芷若先选了左手臂,她的初步想法是,沿着骨骼和主动脉的走向,仿照动静脉间的血液循环机制,从丹田打通一条直到手掌的“第二经脉”左臂主脉,然后在掌指之间打通更多的小通道,这样,这条人造的“第二经脉”虽然总体上还是个“单向车道”,但起码在末端的指掌间可以形成微型小循环,如此,在施展武功时也会更加自容。
这条实验性质的左臂经脉,芷若比照手三阳、手三阴,给它起了个名字叫“左手四阳经”,这只是个“单向车道”,未来当然要建成“双向车道”,那就再叫“左手四阴经”。
除了开凿“新的河道”外,利用“内视之法”带来的对内力的解析和更高的掌控力,芷若还尝试着对全身所有脉络、玄关进行打通、拓宽。
这实际上也类似于上一世经常听到的那句话“打通仁督二脉”,因为修习内功,功法各异,但无法哪种功法,修习内力时都无需也不可能调动全身所有经络参与。待内功初成后,内力也只会按照相关的几条经络运行,从实战角度看,其他身体部位没有内力流经、穴道仍旧堵塞,与敌打斗时自然不能从心所欲的发挥内功力量。从修习内功的养生初衷讲,其他经络、玄关堵塞,也没有达到滋养全身的效果。
所以内功初成后,都需要修习者自行调度内力,去打通全身经络和玄关。但这是个大工程,就好比控制“河水”去冲刷打通已经堵塞的“河道”,固然“河道”本身已经存在,但“河水”狂暴,何等难以控制,想靠“河水”冲开“河道”,本身就是个笨功夫,只能耐着性子磨。
效率既低,又易失控,绝大多数武者,终其一生,也难以打通全身一半的经络玄关。而能够打通者,对内力的控制就会大大提升,而且无需自控,内力即在全身经络流转,哪怕不讲实战,对人体的改造提升也是极为显著的。所以,古之绝顶高手,无不是全身经络玄关全部或至少仁督二脉被打通。而这样的人,要么是绝顶天才,要么是有大机缘。
既然知道这个方向,芷若当然也不会放弃。尤其是她靠“内视之法”和对“元粒”的精神渗透,对“河水”的掌控程度远迈常人,冲刷堵塞“河道”的质效也远超常人。
不过即使如此,要想全面打通,那也是数十年后的事情了。好在芷若性子细腻沉稳,知道这是个慢功夫,也不着急,只是按部就班的推进,反倒暗合了内功修炼的要旨。
上述这些理解,有的是芷若通过“实验研究”证实的结论,有的则是她依据“实验研究”加上自己的理解给出的推测,其中也难保疏漏甚至是谬误。不过,至少基础性的一部分应该是对的,或者大部分是对的。
当然,疑惑也还有很多,比如,“元粒”就是组成内力的最小单位了吗?“元粒”之下还能不能继续分解?比如,有的内力为阴,有的内力为阳,内力属性是什么造成的,等等。但芷若知道,以自己的能力和现实条件,对内力的探索基本上只能到这里了。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有的时候,学会适度,人生才会适意。
况且,研究到这个份上,对她来说也足够了:好奇心得到了基本的满足,而武学修为,有这些研究成果指导,也够用了。
一者,在研究内力的过程,她为了推进研究而掌握的一些技巧,比如强大的精神力、如臂使指的意念操控之法、内力塑刀时练就的内力压缩之法等等,在修炼内功和学习创新一些战斗技巧时,都很有用。依托这些研究带来的理解,芷若的武学进境极快,除了内力修行这个需要时间积累的以外,其他方面,无论是对内力的运用,还是剑法、拳脚、暗器、轻功、身法等等,都学得又快又好,令灭绝师太极为满意,令众师门姐妹又惊又羡。
当然,这也不完全是“实验研究”带来的,比如剑法、拳脚等的学习,与她另一世练习舞蹈的经验也很有关系。
二者,“内视之法”的成功和提升,让她的“意识视野”也大为扩展,不仅仅是丹田,随着内力搬运周天,人体的经脉穴道也完全展现在她眼前。内力在经脉间是如何运行的,哪里的经脉更加堵塞,都“一目了然”。这对她修炼内功、活用内力显然都有助力。
三者,也是最关键的,即在“观察”到了“元粒”的存在后,芷若发现自己的意念对内力的渗透、“标记”,明显比以往更深入,操控起来也明显更容易。而且,对内力的分割效率也大为提升——只要意念一动,就可以随时从丹田和任何经脉分出任何大小的内力。
这同样非同小可。
虽然并不能提升芷若的内功修行积累,但却能大大提高芷若的内力质量——在“观察”到“元粒”后,芷若也发现,“元粒”与“元粒”之间,还充斥着很多“杂质”;而凭借已经能够直接“标记”“元粒”的意念渗透,芷若对内力的操控程度大大提升,而这也更方便了对“内力”的“提纯”。
“提纯”后的内力,相比之前,总量几乎缩小了三分之一,但无论是威力、运行速度、反应力等等,都远胜于过去的内力。
只不过,做到这一步时,已是芷若在峨嵋派习武的第七个年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