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1次春宵

繁体版 简体版
1001次春宵 > 太子今天登基了吗 > 第6章 农策初定,国师隐忧?

第6章 农策初定,国师隐忧?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君长,您这玉饰可是要送给太子殿下?”太喜一边换水一边又问道。

“嗯。”雁辞应声道,“三月后是承陵十六岁生辰,我这做亚父的,送不了他什么价值连城的稀罕玩意儿,也只能在别的地方下点功夫。”

说完,像是想起了什么开心的事,嘴角勾起一个微不可查的弧度:

“如果他喜欢的话就够了。”

太子身为一国之储君,每年生辰宴各地封侯都齐聚上京,为太子献上贺礼。

什么稀世罕见的宝贝进了太子私库,最后的归宿不是赏给其他的王公大臣就是被封在暗无天日的库房中。

他总想送一些实用性较强的物件,摆在寝宫中或者戴在身上,至少时常能看得见,这也是他自己的一点私心。

太子喜玉,正巧几月前,他在一个胡商手里购得了一批上好的羊脂玉,亲手绘制了组玉的样式,命匠人细细打磨。

“太子殿下向来都是对君长言听计从的,您是殿下的老师,又被殿下认做亚父,您亲手制作的玉饰,殿下又怎么会不喜欢呢?”

“您六年前送给太子殿下的一枚玉手镯,听说都被殿下戴出血玉来了,可见殿下是有多稀罕。”太喜自顾自讲道,他跟了自家主子十多年,对雁辞的喜好摸的是一清二楚。

雁辞无妻无子半辈子,前半生为平乱世而奋斗,后半生一门心思教养太子,俨然是把太子当成了亲儿子。

对于这种“为人父母”的,无脑夸儿子就对了。

他没预料到的是,身前的人早就变了脸色。

雁辞面色阴冷,幽深的狭眸轻轻眯起,眸底掠过危险的寒光,骨节分明的手掌承在案上,一手盘转着玉饰,另一手食指有节奏地轻轻敲在桌面上。

平静的水潭突然掀起涟漪,太喜心中发寒,却听雁辞冷冷开口:“我竟然不知,你的话何时变得这样多了。”

闻言,太喜脸色微变,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属下多嘴,还请君上责罚!”

雁辞粗糙的手掌轻抚组玉,神色不变:“什么话能说什么话不能说,还需要吾来重新教你吗?”

太喜知道雁辞气从何来,暗骂一声自己这没把门的嘴,连忙道:“属下不敢!属下一时冲动犯了忌讳,再也不敢轻言妄议太子了,请君长责罚!”

“仅是妄议太子?”雁辞语气一顿。

对他言听计从?

这世界上又有哪个君王能够接受继承人能对一个外臣言听计从呢?

他只身入朝十载,不议政事,不结交权臣,仅靠一些虚伪的卜算之术和帝王的信任,能在这汹涌的朝堂上寻得宁静的一隅之地,已实属难得。

他是太子的老师,是太子最尊敬的人,朝堂上既有有无数人拉拢他,更有无数双眼睛盯着他,一但他走错一步,那将会踏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乾帝有意提前将大位传于太子,他会在太子继位之前为太子扫平一切障碍。

雁辞的雄才大略乾帝是知晓的,他既希望雁辞能为太子所用,又怕太子对他太过言听计从而被架空权力。

雁辞知道乾帝的担忧,而他也一直在等一个机会,等五年后太子真正加冠掌政之时,他便辞官游历世间,好好看看这个时代的风水画卷。

因为只有辞官归隐,便是最好的打算。

“你是我府中管事,一言一行皆代表我雁府的脸面。”雁辞想要继续说些什么,张了张口,想说的话卡在喉咙里,他轻叹一口气,“罢了,你自己去领罚吧。”

“谢君长宽容!”

闻言,太喜一直悬着的心突然放下,微不可查地深呼一口气,正要磕头谢恩,下一瞬雁辞的一句话犹如给他浑身泼了盆冰水。

“以后莫要再与其他府中人来往了。”

“至少,现在不行。”

太喜忘了自己是怎么走出书房的,一颗心脏砰砰跳动不停,耳边只剩下嗡鸣声。

他以为自己做的已经够谨慎了,只是多收了一些银两,平日里又不和其他府中之人走动,即便如此也能被君长了解的一清二楚。

太喜走后,一黑衣人忽然天降落在雁辞身后。

“君长,昌平县急报。”黑衣人从怀中掏出锦帛,恭恭敬敬奉上,待雁辞接过锦帛仔细阅读。

“君长,”黑衣人忽然开口,“需要属下——”随后用手在脖子上比了一个割喉的动作。

雁辞没有立即回复他,等看完锦帛上的消息,眉头已经狞在一起,他一手拖着额头,深深叹了口气。

“李召,你跟我多久了。”

李召没有思考:“回君长,属下十三岁报效君长,如今已经七年了。”

“太喜跟了我十四年。”雁辞将锦帛递给名为李召的黑衣人。“拿去烧了吧。”

雁辞一句话表明了他的态度。

李召没有异议,他只是一个为主人排忧解难的死士,从不干预主人的决策。

“昌平的消息只有这些吗?你确定这些罪证全部都是真的?”

雁辞忽然发问。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