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1次春宵

繁体版 简体版
1001次春宵 > 风雨人生路 > 第31章 第 31 章

第31章 第 31 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刚放寒假,大队团支书“老七”就找到我。这个“老七”,就是顶替了我的招工名额的“老八”的哥哥,就是那个和我一起抬石头的老七。

老七对我说,公社要求每个大队都要成立一个文艺宣传队,春节期间活跃农村的文化生活。公社还要在春节期间搞文艺会演,并且还要评奖,他要我负责组建大队的文艺宣传队。

他还告诉我,大队干部已经开会研究决定,宣传队员由我到全大队去挑选,每个宣传队员,在排练和演出期间,每天记10个工分,每天还有3角钱生活补贴。这待遇很不错了。

离春节只有二十多天了,时间紧,任务重。

挑选队员就好难好难。村民的文化程度都不高,艺术素养就更谈不上了。老七陪着我一个村一个村里去找,挑选身材长相较好的,文化程度较高一点的,上学时演过文艺节目的优先。一共挑了30个年轻人,18个男的,12个女的。刚放寒假回村的5个高中生也在其中。

老七又陪我到武汉去买了锣鼓家什和二胡笛子月琴等乐器。

开始排练了,一切从0开始。

宣传队中有5个高中生,三个男生,两个女生,成了我的帮手。

我让一个男生负责一个5人组成的小乐队,我教他们拉二胡,吹笛子、弹月琴。

我让一个男生负责锣鼓队,我教他们敲锣打鼓。

另外一个男生和两个女生协助我排节目。这两个女生就是那天在镇里街上遇见的长辫子女生和短辫子女生。

从一大早到深夜,我忙得腰酸背疼,口干舌燥。

我做了一个排练计划,一共排20多个节目。其中有京剧《沙家滨》《红灯记》、《智取威虎山》中的唱段,有歌舞类节目,有相声、快板,湖北大鼓等曲艺类节目。

我是所有这些节目的总导演。京剧唱段要一句一句教,每首歌也要一句一句教,舞蹈的每一个动作要一个一个示范。

节目组分别在一个一个的房间里,我就一个房间一个房间跑。教完一个房间里的,让他们练习,我再跑到下一个房间。

简直就是奇迹!二十多天,二十多个节目竟然排练出来了。

大年三十就开始演出了。当时,在我们会龙山地区,每个大队都有文艺宣传队,从大年三十到正月二十几,遍地都是锣鼓喧天,红旗招展,各个宣传队都串村演出,有时一个村同时进来几个宣传队。满山遍野都是人,熙熙攘攘跟着看演出。

大年三十那天,我们先在本大队演出,十个村子,演十场,每场演出一个多小时,从上午一直演到深夜。

正月初一,开始到邻近各大队演出。因为我们村紧靠红安县,所以邻近的红安县的几个大队每年春节期间也会去演出。

每到一个村,锣鼓开场。我编了一套开场锣,我一击鼓,就开演了。有好几个节目,我都是主演。

如,《沙家滨》中的郭建光,《红灯记》中的李玉和,《智取威虎山》中的杨子荣,舞蹈《大刀舞》中的领舞,湖北大鼓《丰收场上》,还有男声小合唱《游击队歌》,男生独唱《一壶水》等。

大约有一半的节目是我主演的。这也是我能在二十天里排出二十几个节目的原因啊。

不是我主演的一些歌舞类节目,我就又是乐队的主角。有时吹笛子,有时拉二胡,有时弹月琴,因为乐队队员有些曲子伴奏得不好。

有一次,我们宣传队和另一个大队的宣传队同时进了一个村子。按常规,先进村的先演出,演完了后进村的再演。可是这个村里的队长提出,要两个宣传队一起演,一个队演一个,交替进行,比谁的节目多,谁的节目好。两个队都很自信,两个队都同意。

锣鼓一响,比赛开始了。我在中间临时插进去三个独唱和一个单口相声,这相声是我现场现编现演的,记得我临时把个相声名为《不同的笑》,我模仿各种不同的笑声和笑的神态,把现场观看的人都乐坏了。

结果,我们还有好几个节目没演,对方已经没有节目了,对方认输了。

对方队长对我说:“你玩巧了,有你在,我们节目再多也比不赢。”

这年春节的演出一直演到正月二十八才结束。

我们的演出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大队干部也表扬我了,说是为大队争了光。

然而这演出却为我带来一个大麻烦。

演出结束没几天的一大早,我外婆娘家的一个侄儿,被我称作表叔的人来到了我家。

他一进门,就对我母亲说:“表姐,大喜事,大喜事!”

