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1次春宵

繁体版 简体版
1001次春宵 > 佃农翻身记(种田) > 第80章 怎么卖出去

第80章 怎么卖出去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大伙忙和了半个月,赶在梅雨季来临前,将麦子晒干装入麻袋。

这期间,家里的男人们每日都会轮换着去晒场守麦,一是担心被鸟雀啄食,二是怕下雨打湿发霉。

幸得老天眷顾,日日都是好天气。

当初沈瑶同姨父家和舅舅家都说好的,这首批冬麦的种子会给她们两家各两斗。

“阿瑶,先不急着选麦种,咱们过下称。”田中正这几日嘴角都是咧到了耳后根,夜间做梦都在笑。

只见他随手掂起一麻袋新麦站在主屋廊下,示意女儿将秤砣取来。

“爹,这还需要过称吗?”田宝珠笑着将杆秤递到爹爹手里。

大伙齐齐望着田中正的动作。

两亩地拢共收了五麻袋的麦子,这怎么看收成都是很不错的。

田中正才不管这些,哪怕心里头也知晓,他还是要亲眼看到结果,然后告诉乡亲们冬麦不仅能种,而且收成不差。

让当初笑话阿瑶的那些人都睁大眼好好看看。

五麻袋的麦子都称完,一共是二百七十斤,折算下来一亩地能产一石多的粮,且还是在冬日里。

田中正情绪很是激昂,放下手中杆秤嘴里连道三个好。

若是照着这收成,只要好好伺弄田地,佃农们不仅能交上赋税,手里还能有余粮。

这怎么不算是一壮举?

阿瑶她这是做了件天大的好事啊。

黄梅看着丈夫有些失态,上前握住了他的手,犹豫再三还是问出了口:“阿瑶,这种冬麦的法子你确定要让赵小福递交给那当官的?”

“阿瑶,这事要不再仔细想想。”苗氏也在旁相劝,不是见不得阿瑶好,而是怕某些人会坏事。

若不是亲眼所见,谁能想得到还能在冬日种麦。

虽是为民的好事情,但各处气候田地肥力不同,她们担心万一中间出了岔子,阿瑶不仅要被人骂的狗血喷头,恐怕还会结下许多仇。

这法子还是她们自个村里晓得就行。

沈瑶将挑好的麦种递到姨母和舅母手中:“年前我就托表哥下乡收山货时,替我勘察各地的气候和田地,不说旁的,就咱们青峰镇下辖的村子里,都有好几处能种冬麦,其实这法子呈递上去,知府大人是否采纳也未可知。”

这话说得也有理,那些当官的哪会务农,肯定不会轻易相信采纳。

长辈们哪里晓得这件事情,沈瑶和杨继宗还有赵小福早已商议好,如何说服房县知府采纳此法。

家里有了新粮,自然是要邀请大伙尝尝新粮的味道,沈瑶和爹娘一商议,就舀了一斗麦子去晒场磨面粉。

学堂还有几日才开学,这些日子沈瑶眼睁睁看着杨继宗从一白面书生晒成黑皮农家小子。

至于她?她总算比杨继宗白了些。

除了收麦的第一天她和表姐文英跟着忙了整日外,后面她们三人都在厨房给大伙做饭,搞后勤工作。

麦子要磨成面粉得去晒场用石磨磨,还得拿筛子过筛。

所以沈瑶便拉着杨继宗一块去干。

一斗麦子去掉麦麸能磨出七斤精面,这样白净的带有麦香味的面粉沈瑶真是太久没见过了。

一直以来大伙吃的都是糙米和粗面,如今能尝到自个亲自耕种的面粉,怎能不激动。

“子安,你有想吃的面食吗,馒头,饼子,还是面条?”沈瑶视线落在杨继宗手里拎着的面袋上。

杨继宗将面袋换了只手拎着,牵起沈瑶的手将人往身边带了带:“肉包子。”

当初身陷采石场时,阿瑶送来肉包子的味道他至今都忘不了。

“好,回去我就剁肉馅。”

杨继宗贪恋和她独处的时光,刻意放缓了脚步,“阿瑶想吃什么面食?”

“云吞面。”沈瑶忍不住吞咽着口水,“咱们快回去,我都有些饿了。”

这天晚上,大伙不仅吃到了肉包子,云吞面,还有烙的金黄的葱油饼。

一碗云吞下肚,沈瑶觉得还差些滋味,思来想去终于想到差了什么——黄豆酱。

正好用新磨的面粉做。

不过要想做好黄豆酱还得再等等,梅雨季节是做酱的好季节,温度湿度都刚刚好。

黄冬生从城里回来,狼吞虎咽的吃下一碗云吞面两个肉包子,还觉得不够,又让他娘给扯了一碗面条才够。

“半大小子吃穷老子,幸亏咱们现在的日子好起来了。”黄松柏看着儿子的吃相忍不住笑。

可不就好起来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