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那句话,如果是在后世,芷若是不大相信这些道家典籍说的那些内丹术、长生法的,但既然来到了拥有内力和高明武功的武侠世界,那么有些东西就不能完全视作虚无缥缈了——芷若虽然没有怎么看过武侠小说,但也多少知道,武侠小说构建的世界观,特别是武学原理,大多是以传统文化特别是道家、佛家传统文化为根基,进行了“合理化想象”。如今,这个“合理化想象”的世界变成了现实,那么,那些“合理化想象”的基础理论,就未必是假的了。
而现在,当初在武当山上读书两个月学到的东西,果然派上了用场。
这些日子,芷若按照道家典籍上所说的东西,先后实验了吐纳术、打坐和内视之法。这次建功的,正是内视之法。
这其实也是相辅相成的——她要用“内视之法”加深对丹田、经脉和内力的掌控,而她平时对内力的竭力控制、分割的尝试,也无意间增强了自己的意念——也就是精神力,而这对修炼“内视之法”大有益处。
总之,有那么一天,仿佛打破了临界点,她的视野轰然剧变,等她从混沌状态中回归之后,发现除了正常视野外,她又多了一个意识视野——一个仿佛能看到身体内部,不,应该说是体内修行世界的视野,类似大海的丹田、仿佛河水奔流在河道中的内力……当然,意识中的“大海”并非真正的大海,所谓的“河道”也不是真正的河道,这是一种玄之又玄的感觉(嗯,芷若第一次体会到了“玄之又玄”这个词的含义),只可意“见”不可言传。
那一刻,芷若明白,她的“内视之法”成了。
当然,初成的意识视野还是有些朦胧模糊的,但最关键的一步突破后,后续的无非是继续修炼、磨苦工,她一面继续练习,一面迫不及待的用“内视之法”去加持她的实验。
通过“内视之法”,芷若惊喜的发现,自己的意识竟与那一缕“内力”产生了联系。
建立联系后,这一缕“内力”在芷若的感受中,不再仅仅是一股热流,而是一种玄之又玄、半虚半实的存在,当她进入“内视”状态后,就能感应到它的存在,而且是在一众内力之中。
简单说,她可以将这一缕“内力”与新修炼出来的其他“内力”分开,就像是汇入江河中的一滴水,正常来讲,会自然融入河水之中,与之成为一个整体,再也不可能分开。但被芷若意识“标记”过的这一缕“内力”,则始终保持着一滴水的形态,虽然汇入江河之中,但只要她想,就可以将其“独立”出来。
比如,所有的“河水”都在经络这条河道中流淌,而作为主人的武者,可以通过运功,加快或迟滞“河水”的流速,可以改变某条分支的流向;甚至也可以将“河水”分成数股,流向不同的分支,但这都是对“河水”作为一个整体来操作的。而到了芷若这里,她可以在“河水”的整体流淌时,单独控制那“一滴水”的流速,可以让它比“河水”的整体流速快,也可以比它慢,更可以让这“一滴水”单独流向某一个“河道”……即使在丹田这个虚拟“大海”里,这“一滴水”也是独立的。
做到了这一点的芷若总算是小小的松了一口气,因为在初步实现对“一滴水”的掌控后,她也实现了对这“一滴水”与“江河”的分割。只有做到这两点,她才能继续将这“一滴水”当做“实验对象”,从容的推进研究。
然而,小松一口气的芷若并不知道,她所以为的“小小进展”,如果公开的话,会引起多大的轰动?!也许普通的武者并不觉得如何,但像灭绝师太这样的武林高手,则能敏锐的感受到其中的不同,而只有像张三丰这样的大宗师,才能意识到其中的价值。
不过不管怎么说,做到了这一步,芷若的“实验”可以照做,内功也可以继续修炼,两者并行不悖,互不干扰。这样,她的内功修行进度也就赶上来了,不用再担心会被灭绝师太斥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