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1次春宵

繁体版 简体版
1001次春宵 > 穿越农家日常(科举) > 第73章 第 73 章

第73章 第 73 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知县管民政、司法、税收等,律属文官,与兵权没半点儿关系。不,也不能说没关系,都察院的官员能起一个监督的作用。

可都察院里的官员身份超然,与沈知衍这样的普普通通的小官儿是半点没关系。

大虞朝的知县手里唯一能算得上武装力量的,只有三班衙役。要再严格一点儿来算,杵着水火棍喊‘威武’的皂班和主要由民壮组成的壮班都不算武装力量。

他们不配甲和兵器,只有快班才配备腰刀箭矢。可他们都属于‘吏’,不属于‘兵’,无军籍不应招。

总而言之,兵,就跟沈知衍这个小知县不相干,他进出城门的时候,守城的兵士查验登记从不落下。

所以当十个装备齐全的兵士敲开县衙的大门时,整个县衙上上下下,除了沈知衍这个当事人猜到了几分,还算镇定外。里里外外无不震惊,就连胡主簿这等十来年的官场老人都不慎捋下了几缕胡须。

胡主簿是心也疼肉也疼,瞧着沈大人一脸淡然的将人迎入二堂内的达政堂后,才转过身龇牙咧嘴地摸自个儿下巴上特意蓄的胡须。

杨典史瞧着人走远了,抽着冷气一拐子杵在胡主簿胳膊上:“哎,胡大人。咱知县大人还跟都司有关系啊?”

胡主簿先只觉得胳膊疼,听了杨典史的话后觉得头也疼了。他低声呵斥道:“你小心说话!”

这是能说的话吗?知县大人一个文官,盯着兵权做甚?嫌命长啊?

太祖武烈帝亲自定下军政分离之策,又设五军都督府与兵部分权,为的就是要叫这天下的兵马只认皇权。这杨典史,这么多年了,还如此口无遮拦,只长年纪不长脑子!

杨典史收到了一记狠狠的眼刀子,心下委屈。嘟嘟囔囔:“你瞧他们穿的多招摇,腰刀、兜鍪、锁子甲,样样不缺。还有,还有,领头的那个黑脸大高个,我留心瞧着,他还别着一把鸟铳!”

“你说说,这是寻常的兵士吗?比起皇城的禁卫军来,也差不了什么了吧?”杨典史语气酸溜溜的,满心满眼的羡慕。瞧瞧人家,再瞧瞧自个儿,真是没法儿比。

“你盯着人家的刀甲作甚!”胡主簿恨铁不成钢,“去去去,安排人巡查去!你那一双眼睛只盯着人家的火铳!没听见那领头的十夫长说是奉了总兵大人的令来巡视边防布置的?”

虽然胡主簿也不知道这群人为何不去守备府,反而来县衙寻与边防之务毫不相干的知县大人?想必,想必,是听闻知县大人广征民勇,顺道来指导知县大人如何组织的民壮巡视的吧?

自觉找到了正当理由的胡主簿瞬间支棱起来了,连说话的底气都足了不少。

“大人一心为民,往年都是各地村落屯长自个儿组织青壮巡视。可今年不一样,大人说了,今年应召的民壮,每日都管一顿饱饭,还有银钱贴补。天大的好事儿!可别在你这处掉链子,偏远些的村落屯里也要安排人巡视,咱们县里今年收成好,可别叫那些个鞑靼蛮子钻了空子!”

胡主簿不顿了顿,拍了怕杨典史的胳膊:“你辛苦些,可别再胡咧咧了!今儿我可听说了,有烤全羊,林娘子好生大方,买了两头羊呢!”

临近过年,县衙快要封印,开始休务(放假)。春节、元宵与天庆节(当今的生辰),足足要放二十来天!林芷知道这个消息的时候,心里说不出的羡慕。

遂决定,赶在官员封印前,团建一次,主题就是吃烤全羊,展望未来!先前听说四方客舍的商队凑在一起吃烤全羊,她只听了几句就馋得不行,现在小崽子不用她喂奶。

这道充分发挥香料的风味和火焰炙烤,一听就让人想起大口吃肉大口喝酒的豪迈之情的特色菜,她总算是能吃到嘴里了。

杨典史想起偶然吃过几次来自县衙后宅的吃食,他咽了咽唾沫。郑重点头:“我晓得轻重。今年大伙儿都丰收了,大人拨下的银钱粮食足足的。我定不会叫大人的一番苦心都白费了!”

杨典史说罢便转身离去,无论如何,今年可不能叫蛮族劫掠的事儿发生在宣威县的地界上。

巡逻原是守备的活儿,可武威郡只四名守备,整个西天高地阔,全指望着兵士巡逻本就不现实。往年都是各处自发组织青壮巡视,贪婪如陆知县也会在秋收后,舍出些粮草征民勇加强巡视。

沈知衍自然也做足了准备,一地要想兴盛,首先得有人,其次得有一个相对安全的环境。宣威县本就人少,若是这点儿人再叫霍霍没了,沈知衍即便是有通天的本事儿也无处施展。

他早早便留了部分银钱粮草,就为了秋收到开春时的巡视。这也算歪打正着,要不,还真没法儿寻个缘由来解释:总兵大人手下的精锐,为何要来既不是边防重地也无卫所驻地的宣威县。

沈知衍此时看着这支装备精良满身煞气的小队也是头疼,他知道棉甲事关重大。先前林芷试验棉甲的时候,就只挑了云娘和她丈夫,给御马司的司正大人送年礼时就是这二人送去的。

云娘上呈的书信和记录里,更是写清楚了:余知兹事体大,知情人只此二人,与棉甲一同上呈。

他是真没想到,凉州总兵会如此大喇喇地直接派自个儿的心腹亲兵前来。没错,这十人压根儿不是甚十夫长与他的小兵,他们全是总兵大人的亲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