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暄沉思,若是自己的话,要从哪里下手?
思想解放的话,最初一定不会是主动的,毕竟思想这东西看不见摸不着。
从新闻报纸开始,还是从教育改革开始?
弘暄能想到的着力点就这么两个,掌握舆论和教育,某种意义上即是掌控了思想。
说实话,若不是大清对于文字太过敏感,稍有不慎,文字内容就会从前所未有的角度打成反斗文字,弘暄挺想办一份报纸的。就像他引导额娘在清华园中推出的女子学报一样,无形中改变人的性格。
这个月学报中讨论议题是《孔雀东南飞》,一篇传诵千古的爱情故事。
从故事背景,女性地位,到划时代的议题,每一项都是对三从四德的挑衅。
比如,对女子而言,焦仲卿这样的男人算良配吗?
也比如三个自救问题:你若是刘兰芝,面对刘母的咄咄逼人,你该如何自救?和离后,面对兄长的牵媒不愿出嫁的你该如何自救?再嫁前,面对焦仲卿的殉情逼迫,你该如何自救?
再比如,刘兰芝和焦仲卿的悲剧根源在哪里?
……
每一个问题的探讨,在这个时代都算得上离经叛道。
也就大清不重视女子学堂,要是皇帝和臣子们知道学堂里讨论辩论的议题是这个,一种老学究们立刻就要口诛笔伐了。
清华园中女子数百人,这些生长在三从四德背景之下的女子,她们辩论,她们争议,她们意见不一。可是从教师到学生,从上到下却没有一个将这离经叛道的思想传播开来。
她们默契的将所有的叛逆限制在清华园中,在金兰会中,她们比谁都明白她们的思想不容于世。换句话说,她们在小范围的思想觉醒。
毕竟,《孔雀东南飞》不是她们的第一个议题了。最开始十福晋也没有那么大胆,她们最开始的讨论的还是‘女郎织女中的既偷看仙女沐浴又偷仙女衣服的牛郎,真的值得值得织女托付终生吗?’这种稍稍出格的问题。
不过,胆子都是一点点变大的。
学报是弘暄的建议,其中的内容却不是。
女郎织女的暗黑解释来自弘暄给敦郡王府大格格乌希哈她们讲的小故事,而之所以会登报,则来自堂姐乌林珠的投稿。
而乌林珠之所以知道,自然是乌希哈看不得那群比她年龄小的学妹们憧憬爱情。
爱情?
什么爱情?
都是阴谋,阴谋,还是阴谋,知道吗?
身受哥哥弘暄影响的乌希哈、布顺达她们从小听的都是暗□□,和她那憧憬甜蜜爱情的小姊妹不一样,乌希哈读故事的角度那叫一个清奇。
反正,听完乌希哈的故事解剖,在那个下雪的午后,乌林珠的整个世界都亮了。
于是,才有了整个女子学堂的改变。
从额娘手中看到那份学报的学子投稿内容,弘暄整个人都是呆愣的。弘暄本人也只是帮额娘确定了制度,但在乌林珠堂姐这个老师的带领下,她们却开始觉醒,这对弘暄来说委实是个惊喜。
由此可见,掌控教育和舆论所带来的影响力会有多大。
思想和教育很重要,但昭武帝的思想改革最先却不是从这里开始的。
可喜可贺,这一次,终于不是可可爱爱的动画小人了。
{招工启事下,哭丧着脸的混血儿杰克和笑开花的大牛的表情截然不同。
杰克说着一口别扭的汉语:“明明、明明我比他壮实,凭什么选他、不选我?”
张大牛掐腰炫耀:“凭什么?当然是因为俺汉语说的熟练了。”
别说,张大牛他那副小人得志的嘴脸,看着还挺欠揍的。
杰克质问负责招聘的人:“这不公平,他是汉人,说汉话当然比我要好。”
你别说,杰克这一激动,口音都没有了。
还不待负责招聘的人说话,大牛就开口了:“凭什么?凭俺还识字。”
说实话,张大牛的地方话口音也挺重的。
说汉化不是张大牛被录取的主要原因,但识那么数百字才是张大牛胜出的原因。作为村子里的落后份子,在堂兄弟们上一批早早上工的情况下,比这小子识字多,张大牛可不得好好炫耀。
随着张大牛的话落,杰克哑口无言。
一旁负责人事的人道:“小伙子,会拼音吧?这本字典拿着,希望下次招工能看到你。”
说是字典,薄薄的十数张字,倒是有些名不符实。}
没看错的话,那本字典的封面写的是‘康熙字典常用字’这七个大字。
看到这里,康熙帝的嘴角不自觉上翘。
这是什么?
这是造化万民,扬名南洋。
反正看到这一幕,皇帝的心那叫一个舒坦。
弘暄诧异中又带着了解,南洋那片地界,统一文字确实是重中之重。
【这是电视剧《下南洋》中的一幕,也是昭武帝事时期思想解放的开始。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作为南洋的大商人,南洋商会的带头人之一,昭武帝发出并以身作则的招工倡议,一众南洋汉商纷纷响应。
认真说起来,这种做法,其实隐形的增加了一众豪商的用工成本。
但是,大家都用识字的人,就你特例独行用一群大老粗,不嘲笑你嘲笑谁?】
{动画小人再一次上演,只见两个商人蛐蛐另一个商人:“就是那个老林,自己不识几个大字,招的人也大字不识,一身泥腿子味,洗都洗不干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