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结束的消息像长了翅膀,不到十分钟就传遍了整个办公区。姜绾宁刚走出会议室,就听见茶水间传来压抑的笑声。苏棠抱着文件夹冲过来,马尾辫随着动作晃得欢快:“我的天,绾宁你知道吗?现在全公司都在传,说你把谢部长的备注改成‘我的老板是头猪’。”
姜绾宁的脸“腾”地一下红到耳根,伸手去捂苏棠的嘴:“你小声点。”可周围同事们的目光已经像探照灯一样聚集过来。
小张举着手机憋笑:“姜姐,你那个表情包能不能发我,太经典了。”
林薇凑过来挤眉弄眼:“原来我们姜大美女对谢部长的真实想法是这样的啊?”
沈夏的眼睛笑成了月牙:“我说今天谢部长的脸色怎么比实验室的液氮还冷,原来是被可爱的备注‘刺激’到了。”
就连平时严肃的财务周敏,经过她身边时都轻轻咳嗽一声,嘴角藏不住的笑意出卖了她。
姜绾宁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跺着脚辩解:“那就是个玩笑,我就是一时手滑。”可她越解释,周围的笑声越大。
苏棠搂住她的肩膀安慰:“没事没事,这说明你有个性。不过话说回来,谢部长当时的表情,啧啧,我这辈子都忘不了。”
整个上午,姜绾宁都埋头在工位上处理文件,耳朵却时刻竖着,生怕再听到什么议论。可偏偏事与愿违,就连来送文件的实习生都红着脸憋笑:“姜姐,这个报表放这里......”话没说完就转身跑开,背影都透着忍俊不禁。
好不容易熬到午休,姜绾宁刚松口气,就收到谢瑾初的消息:“下午三点,来我办公室汇报工作。”短短几个字,让她刚降下去的血压又蹭蹭往上涨。
她对着镜子反复整理白衬衫的领口,黑色直筒裙熨得笔挺,山茶花胸针在晨光下泛着温润的光。可无论怎么调整,心跳声还是快得像擂鼓。
下午三点,姜绾宁站在谢瑾初办公室门前,深吸一口气才敲门。推门进去时,男人正低头看着文件,黑色西装衬得他肩宽腰窄,金丝眼镜下的睫毛在脸上投下细碎的阴影。
“谢,谢部长。”姜绾宁试着叫出他的名字,声音却不自觉地发颤。她将整理好的销售策划案放在桌上,开始汇报:“线上部分我们会联合头部主播进行专场直播,设置限时抢购和专属优惠券;线下快闪店会选址在年轻人聚集的商圈,搭配DIY茶饮活动......”
汇报过程中,她偷偷瞥向谢瑾初,发现男人始终专注地听着,时不时在笔记本上记录。直到她说完最后一个字,办公室陷入寂静。姜绾宁低着头,盯着自己交叠的双手,连呼吸都放轻了。
“说完了?”谢瑾初的声音突然响起,吓得她身子一抖。
她赶紧点头:“都说完了。”
“备注改了吗?”
姜绾宁猛地抬头,杏眼圆睁:“什么备注?”话一出口,她就反应过来,心脏瞬间提到了嗓子眼。她慌乱地掏出手机,解锁屏幕时手指都在打滑,聊天列表顶端“我的老板是头猪”几个字像烙铁一样烫眼。
“我这就改。”她手忙脚乱地长按备注名,手指在键盘上飞速敲击,“天下第一无敌帅炸好老板”几个字跃入眼帘。改完后,她像交作业的小学生一样,把手机屏幕转向谢瑾初,声音又轻又软:“改好了。”
谢瑾初抬眸,目光先是落在手机屏幕上,随后慢慢上移。姜绾宁今天扎了低马尾,几缕碎发垂在白皙的脖颈旁。山茶花胸针别在衬衫领口,随着呼吸轻轻晃动。淡粉色的口红衬得嘴唇像 freshly picked 的樱花,水润饱满。那双杏眼此刻湿漉漉的,眼尾泛着红晕,睫毛在眼下投出扇形的阴影。
男人的目光在她身上停顿了两秒,像是在审视一件精美的艺术品。姜绾宁被看得浑身发烫,正想开口,就听见他说:“出去吧。”
她几乎是逃也似的离开了办公室。直到回到工位时,耳边还回响着自己擂鼓般的心跳声。而谢瑾初望着她离去的背影,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笔记本边缘,嘴角不自觉地勾起一抹极浅的弧度。
办公区里,苏棠又凑了过来:“怎么样怎么样?谢部长有没有为难你?”
