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告别大山(2008)
2007年夏天,带着盛夏特有的燥热和蝉鸣,终于落下帷幕。对于陈小川,以及全国数千名高考生防疫队员,运动心力的战役画上了分号。然而,随之而来的,却是另一场同样熬熬的等待——等待高考,成绩等待的最终宣判。”
的日子里,时间仿佛被拉无限得长,每一天都像一年。他回到了熟悉的马脑壳村。村子里的缓慢缓慢而平静,与他在县城高三时经历的剑拔弩张形成了耀眼的对比。他没有像其他同学那样去放松剧情,而是照例回到了屋后的柿子树下,来到母亲和老陈的坟前。他蹲在坟前,仔细地察看疯长的杂草一一拔掉,为坟头添上新的地面。他对着冰冷的墓碑,将自己在考场上的经历,遇到的题目,心里的忐忑和希望,都一一倾诉给他们听,仿佛他们依然能听见。他就这样静静地坐在坟前,陪伴着他们至亲的内心,焦灼地着命运的宣判,仿佛只有在这里,他才能找到一瞥平村里的人们都知道陈小川是村里最希望通过读书改变命运的孩子,这些年看着他如何刻苦努力,如何一点点成长,他们也都默默地为他祈祷祝福,希望这个懂事的孩子能有一个好的前程。
终于,那个决定命运的日子来临了——高考成绩公布,录取通知书开始寄发。陈小川一大早就来到了镇上的邮局,他没有手机,也没有电脑,邮局的特快专递是他获取录取信息最直接的方式。邮局门口已经聚集了空气中弥漫着紧张的气氛,每一个邮递员的出现,都牵动着自己的目光。陈小川的心跳得很快,砰砰作响,几乎要跳出胸膛,手心不停地冒着冷汗,仿佛手中的纸张都浸湿了。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每一声呼唤都像在拨动心弦。当邮递员那带着乡音的声音,喊出“陈小川!有你的特快专递!”时,陈小川整个人都僵住了。他感觉周围的世界瞬间安静了下来,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在他身上。他颤颤着手接过那封印有“成都大学”字样的信封,那薄薄的一纸信函,在他手中感觉重逾千斤,仿佛承载着他十八年来所有的梦想和努力。
他迫不及待地撕开信封,指尖紧张而有些不听使唤。他抽出里面的文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张红色的录取通知书。当他看到通知书上赫然写着“因为陈小川同学,你已被我学校录取,请凭本通知书于……”的字样时,一种巨大的、不可置信的喜悦,就像当今一样瞬间传遍了他全身的每一刻。
他考上了大学了!而且,而且还是省城的大学——成都大学!那个在地图上、在书本里才能看到繁华的大都市,那个他向往过无数次的地方!
他激动得大脑一片空白,同胞就像被什么堵住了一样,发不出任何声音。眼泪,在这一刻冲破了眼睛,模糊了他的视线。晶莹的泪珠顺着脸颊滑落,滴在手中的通知书上。他地地攥着通知书,仿佛生怕它会突然消失。就在这一刻,他想起了母亲,她临终前瘦弱却坚定的面容;他想起了老陈,他沉默却充满力量的背影;他想起了王老师,他慈爱而充满智慧的目光;他想起了素未谋面的林伟东先生,他无私的善意……所有那些爱他、帮助他、对他寄予厚望的人的脸庞,都在他的眼神中交替闪现。
他没有在邮局驻足片刻,激动的心情驱使着他,让他仿佛拥有了无穷的力量。他沿着那条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机耕道,朝着脑壳村的方向狂奔。夏日的炙烤着大地,但阳光下的他感觉不到炎热,只觉得脚下生风,肺部因为窒息的呼吸而火辣辣的疼,但他顾不上这些,他只有一个念头:第一时间把这个天大的好消息,告诉母亲和老陈,告诉他们,他做到了!他没有辜负他们的期望!
他一路狂奔,穿过田埂,越过小溪,冲上屋后的缓坡,终于来到了那座两座熟悉的坟墓前。他气喘吁吁,体态健壮,心跳加速,颤抖。他双手猛地攥着那张红色的接到通知书,泪水夺眶而出,比刚才在邮局更加汹涌涌动。
“娘!爹!”他哭着喊着,声音里带着巨大的喜悦,也带着无法抑制的悲伤和思念,“我考上了!我考上大学了!是成都大学!省城的大学!”
他噗通一声跪倒在两个坟座前,将手中接的通知书小心翼翼地展开,放在两座坟头之间的支架上,放置立在那里,仿佛能让地下的母亲和老陈看得更清楚。红色的通知书在绿色的荒草和黄色的平整之间为醒目的。
“娘,你看到了吗?你以前说的山外的世界,真有高楼,有铁盒子(火车),我考上了省城的大学,我真的可以去那里了!”他哭着说,仿佛回到了那个趴在膝盖上听她讲故事的年轻人。
“爹,我没有让你失望,你让我好好读书,我就好好读书了!”他哽咽着,用手轻轻地抚摸着老陈的墓碑,“我走出大山了你!和娘都可以安心了!”
他一边哭一边说,将这几年来所有的艰辛、所有的努力、所有的熬熬、以及此刻所有的喜悦和如释重负,都化作泪水和话语,毫无保留地倾诉在坟前。他讲述了高三冲阶段的巨大压力,讲述了了那次模拟考试失利的打击和恐惧,讲述了王老师如何鼓励他重新站起来,讲述了自己如何咬牙坚持到最后。他知道他们听不见,但他必须说,这是他对他们最好的告慰,也是他内心最真实的释放。
他一直贴身带着母亲的木发簪和老陈的木刀,轻轻地放在通知书旁边。看着他们,他能摸到仿佛父亲温柔的抚摸,老陈厚实的手掌拍打在他肩上的力量。发簪温润如玉,仿佛母亲的爱;木刀有力,仿佛老陈的守护。
“娘,爹,”他哭着说,声音带着即将远行的不舍,“我走了,去了成都上大学了。那里离这里很远很远,也许我不能经常去看你们了。但我永远不会忘记你们,永远不会忘记养育我的马脑壳村,永远不会忘记这片土地,不会忘记故乡的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