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宁宫的冰鉴浮着薄霜,孙太后指尖摩挲着东厂密报上的朱批小字,杭令薇的名字在檀香墨迹里格外醒目。
"三才分诊法"、"金缮贡瓶"、"璇玑药方"……太后娘娘凤眸微眯,护甲轻叩案头的奏疏,忽而冷笑:"哀家倒不知,锦衣卫千户家养得出这般人物。"
身边的侍奉嬷嬷捧着冰镇杨梅露,低声道:"太后明鉴,老奴听闻那杭姑娘不仅医术通神,诗才更是不凡,连英国公夫人都赞她'文曲降世'。"孙太后指尖一顿,目光扫向窗外,那里,朱祁镇的龙辇正停在乾清宫阶前,帝王手中把玩的,恰是一枚鎏金绣花香囊,内里装着杭令薇特制的安神散,当然,是皇帝让王振去搜来的东西。
朱祁镇确实对杭令薇起了兴致。王振弓着腰递上密折时,帝王正把玩着一块西山陨铁的碎片,紫色常服上的团龙纹在烛火下森然欲活。"陛下,钦天监奏报,陨星坠地那日,杭家女恰在西山附近的瑶山湖落水。"老太监的嗓音如毒蛇吐信,
"更奇的是,她病愈后竟通晓失传的《青囊书》,连于谦都向她讨教。"朱祁镇指腹擦过陨铁锋利的边缘,血珠沁入金属纹理,恍如那日杭令薇腕间滑落的药汁。"郕王近日可去过杭府?"他突然发问,王振眼底精光一闪:"郕王殿下曾亲送良药与杭姑娘,据说……还赠了一枚翡翠玉坠。"
孙太后的懿旨尚在斟酌词句,杭令薇的名声却已如野火燎原。唐云燕提着裙摆冲进杭府后院时,杭令薇正用硝石制冰,琉璃盏中的寒雾映得她眉眼如画。"姐姐!"唐云燕气喘吁吁地展开洒金笺,"汪砚舒在赏荷宴上当众说你是妖女转世!"
杭令薇轻笑,指尖捻起一粒冰晶:"她倒提醒了我,明日你替我去大隆福寺施避暑汤,记得加三分薄荷。"话音未落,前院忽传来宣旨太监尖利的嗓音,魏氏手中的绣绷"啪"地落地,丝线缠成死结。
王振的野心藏在恭维里。当朱祁镇在武英殿随口问起"荧惑守心"的天象时,老太监突然跪下:"老奴斗胆,那杭氏女落水后性情大变,怕不是……"他故意欲言又止,余光瞥见帝王指节泛白。朱祁镇忽然掷出陨铁,碎片在青砖上擦出火星:"传旨钦天监,三日内朕要见到星象详解。"他起身时十二章纹衮服扫过《坤舆万国全图》,葡萄牙人进献的航海钟此时恰好指在申时三刻。
杭府书房里,杭昱将绣春刀拍在《九边兵备图》上:"你可知孙太后为何突然关注你?"油灯映出他眼底血丝,"东厂查到西山陨石似为不祥之兆,王振正需要个'通晓天机'的替罪羊!"杭令薇抚过案头琉璃青瓷瓶,忽然想起历史上发生的事情:
"父亲放心,女儿自有应对。"她蘸着茶汤在桌面画出简易电路图,"若有人问起陨铁,便说这是'雷公墨',可引天火却不可久持。"
“我早就说过,你太过于锋芒毕露了。”杭昱叹道。“你以前实不是这样。”
“女儿跟父亲说过,我是来自未来之人,父亲只是不信。”杭令薇继续摩措着手中的瓷瓶。
“不管怎样,谨慎些总是没错,谁都是提着脑袋做事。至于未来之事,不许再提。”杭昱明令喝止住了杭令薇。
朱祁钰的灰鸽在暴雨夜闯入杭令薇闺阁。密信仅八字:"荧惑非祸,人心惟危。"她将信纸凑近烛火,火光中浮现隐形墨迹绘制的武库地图——那里藏着王振私铸的陨铁兵器。窗外惊雷炸响,她忽然想起史书记载:正统十四年秋,也先大军正是手持"天降神兵"叩关。
孙太后的决断比预期的快多了,清宁宫的晨钟刚敲过卯时三刻,杭府上下便被一阵急促的马蹄声惊醒。魏氏手中的茶盏还未放下,府门已被锦衣卫缇骑团团围住,为首的宣旨太监手持黄绢凤诏,身后跟着十二名翟衣女官,手捧尚宫冠服、牙牌、印信,肃立在阶前。
杭令薇跪在青石院中,晨露浸湿了月白裙裾,发间未及簪钗的青丝垂落肩头,衬得她面容愈发素净。宣旨太监展开黄绢,嗓音尖利如裂帛——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朕闻闺阁之秀,德才兼备者,可佐内治。锦衣卫千户杭昱之女杭令薇,秉性贞静,才思敏捷,通晓医理,善制香药,更于京畿疫病之时,施药济民,功在社稷。朕与圣母皇太后嘉其德行,特擢入尚宫局,授正五品尚宫,掌六尚女官之职,协理内廷文书、医药、礼仪诸事。
尔其勤慎恭肃,克尽厥职,毋负朕望。钦此。
杭昱叩首谢恩时,绣春刀鞘上的金绣纹在晨光中森冷如刃。杭令薇双手接过圣旨,黄绢触手生凉,朱砂玺印鲜艳如血,映着她沉静如水的眸子。
宣旨太监忽又捧出一卷赤轴懿旨,嗓音压低三分:"太后娘娘另有口谕——"
"杭氏令薇,聪慧过人,哀家甚喜。今既入尚宫局,当以《女诫》《内训》为本,勿负天恩。另,哀家素闻尔通晓星象,三日后钦天监奏报荧惑之变,尔当随侍解说。"
杭令薇捧着沉甸甸的圣旨,指尖触到冰凉的黄绢,那抹朱砂玺印红得刺眼,仿佛一道无形的枷锁。她低垂着眼睫,看似恭顺,心中却掀起惊涛骇浪。"尚宫局正五品,协理内廷文书、医药、礼仪",这看似荣耀的擢升,实则是将她推入权力漩涡的中心。
"荧惑之变……"太后口谕中的这四个字在她脑海中炸开。她太清楚这意味着什么,一定是王振定是借天象之说,将她与陨星异变捆绑,既是要试探她的"天机",也是要将她置于众目睽睽之下。她想起实验室里那些冷冰冰的科研数据,入宫之后,她何尝不是一只被钉在权力棋盘上的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