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钱氏跟杏儿帮忙削竹签,细盐之前提炼了一些还没用完,把能用的调料全部磨成细粉,在弄些辣子一起用热油淬成油辣子。
看了看家里的牲畜,几只鸡虽然还不肥,但拿来烤是刚好最嫩,又去了一趟塘边,之前的篓子做了好几个扔在里边,捞起来里面还真有几条大鲫鱼,若干虾蟹。
把水里的鲜货拿回家先放石缸里边养着,自家没弄菜园子,到时候再让刘大虎他们送些过来就齐全了。
一大早,莫月就起来准备东西,土窑比自己想象中烧得要成功,密闭跟保温性都不错,烧热扔了两个薯头进去,没多久就烤熟了。
赶着去了周家一趟,这天才蒙蒙亮,周婆子已经去外边出诊,周瑾刚醒才披着个外衣打开房门,就看见莫月在灶台边忙活。
没什么事情,只是俩祖孙都不怎么在意吃食,平常早饭要么不吃要么就吃个饼,多少有些粗糙,倒让莫月养成了给俩人做饭的习惯,到点人就往那边钻。
昨天的虾蟹拿了些过来,洗干净切出配菜来备好,按以前南方的做法是需要先熬虾油,莫月怕两人吃不习惯,就省去了那一步。
先熬好粥,再放入新鲜虾蟹跟少许姜丝,慢熬入味。
等粥好的间隙,又拿出来周婆子给她的穴位图,纸张有些泛旧发黄。
膻中穴、中脘穴、关元穴......
莫月专注得背着,抬头才注意到,不知道什么时候周瑾出现在灶房门口,消瘦的身形静静的立在那,目光穿过烟雾缭绕的房间,冷冷地看了过来,脸上没有一丝笑意,让人感到陌生。
只那么一瞬间,快到莫月都以为是看花了眼,周瑾脸上又换回了之前那副浅笑的样子,像是刚从屋外过来,轻轻唤了一声:
“月儿”
语气一如往常。
四目相对,莫月没有质问,只是放下穴位图集快步上前,牵了她的手握着:
“这天还凉着,怎么不穿好衣服再来。”
周瑾眼角微微一颤,眼底划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异样情绪。
接着轻笑着:“在熬什么粥?这么香”
两人都想要转移话题,莫月马上接着话:
“昨天在塘里收了些虾蟹回来,想着熬个粥试试,还鲜着呢。”
“这塘里想虾蟹不像鱼一样腥味,煮出来肯定好吃!”
摸着她的手温度不算凉,推着人回房洗漱:
“粥快好了,先回去穿好衣服,一会儿给你端过去。”
周瑾反握住莫月的手紧了紧,应声回了房间。
从灶房出来,周瑾像是换了一个人,抬手抚上脸上的那条画上黑痕,秀眉紧蹙,幽幽地叹了口气,低语自问:
“究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没有人给她答案。
莫月盛好粥等人吃完,把周家的地扫了一遍,灶房整理干净,又匆匆赶回去。
在铁锅里把昨天专门买的小铜锅摆好,隔水大火烧热,蜂蜡跟少量羊脂缓缓融化,再放入藿香与紫草,锅里交织出一股淡淡的、略带甜意的香气。
等铜锅中的原料都混合好,色泽还有些浅,莫月先倒入小巧的瓷盒中。
再倒入紫草加深颜色,依次做了好几盒,这事儿没什么经验,只能看凝固之后的颜色哪个合适。
接下来就等凝固,又准备弄个蛋糕胚,毕竟不是21世纪,先试着烤个蛋糕胚,要是不成功也能提早出个其他方案。
杏儿早就听姐姐说过会做些糕点,一直等着她开工。
先准备食材、将蛋黄与蛋白分别打入两个准备好的碗中。让杏儿取了适量的白糖、牛奶和油,准备与蛋黄混合。
在搅拌蛋黄糊的过程中,慢慢筛入了面粉,轻轻用手法搅拌,生怕破坏了面糊的细腻。同时把土窑先用炭火烧热。
再就是打发蛋白。没有打蛋器,只能纯靠双手,也就是莫月现在的体能好太多,还有厨艺技能的加持,不然搅到手软也做不出来。
直到蛋白从最初的液体状态,逐渐变得蓬松、细腻,最终形成了稳定的硬性发泡。
等蛋白霜打发完毕,莫月迅速将三分之一的蛋白霜加入蛋黄糊中,用竹刀轻柔地翻拌均匀。
再将混合好的面糊倒回蛋白霜碗中,继续以同样的手法混合,直至两者完美融合,形成细腻而富有弹性的面糊。
用来盛放的容器还是铜锅,先在铜锅底部均匀涂抹了一层薄薄油,以防粘底。
接着将面糊缓缓倒入铜锅内,轻轻地震动几下,排出面糊中的大气泡。
等土窑的热度够,再把铜锅推入土窑,用一块编得不透风的竹排挡起来。
接下来就是等待。
忙活这老大一堆,特别是打蛋白霜,莫月的手都有些发虚。
杏儿在旁边看着,也觉得有些麻烦:
“阿姐,这个糕是非吃不可吗?
听到这个问题,莫月也有些懵,上辈子好像也没这么重视过生日,想了想也点点头:
“因为仪式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