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开学已经过去了一个月,气温下降了好几度。虽然依旧闷闷的,但总好过持续不断的高温,使人精神衰弱。
平川九中的教学速度一直较快,基地班更是如此。因为暑假补过课,所以老师们的进度赶超其他班不少。大家明面上嘻嘻哈哈,心里却压力十足。
按照九中的惯例,高中部的运动会在十月底。其后,学生们将迎来高中生涯第一次大考——期中考试。
因此,无论是国庆假期还是运动会,大家都不敢掉以轻心敞开了玩。举办运动会时,基地班的区域时常安静如无人。大多数人都在忙着复习,除了个别心宽的同志。
“快乐地学习才是真谛。”这是他们的名言。尽管这并不能作为考试复习的辩解理由,但兴趣的确能给人带来动力。
解宬就是个活生生的例子。
譬如他不感兴趣的物理。初中时,他的物理成绩还能勉强不拖后腿。可到了现在,物理成绩简直像悬在他喉间的剑,随时能一剑封喉。
第一次月考之后,他的成绩和初中相比没有太大波动。但只有他自己知道,他听物理课已经有点吃力了。
是的,作为曾经的老师眼中的物理好苗子,解宬汗颜。
山外有山这四个字,简单又粗暴,却蕴含很深的奥义。
解宬欲哭无泪。
陈彦钧不爱背书,但物理化学很好。他之前和解宬说过,高中大概率会选择理科。
解宬却不同,他哪边都差一点点。如果选文科,他的地理稍差;如果选理科,那么他的物理堪忧。
少年也识愁滋味。对于他们来说,这是个重要的抉择,值得好好伤一番脑筋。
解宬在国庆节放假前一天去找了付婉钰,希望能得到一些有效建议。中午吃完饭的闲暇时间很充足,解宬顺便去办公室蹭空调。
为了节约能源,学校规定,教室的空调制冷温度不能低于23℃,办公室则不能低于20℃。而教室空调的使用效果,全凭运气。
比如12班教室的空调已经被开到最低,但室内仍然和30℃的气温相差无几。
或许是高强度工作了很久,空调也发脾气,直接罢工。修空调的师傅前前后后来过好几次,空调的病情依旧反复发作。
就此,学校终于舍得拔鸡毛,决定国庆假期对所有空调进行大检修。
12班全体同学的不懈奋斗与坚持,换来了所有学生夏凉冬暖的美好未来。
老师们一般会在人少时,将空调开到26℃,但是非常凉快。
付婉钰把月考成绩单放在桌上,拿笔把解宬的成绩做了标记,然后开始仔细地看。成绩单上一片密匝匝的红,已经有不少人来做过了分析。
“解宬啊,你的物理成绩怎么有点拖后腿?”
付婉钰抚额:“你初中物理不错。是遇到什么困难了吗?”
趁着放暑假,付婉钰把班上四十个学生初中大大小小的考试成绩都要了过去,好和高中作比较,也提前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
很不好意思,但解宬还是实话实说:“不是,是我发现我可能不具备物理思维,做大题的时候找不到思路。”
付婉钰很惊讶:“那你和老师沟通过了吗?”
解宬点头,绘声绘色地描述当时的情景。
“老师让我抓紧高一这年的时间,多锻炼思维。虽然……现在并没有找到什么路子。”
付婉钰递给解宬一个桃子,把节奏放缓:“不管怎样,只要最后方向是对的,中间就算走过岔路,也无伤大雅。”
“解宬,老师知道你很努力。但是,毕竟第一个月刚过去,不要一开始就把自己逼得太紧,好吗?”
付婉钰向解宬示意。这个孩子似乎太在意自己的成绩了。
解宬把左手藏在身后,悄悄攥紧拳头。他垂下眸,抿了抿嘴,从唇边溢出一句“嗯”。谈到这个地步,他也不知道说些什么。只能像车载太阳花一样,一直点头。
付婉钰“扑哧”一下笑出声:“好了,快回教室午休吧,要打铃了。”
解宬拿好试卷和桃子,闷着头回到教室。离午休时间还有五分钟,大家都在座位上自习。他去阳台洗了个手,翻开物理练习册,盯着看了好一会儿,还是合上书。
算了,先做其他作业。解宬揉揉太阳穴,看着硕大的“物理“两个字直发晕。
放学后,解宬和陈彦钧去了操场。今日是难得的阴天。除草师傅推着机器在草坪里缓慢移动,空气里弥漫着青草的香气。
陈彦钧把手垫在脑袋后面,在足球场上躺下,嘴里叼了根随手扯下的狗尾巴草。解宬也挨着陈彦钧坐下,抬头望天。
“诶,你中午去办公室干嘛了?我还说找你聊天来着,到了午休才见你人影。”陈彦钧开口说话,狗尾巴草也摇动起来。
解宬“啧”了一声:“你不提还好,你一提我就头疼。”
陈彦钧立马翻身坐起:“怎么个事儿?”
“没什么,就是觉得最近学得不是很顺畅,有点太钻牛角尖了。放心,我自己想想就好。”
只是落差未免太大,解宬一时没能缓过来。
陈彦钧将解宬从头到脚审视一番,拿草挠对方的脸:“真有什么事就说出来,你这人总闷在心里,小心闷坏了。”
解宬伸手把草抢过来,反挠回去:“行了,真有事我会说的。走了啊,借你的草一玩。”
“诶诶诶,别走啊。那可是我挑了好久的,我还没捂热乎呢!”
陈彦钧刚想追上去,电话铃声突然响起。他也没看来电人,匆忙按下接听键。
“陈彦钧!你还回不回家了?公交都走了好几趟。早知道我就不听你的话等你了!”细细的女声从电话里传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