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华毕竟身份不同,她是冯常两家血脉的结果。
说起来是老一辈的事了:
太武帝的冯左昭仪是冯太后亲姑,她扶持了当年生为文成帝拓跋濬傅姆的姻亲常氏。
这才有了文成帝生母郁久闾氏被赐死,常氏得以傅姆之身尊位皇太后之事。(注1)
冯太后感念起给予自己扶持的常太后,难免时常念叨起这一桩旧事。所以对她这个结两姓之好的果儿予以极高的关切。
常夫人亲自为她挑选了陪嫁的媵和伴嫁的姊妹。
她自冯熙元妻博陵长公主去世后,便掌家。(注2)
按说看人理应有几分眼色,却错看了这个女儿。
她还当她天真无暇,特派了一个老成的傅姆来,细细教她诸事。
韶华狡黠的眼眨了眨,敛眉细听,乖巧又恭敬。
韶华入宫,太后便免她朝见。
直至新婚第四日晨,才升殿,接受了她以新身份作的拜见。
太后先捏了捏她的小手。
不必细问,看也看得出来,小夫妻俩感情甚好。
太后遍布宫中的眼线素来通达。
听说至尊去书室时,连腰带都系错了。还是至尊的六弟拓跋勰递了一首提醒他。
皇帝素来老成持重,这样的疏忽大约只会在这时候有。
太后不免略带深意的开口叮嘱,“虽已是拓跋家的妇人,也不要忘了自己仍是冯氏女。”
太后身边的宦臣皆身居要职,他们食太后之禄,自要为冯氏分忧。
但太后却觉得时机还不到,便只说这一句。
余下的要徐徐图之才好。
转而又为她介绍了拓跋宏的几位主要妃子,有诞育了皇二子的高娘子,来自鲜卑旧贵家族的罗娘子,还有生育女儿的另两位娘子。(注3)
高娘子已为人母数月,诞育子嗣素来居功。又有林氏前例,她不必赴死。按道理应十分欣然,她却仍一副十分恭敬小心的模样。
听说皇次子自出生起便多病,太后疑高娘子孕中动了心思,故多有严厉。(注4)
韶华并不为诸妃所扰,太后有更重要的事要讲给她听。
她在太后宫中一直待至晡食毕,拓跋宏早已在昭阳殿中等着她了,那昭阳殿离皇信堂和太和殿都很近,只穿过一道便门便是。
于是,韶华从便门中方出,便被他拉进殿中。
拓跋宏将她涡在怀中,帮她拆卸珠环金钗,别有一番情趣。
待这一头华贵终于落匣,韶华竟气喘吁吁,直要水来喝。
宫人都被赶去外间,殿中只有拓跋宏伺候她。
他将盏端在手中,又有些狡猾心思。韶华被他厮磨的紧,才将将得到两口水。
她不满,却又只好嘟起嘴来,顺着他的意思要亲亲。拓跋宏见她终于依了,才有些欣慰,方又哺喂她水喝。
虽还属夏日,平城并不很热,帐中却很暖,韶华甚至还需打扇。
她只穿两裆里衣,系带松软,穿了等于没穿。
韶华盯着围屏和鸳鸯帐,还是觉得新婚时用的芙蓉帐更好。
她还想细想今日姑母说的话,拓跋宏却不给她冷却的机会。
将她的手按在小扇上,又像雄狮般扑过来。扑过来却不着急行事,有意悬而未决似的挑弄她。逗的韶华实在有些痒,忍不住咯咯笑起来。
拓跋宏欲从太后手中夺权,从皇长子诞生起,便暗中雏鹰展翅。
先利用的便是班禄制。
班禄的本质是要彻底改变帝国官员无俸的游牧旧俗,防止官吏贪污。着眼于增加国家租调的收入以及减少百姓的负担。建立一个正常的官僚制度,以有效扩展君权。
一项旧规的改革,必然掀起一场振动。皇帝要入局,就要先得到亲缘宗室们的支持。
可班禄,伤害的就是宗室旧贵们的利益。
皇帝必要拿一样等价的东西去交换才行。
拓跋宏做的轻描淡写,但在心里作壁上观,不免有些鄙夷:
“看啊,你的血亲们都说要为你效犬马之劳。实际上,都只想要从你手里得到更多的好处罢了。”
拓跋宏私下同宗室们达成交换的结果,很快出现在了韶华面前。
常夫人因子冯夙的北平王爵获封诰命,此刻正让诸没入宫中的常氏女们,向她见礼。(注5)
常夫人先前未曾告知,是怕她多想,亦不想她一早便洞悉宫廷的残酷。
但此时此刻,韶华却后知后觉的想起来,难怪常夫人挑选媵妾时,名录中无母家常氏的女子。原来,具是因罪被没入宫中为奴了。
常太后长兄常英自太安初,便以外戚的身份任侍中,太宰,进爵为王。常太后之弟常喜则为左光禄大夫。从兄弟们亦入朝中为要员。
诸常自兴公及至是,皆以亲疏受爵赐田宅,时为隆盛。(注6)
常欣子常伯夫在冯熙之前担任洛州刺史。
前不久,常伯夫之子常禽与常员一道,共为飞书,诬谤朝政。
事发,有司执宪,刑及五族。
拓跋宏却以昭太后常氏故,罪止一门。(注7)
常伯夫之父常欣因年老,赦免归家,恕其孙一人扶养之,给奴婢田宅。
其家僮入者百人,金锦布帛数万计,赐尚书以下,宿卫以上。
另有妇人女眷入宫中为没奚官。
此来拜见,只得远远一观,从前相熟的姊妹如今天差地别。
但因这层血缘,冯太后和韶华都会对她们多有庇佑。
冯太后将她们安排在活计轻松的室中,预备先历练一番。
还好魏宫之中并不禁止奴婢为女官,为宫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