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这里,陛下快速拿过一张信笺,开始给远在婺州的谢怀雵写密旨。
*****
收到陛下的密旨后,谢怀雵的心才定了下来。
“目前都是按着咱们的计划在走。”谢怀雵将密旨拿给姜同云看,“陛下已经指派我来调查黄桓。”
姜同云接过密旨看了看。
陛下在信中写得没有那么详细,只说他接到了密报,婺州刺史黄桓有倒卖军需和往北边卖弓弩|的嫌疑。倒卖军需的罪名已有实证,但卖弓弩|的事还需查证,因谢怀雵人在婺州,所以委派他进行暗中调查。
为了方便谢怀雵调查,陛下还把关正青整理后递交给他的证据也一并寄给了谢怀雵,供他参考所用。
姜同云看密旨的这会儿功夫,谢怀雵已经开始翻看关正青递交上去的证据链了。
“原来如此。”这也是谢怀雵第一次这么具体地了解关正青的查案过程,“关正青先是在检查的时候发现库房中囤积的粮米皆是陈米,又发现守军每日的伙食花费与朝廷所定标准不符,所以才起了疑心,往下探查。”
黄桓以为关正青出身显贵,对粮价物价知之甚少,所以才敢让他去查库房和伙食。谁知道关正青跟着邢国公在边境这么些年,虽然正面对敌的时候不太行,但在如何当好将领这方面是学得非常不错的。
再加上关正青本人也不是那种好逸恶劳不知疾苦的性格,自己带着越州驻军的时候也经常过问军中伙食情况,对附近几州的物价是有一定了解的。
这一看,可不就把问题给看出来了。
“关正青也挺聪明的。发现问题后,他派人去婺州城内最大的几家粮米铺子盯守。虽然多费了一些时间,但顺利地发现了黄桓派出去采买的心腹,并跟上了对方。”
之后关正青的人跟了对方好长一段时间,逐步摸清了对方的关系网,并在这些人当中排查出了负责管账对接的上线。
在跟踪了那名账房一段时间后,关正青的人找到机会,潜入对方家中,在他的书房里翻出了一部分记账的留档。
关正青这才知道,黄桓都在私下里做些什么买卖!
发现问题后,他又去翻了婺州守军历年军备的记档,果然又在军甲和弓弩|的部分发现了一些出入。
只可惜,账房家里的留档就只有棉衣粮食这类普通物资的记录,像弓弩这种关键的、要命的东西,是丝毫没有留下文字记录的。
好在关正青带来的人够多。
广撒网之下,他打听到黄桓夫人的娘家亲戚开着一家铺子,售卖一些精巧物品。那家铺子跟一支走南闯北的商队有联系,偶尔还能从他们那里拿到蜀地甚至是北边才有的稀罕物件。
关正青立刻就把目标放在了那支商队身上。
不过查到这里的时候,黄桓已经因为他先前翻看军备记档的行为,而对关正青起了提防之心。
再加上那支商队非常神秘,据说几年间只来过婺州两回,想要再查下去线索几近于无。
后面关正青跟谢怀雵见面时,听了那位周司马的事情,他更是被吓了一跳,当即放弃继续调查,直接带着人跑回了越州。
当然,在给陛下的密报上没有后面这一部分。这些内容是后来商定好计划后,关正青再次以许老爷子的名义送东西,在寄来的信件内说明的。
不过夹带的内容有限,关正青寄给谢怀雵的信件自然是不如递交给陛下的密折那般详实。
看完了陛下密旨内附带的东西,再加上关正青先前寄来的密信,谢怀雵已经把思路整理地差不多了。
“我先前预料的没错。”谢怀雵微微叹了口气,“真要从商队查,不知道要等到猴年马月去。可要是从黄桓查起,那又很容易打草惊蛇。”
“看来真的要考虑夫人的提议了。”
姜同云也看完了关正青提交给陛下的案情奏报:“与其苦苦等待,不如主动出击。至少要把主动权把握在咱们手上。”
谢怀雵点了点头:“夫人说的是。按照夫人的计划来,即使不能马上抓住对方,至少也能逼迫黄桓跟对方联系。只要黄桓一动,总是会露出破绽的。”
姜同云倒是一点儿也不担心黄桓不行动。
她身上那么大一个系统,叠加了那么多的光环呢。再加上先前计划好的打窝各种举措,除非黄桓也有什么特殊系统,否则他根本就逃不过咬钩的诱惑。
姜同云从书案上拿起纸笔,放到谢怀雵面前:“那么,现在就要看你能不能舌灿莲花,说动陛下同意帮着我们推动计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