姜绾宁把脸埋进文件里,闷声说:“没有,就是正常汇报工作。”可她通红的耳尖,还是出卖了她此刻的慌乱。
茶饮项目逐渐接近尾声,姜绾宁终于有时间可以好好的休息,她特意请了假,准备回老家一趟。
当高铁驶入江南水乡时,姜绾宁将额头抵在车窗上。车窗外粉墙黛瓦的村落掠过,乌篷船在河道里缓缓穿行,岸边的垂柳垂到水面,荡起圈圈涟漪。
姜绾宁的老家在杭城,这里河道纵横,石桥弯弯,家家户户临河而居。她的父母经营着一家百年老字号的糕团铺子,父亲负责揉面制馅,母亲则站在灶台前蒸糕,竹蒸笼里腾起的热气带着糯米的甜香,飘满整条巷子。家中还有个小她五岁的妹妹姜绾柔,正在读高中,是个古灵精怪的姑娘。
出站时,姜绾柔早早就等在出口,穿着淡紫色的旗袍,梳着两个俏皮的麻花辫,像只欢快的小燕子般扑过来:“姐,你终于回来了。”她拉着姜绾宁的手左看右看,“在大城市待了这么久,越来越漂亮了,以后我也要去大城市工作生活。”
姜绾宁被逗笑,轻轻捏了捏妹妹的脸:“就你嘴甜。”她拖着行李箱走在青石板路上,熟悉的乡音在耳边响起。
“哟,这不是小宁吗?”隔壁张婶从自家门里探出头,手里还捏着包桂花糕,“都长这么标致了。在城里是不是天天吃山珍海味,瞧这脸蛋,白里透红的,比我家院里的桃花还好看。”
姜绾宁接过桂花糕,甜甜地笑道:“张婶,哪有您说的那么夸张。我在城里就吃普通饭菜,倒是想您做的桂花糕想疯了。”
回到家,母亲正在灶台前忙碌,蒸笼里的热气模糊了她眼角的皱纹。看到姜绾宁,母亲立刻放下手中的活计,围裙都没来得及解就迎上来,上下打量着女儿:“瘦了,肯定在城里没好好吃饭。”她伸手轻抚姜绾宁的脸,“不过倒是更漂亮了。”
父亲从里屋出来,手里拿着姜绾宁最爱吃的椒盐酥饼,脸上虽带着几分严肃,眼里却满是慈爱:“工作还顺利吗?要是太累就回来,帮家里看铺子,咱们这糕团手艺,可不能失传了。”
姜绾宁咬了口酥饼,酥脆的口感在舌尖散开,熟悉的味道让她眼眶发热:“爸,我在城里挺好的,就是很想你们。”
“那就在家里多待几天,妈给你做好吃的。”姜母今年才四十五六,长相年轻,姜绾宁漂亮的模样便是遗传的母亲,尤其是那双丹凤眼,特别勾人。
姜绾柔迫不及待的拉着姐姐回到楼上的房间,姜绾宁一边上楼一边笑道:“绾柔,你慢点。”小时候她就是这样和妹妹一起玩,几乎跑遍了小镇子上的各个角落。
熟悉的卧室瞬间勾起了姜绾宁的回忆,桌子上绿植;墙上的明星海报;还有学习桌上她做的手工。没上大学以前,两姐妹一直睡在一张床上,直到姜绾宁上大学后,只剩下妹妹自己一个人住。
姜绾宁发现窗台上站着一只小鸟,走进一看,原来是只小鹦鹉。姜绾柔把小鹦鹉拿在手里:“姐姐回来了,快点问好。”
只听鹦鹉的喉咙里传出几声:“姐姐好,姐姐好。”
姜绾宁被这只可爱的鹦鹉吸引住了,伸手摸摸它的小身子:“家里什么时候多了只鹦鹉啊?”
姜绾柔像献宝似的把小鹦鹉放在姜绾宁的怀里:“前两个月爸爸给我买的,他怕我学习压力大,特意给我找个伴。”
小鹦鹉特别可爱,在姜绾宁怀里特别乖巧,嘴里一直不停的说着话,一会儿叫“姐姐”,一会儿说“你好”,逗的姜绾宁哈哈大笑。
姜绾柔把玩着麻花辫,凑过来笑道:“姐,这鹦鹉可聪明了,学人说话一学就会。”
姜绾宁更好奇了,一直对着鹦鹉不停的说,不仅教它打招呼问好,还教了几句诗歌。小鹦鹉特别聪明,果真一学就会,后来说的累了,就飞回笼子里睡觉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