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山鬼兽】
卷引:乘赤豹、从文狸。往日欢娱仍在眼眸,为何弃我于尘世?留灵修兮憺忘归…
***
茫茫星夜如尘世繁网,把一切罗愁绮恨兜头罩住,随着时间一寸一寸地流逝。
虞梦没有睡,她这几天真是睡够了,万千思绪如扯不断的风筝线萦绕心头。
躺在床上,望着窗外皎洁月光,心里也落下一块石头。
黎雨泽她是妖,妖族长生的事她绝对不会不知道…
还要等到明天再去问吗?
妖怪不用睡觉,要不然现在去找她,把一切问清楚,省的一桩心事扯得自己柔柔牵挂。
虞梦起身,换了身轻便衣裳便打开房门去找黎雨泽。
她脚步轻轻,几乎蹑手蹑脚像个小偷,走到黎雨泽房门去,刚想敲敲门,房门却自动打开了。
门的吱呀声带着一丝诡异,不过虞梦也能猜到是黎雨泽的妖力使然。
虞梦试探性喊了一声“黎姨?”
她见黎雨泽在阳台的落地窗前,迎着皎洁月光,穿着高开叉的白色真丝旗袍,踏着蝴蝶缀鞋尖的恨天高,摇摇曳曳的长发像泄了水银的绸缎。
黎雨泽缓缓转身,面带微笑,无比得亲和:“你来了。”
房间宽大,声音幽幽传至虞梦耳边。
虞梦握紧了手中的明镜,突然有丝不安。
不知为何总觉得黎雨泽不是一般的妖怪,仿佛是有千多年的功力大妖,且经历过大风大浪。
总之不一般。
二人蓄锐待发,虞梦率先开口:“黎姨,你的原身是什么?”
黎雨泽随意开口,像是满不在乎:“一只狸花猫罢了。”
虞梦突然想起来与自己无关却十分好奇的一件事,便继续问:“黎姨,你也不经历妖族退化吧?”
自天地断通起,世上灵气渐绝,妖族靠聚气化为妖力,不少妖怪苦修千百年也无法恢复千年前的妖怪的实力。
譬如穿墙、瞬移,对于早些年的妖怪简直是雕虫小技,而对于现在的妖怪,可能自持千年功力都未必能做得到。
蟒皇后算是例外,她修炼聚气靠与怨灵交易,换得怨气,以此修炼,较其他妖怪好了许多。
当时虞梦看见了黎雨泽的实力,能轻易战胜蟒皇后,绝比她力量还强,但她如何未受妖族退化的桎梏的就无从得知了。
普天之下,除此二妖之外,她便只知长白山有一个名为“白情”的妖也未经历妖族退化,可她行踪不定,也无法得知她是不是有什么秘法。
所以她便很想从黎雨泽的嘴里窥知一二。
“这事以后有机会再同你说,而且,你想问的并不是这个吧?”
心事被看穿了,虞梦也就直截了当了,妖族退化的事与她无关,现在不急着知道。
“不知道问了合适不合适,黎姨,你们妖族为什么能活那么久?”
黎雨泽闪出一丝疑惑,她只知道虞梦并非想问的是妖族退化的事,但她也没想到虞梦会问自己妖族长寿的事,毕竟陈男梁女比普通人寿命不知长了多久,难道她还想再多活几年?
“这算不得什么秘密,妖族长寿是物种特性罢了。”
“诸如藤精树怪此类活得久尚可理解,蛇妖鼠精这种并非长寿的为什么也能活那么久呢?是不是你们成妖后和你们的妖力有关系?”
黎雨泽沉吟了一下:“具体是什么我并不知道,但与妖力也大概无关,因为一些妖怪一辈子不修习妖力也不会早早离世。”
她又顿了顿,说道:“不过我可以给你讲讲妖族起源,说不定对你有帮助。”
虞梦点了点头。
黎雨泽先问了一个问题。
“你知道人是谁造的吗?”
显而易见的答案,中国神话中人是女娲造的,抟土造人、甩泥化人。
“是女娲吧,我们梁家陈家也是她造的,不过是第二次造人。”
黎雨泽又问:“那妖怪是谁造的呢?”
— —谁造的?
难道不是各色动物植物甚至是石块、物件都能自己修炼为妖的吗?《良辰典》并未有记载,她也不知道。
黎雨泽笑了笑:“也是女娲造的。”
***
传说中,最早的最早,天地一片混沌,盘古靠神斧开天地,再之后另外一个上古大神— —女娲造了人。
此后,天地间渐渐热闹起来,人与飞禽走兽共存。
可突然起来的一天,不周山倒,天上裂了大洞,神火、洪水喷涌而出。
最早的那批人逃到了昆仑山之上,祈祷女娲救他们于水火之中。
幸甚,女娲降临人间,在昆仑山找到五颗昆玉,将其炼化,以此补天。
可女娲却没能拯救所有生灵,人类还好,躯体灵活,逃至昆仑山顶,死伤不算严重。
可其他的生灵却是另外一派景象。
山兽倒地,飞禽坠落,无数的树木花草只余灰烬。
女娲心中隐隐作痛,于是她起了一念。
她当初使泥人成为真正的人,吹了一口气。
那口气富含无穷尽的灵气。
她思索一下,站在昆仑山顶再次吹出一口气,这气化作绵延万里的风,长存世间,给予了万千生灵化为人形的机会。
而化作人形后,便称之为妖。
神话中,女娲也是万妖之祖,她执掌招妖幡,可唤天下群妖。
至于后来,封神大战、凤鸣岐山,女娲派轩辕坟三妖下凡,可妲己害人无数,引得女娲震怒。
她再次造人,一男一女,也就是陈男梁女,负责行镇妖放妖之责。
终究人类是女娲亲儿子,为保护人类设陈男,同时给妖一条生路,设了梁女。
天下群妖,引以为鉴。
***
原来,一切的一切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甚至追溯源头都来自于女娲大神。
黎雨泽说完了这个故事,叹了一口气:“如果不是今天你来问这事,我都快把这些忘了。”
“黎姨,你活得也很久了吧,这些事都清楚…”
“算是很久了,不过这些事是一位故人同我说的,我未亲自眼见过。不过我见过最早的陈男梁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