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1次春宵

繁体版 简体版
1001次春宵 > A与B的对话 > 第105章 《关于“离婚冷静期”的深度辩论》

第105章 《关于“离婚冷静期”的深度辩论》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A:“最近听说离婚冷静期又延长了,你觉得这政策真的有用吗?”

B:“你觉得呢?是能挽救婚姻,还是纯粹给离婚添堵?”

A:“我觉得挺矛盾的,一方面确实有人冲动离婚,另一方面又觉得这是限制自由。”

B:“那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离婚冷静期到底有没有必要?它真能提高结婚率吗?”

A:“官方说法是,离婚冷静期是为了防止‘冲动离婚’,给夫妻一个缓冲期。”

B:“听起来挺合理,但现实真的这样吗?”

A:“难道不是?有些人吵架上头,第二天就去民政局了。”

B:“数据说话,中国司法大数据研究院统计,73%的离婚是‘长期矛盾累积’,真正‘冲动离婚’的不到10%。”

A:“那冷静期对那10%有用?”

B:“理论上是的,但问题是——剩下90%的人被迫陪跑。”

A:“什么意思?”

B:“比如家暴受害者、长期分居的夫妻,他们早就冷静几年了,现在还要多等30天?”

A:“那确实有点……”

B:“更讽刺的是,结婚没有冷静期**,离婚反而要‘冷静’——这逻辑是不是反了?”

A:“但政策实施后,离婚率确实下降了,这不说明有效吗?”

B:“离婚率下降 ≠婚姻质量提高。”

A:“怎么说?”

B:“还是用数据说话,冷静期只是让离婚变慢,不代表不离了。很多夫妻等够30天照样离。”

A:“那为什么统计上离婚少了?”

B:“因为‘离婚’被延后了,比如2021年政策刚出时离婚率暴跌,但2022年又反弹了。”

A:“那长期看呢?”

B:“‘假离婚’变少,真离婚更难,以前有人为了买房假离婚,现在不敢了;但真正想离的,成本更高了。”

A:“所以冷静期只是让数据‘好看’?”

B:“对,就像你发烧了吃退烧药,体温降了,但病根还在。”

A:“那冷静期最大的问题是什么?”

B:“它让弱势群体更弱势**。”

A:“比如?”

B:“家暴受害者,他们需要的是快速逃离,而不是再等30天。”

A:“不是说家暴可以走诉讼离婚吗?”

B:“诉讼离婚平均耗时6个月,冷静期又加30天,而在这段时间,受害者可能面临更严重的□□。”

A:“那经济弱势的一方呢?”

B:“经济控制,如果一方控制财产,30天足够转移资产、销毁证据。”

A:“还有别的吗?”

B:“心理折磨,已经决定离婚的夫妻,硬要绑在一起30天,只会更痛苦。”

A:“有人说,离婚越难,结婚的人就越多,因为不敢随便离了?”

B:“你觉得呢?你会因为‘离婚难’就更想结婚吗?”

A:“不会,反而更恐婚了……”

B:“没错!年轻人不结婚,不是因为离婚太容易,而是因为结婚成本太高、婚姻保障太低。”

A:“比如?”

B:“房价、教育、职场歧视……这些不解决,光靠‘离婚难’逼人结婚?”

A:“那为什么政策还是这样?”

B:“因为‘降低离婚率’比‘提高婚姻质量’更容易统计。”

A:“国外有离婚冷静期吗?”

B:“有的国家有,但更灵活。”

A:“比如?”

B:“韩国,离婚冷静期1-3个月,但家暴、出轨可豁免。德国,分居满1年才能离婚,但期间可申请保护令。美国,各州不同,有的无冷静期,有的需等待几天。”

A:“那我们能借鉴吗?”

B:“完全可以!分类管理:冲动离婚的给冷静期,家暴、分居多年的直接离。结婚冷静期:先试婚半年,再领证,减少草率结婚。婚姻辅导:免费提供心理咨询,而不是单纯‘拖时间’。”

A:“所以,离婚冷静期治标不治本?”

B:“对,真正该做的是——降低结婚成本(房价、教育、职场平等)提高婚姻质量(婚恋教育、心理咨询)保护弱势群体(家暴快速通道、财产公证)

A:“那现在该支持还是反对冷静期?”

B:“不支持一刀切,应该优化,给真正冲动的人一次机会别让受害者雪上加霜。”

A:“所以,离婚冷静期有好有坏,关键看怎么执行?”

B:“没错!政策不该是‘懒政’,而该真正解决问题。”

A:“那普通人能做什么?”

B:“理性讨论,别被情绪带偏,推动更科学的婚姻政策,结婚前想清楚,离婚时不将就。”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