到了。”
萧伯瑀神色微诧,眼角微微上挑着,“长则回来了?”
话音一落,萧母身后便蹿出来个身影,正是萧长则,他调侃道:“怎么,萧大人不欢迎卑将?”
下一刻,萧长则便被母亲用丝绢打了一下。
“母亲,我错了错了……”萧长则连忙求饶。
萧母道:“你们兄弟二人好好聊一下,我去后院看一下晚宴准备得如何了。”
“晚上我想吃母亲做的鱼!”萧长则咧着嘴角笑道。
萧母嘴上说着不做,可还是吩咐府中下人准备去了。
书房内,萧伯瑀先一步开口,神色平静,“说吧。”
“这几个月来,聚众为寇的人越来越多,地方豪强肆意欺辱百姓,多地县令却不作为,荆州尚且如此,不难想其他各地会如何。”萧长则神色肃穆,“哥,这些事你可知情?”
萧伯瑀轻轻颔首。
闻言,萧长则错愕不已,“你知道?!”
“嗯。”
萧长则难以置信道:“你知道百姓是怎么说的吗?”
萧伯瑀微微攥紧了手,神色如常,“怎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