“什么喜事啊?看把你高兴得这样。”我母亲给他递过一杯开水说。

“我们大队书记的姑娘看上你家之华了,托我来说媒。”

“真的么?那好啊!”我母亲听了也很高兴。

我虽然那年20岁还没满,母亲就曾为我操心过婚事,差一点定了娃娃亲。

还是我上初一的时候,我的一个同一个房头的叔伯姑姑出嫁,我去送嫁妆。母亲和一个亲戚串通好了,借机安排了一个相亲的局。

在这个姑姑结婚的宴席上,有好几桌客人,我被安排坐在正中间的一张桌子上,听说还是上宾坐位。

开席了,我对面的坐位却一直空着。敬了三回酒了,对面的客人才来。来的是一位小姑娘,十二、三岁的样子,上身穿着红色带碎花的衣服,系着一条淡黄色的围巾,头上扎着一对小辫子。

她坐下来后,不说话,不拿筷子,也不抬头看人,一直坐着。我看不到她的整个脸,只能看到她长长的眼睫毛。

桌上的客人都给我敬酒,我长这么大从来没喝过酒,就推辞。

有位年纪较大的老者把酒杯端到我面前,对我说:“这酒味道很好的,你喝一点试试!”

我端起酒杯,试着泯了一口,觉得辣辣的,就皱着眉放下了酒杯说:“不好喝,我不喝,你们喝吧!”

没想到那老者举起酒杯说:“不喝不行!我们这里有个规矩,要么不端酒杯,端了酒杯就得喝。”同桌的人也都附和着要我喝。

这时,对面那个小姑娘也抬起头来了,她瞪着大眼睛看着我。

不知怎么我就来了胆量,端起酒杯,一口喝干了杯中的酒。

这一下就麻烦了。

那老者说:“我们这里敬酒还有个规矩,一敬就三杯,必须喝。”

那杯酒喝下去了,我好像没什么感觉。心想,喝就喝吧。就没有再推辞了。

那老者敬完三杯后,同桌的那几个人也都来敬酒,一人敬三杯。

那老者又对其他桌子上的人说:“这个小孩酒量不错,喝了二十多杯,脸都没红。不能慢待贵客,你们也应该来敬他的酒哇!”

于是,下面两桌人也都来敬酒。

喝了这么多酒,我也好像没什么感觉,于是,来者不拒。

对面那个小姑娘一直瞪着大眼睛看我喝酒。我也不清楚喝了多少酒。

在里面房间里喝酒的叔叔听到了我们这边闹酒,出来一看,他没想到是在闹我的酒,他急忙上前来劝止,给我敬酒的人才罢休。

那天正下着大雪,我们出村的时候,雪停了,只见满山遍野白茫茫的,一派银妆素裹的景象。村里人送我们送到村边就都回去了。

走出村子有几里地了,我回头看了一看那个村子,银白的天地间,一抹苍青里有一个小红点:

那个穿着红色小碎花上衣围着淡黄色围巾的小姑娘站在村边的松林边目送着我们。

回家后,母亲才告诉我,是那个出嫁的姑姑说,她婆家村里有一位非常美丽可爱的小姑娘,小姑娘的爸爸在武汉工作,是航运公司的一个船长。

这小姑娘是个独生女,和妈妈一起住在农村。她家想招一个上门女婿。于是就有了这次“暗相亲”。

出嫁的姑姑传话来了,说小姑娘的妈妈相中了,很满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