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1次春宵

繁体版 简体版
1001次春宵 > [红楼]穿越之我是贾琏 > 第23章 攻心为上舆论战

第23章 攻心为上舆论战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皇宫里,五更天。

熙元帝已经开始批折子了。

放在最上头的竟然是来自荣国公的折子,他家的倒是不多见啊。

打开来看看。

第一眼,嗯?

第二眼,嗯!

极好,这计策极好,红笔一挥:准了。

吩咐旁边的总管太监:“今日贾赦要来还国库的银子,朝堂内外的舆论推贾家一把。”

“是,奴才领命。”

贾赦连夜准备了两万五千两的现银,装了十几个大箱子,特意开着箱门亮出白花花的银子,浩浩荡荡的绕着内城外城都走了一圈之后,才抬向户部。

看热闹聊八卦是百姓日常生活中最有意思的事情,今日份八卦谈资正在从眼前走过。

“乖乖,我这辈子也没见过这么多的银子啊,这是谁家啊,敢拉着这么多银子到处跑?”

“哼,看你那穷酸样,我就见过。”

“瞎扯,就你那从小只会和泥巴那损样,见过个屁。”

“切,我可告诉你,我还真认识这抬银子的人家,京城四大家族之首的贾家,听说过没?”

“啊,前段时间凶杀案的贾家?这难道是送去贿赂哪个大官的赃款?”

“跟去瞧瞧不就知道了吗?反正现在也没人,趁早收摊。”

“哎,有道理哦,等等我,我背个竹篓放点茶饮子去卖。”

“你可真是掉进钱眼子里了。”

“分你一半。”

“早说啊,我帮你装。”

看热闹的、做生意的、气愤填膺的、闲来无事的、跟随大流的百姓缀在贾赦车队后面,越来越多好奇的人不断加入,直到走到户部门口,人数多到几乎都给户部围起来了。

早已得到圣上吩咐的户部尚书已经在门口侯着了,看到这个场景也不禁眼抽抽,知道的是你贾家来还银子,不知道的还以为你贾家带一群百姓来户部抢钱了。

户部尚书暗暗瞪了贾赦一眼:怎么搞的这么大动静?

贾赦理直气壮:圣上让我搞大点的!

行吧,顶头上司发话了,户部尚书能怎样,当然继续将这场戏唱下去了。

他俯身一拜:“多谢贾世子亲自送还银子,这下拨往蜀郡的赈灾款要多上一笔了,我替全国百姓多谢荣国府大义之举。”

贾赦自小沉浸在京城顶级贵圈中,演技自然也是信手拈来的,连忙快走几步扶起户部尚书:“不敢不敢,都是我们应该做的,说来惭愧,前不久查账才发现家中竟然有一笔欠银欠了这么多年,为了表示我们全府上下诚挚歉意,除欠银两万两之外,还另加了五千两白银作为利息,请务必收下。”

“啊,圣上可从未说过要收利息啊!这不好不好。”户部尚书一边拜手推辞着,一边示意手下搬银子。

你这搬银子速度再慢点,我还真信了。

贾赦继续演着:“是,自然不是圣上要求的,都是我家自发的,况且欠债还钱天经地义,利息自然也要算进去的,放到民间也是这样,可不能坏了规矩。”

围观百姓纷纷点头。

“对对对,前段时间我二弟找我堂舅爷三侄子的表嫂一家借钱,也是要算利息的。”

“就是这个理,钱庄借钱也是要给利息的。”

“没想到这荣国府倒是挺守规矩的啊,之前说他家杀人不眨眼的消息是假的吧。”

“就是假的啊,你还不知道呢!这事幕后真凶另有其人啊!”

“谁啊?谁啊?”

“不可说,不可说。”

再让百姓说下去,注意力都要转移了,贾赦连忙开口再次集中百姓视线:“不知还有几家没有还钱的?我们家不会是最后一个吧。”

“没有的事,你们家是第一个。”

“那就好那就好,也不知道其他人家怎么能心安理得不还钱的,我那天发现我家有欠款的时候都快吓死了,当场我就拍板必须要还,虽然以后生活肯定苦是苦了点,但是也不能占国家的便宜,百姓们说说是不是这个道理。”

被安排在百姓中的人起哄说道:“是这个道理,怎么其他家族不学学荣国府呢,欠债还钱天经地义,让他们还钱!”

“还钱!”“还钱!”“还钱!”

不明真相的普通百姓也被感染,跟着一起喊“还钱!”

声势之浩大,不输前几天讨论贾府凶杀案的劲头。

水能载舟,也能覆舟。

这波来自百姓的愤怒,他们应对的起吗?

……

收到消息的太上皇震怒,大骂荣国府不知好歹,大骂皇上翅膀硬了不听话了。

其他欠钱的勋贵人家也在家里着急,这些年家里又没个正经营生,后辈中更是没一个争气的,天天坐吃山空,只进不出的,他们哪里有钱还啊!况且有钱他们也不还,进了他们口袋的凭什么还回去。

都怪贾家搞得这么大动静,弄得天天有好事的百姓在门口问“怎么还不还钱”,被左邻右舍嘲笑。

几家勋贵当家人凑在一起商量,此事还是尽快进宫让太上皇拿个主意。

唯有熙元帝和贾家十分满意如今的局面。

还银一事不仅彻底扭转了贾家之前不好的名声,还让圣上跟太上皇的较量中占了上风。

熙元帝满意了,给的奖励就十分大方了。

总管太监亲自到荣国府宣旨,加封贾代善太子太保,赐贾赦户部郎中,赐匾额“忠悫传家”。

这买卖贾府做的可不亏,两万五千两白银得了一虚一实两个官职,还外加一个匾额。

京城中不少勋贵人家心动了,家里有钱的不缺这点小钱,当年也不过从众跟着借了点钱,还起来没负担。家里没钱的也是打碎牙齿也要上,卖田卖地卖房子,他们虽然不能吃上第一口肉,但跟着后面喝喝汤也是不错的啊。

于是,自贾家之后,来户部还钱的人家络绎不绝,为国库充盈了不少银子。

户部尚书每天上朝都笑呵呵的,再也不是之前天天像圣上哭穷的衰样了。

接下来,还钱的人家越来越多,剩下没还钱的人家就显得格外难受了。

这一天天的家里被闹事百姓堵着门骂,朝堂上受同僚挤兑冷落,太上皇那边也不发话,跟着的皇子也没个章程。

要不,还是像贾家一样投诚吧?

这下太上皇也坐不住了,连夜与圣上和谈。

让渡了不少权利,才平息此事,保住仅剩的几个臣子。

这次,熙元帝大获全胜,既充盈了国库,又拿了权力,还收了不少臣子的投诚,一举三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