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县令借用了一下官邸,腾出一个空屋子用做专门的镜头拍摄。
特摄组带着很多道具过来,在地上搭建起一个台子,类似沙盘的东西,分割出海陆两个区域。陆地用泥土铺地面,微型建筑是根据东汉建筑结构还原的,划分出了很多区域,模拟沿海地区的不同城镇村庄。
海区域则灌满水,在中间偏上的位置做了一块活板,用钓鱼线穿过活板边缘,到时候只需要拽动钓鱼线,活板就会倾斜上升,使得水面快速上涨,塑造出沿海地区的洪涝景象。
一台太阳能蓄电池的大功率鼓风机随时待命,一艘艘模型船摆放在水面上。
郡守县令等官吏和孙坚都在边上好奇地看着搭建起来的模型村庄,注意力来到水面上的诸多船只。
“这是后世的船吗?虽是缩小制作,若按照正常大小,恐怕比这官邸还大吧?”郡守惊呼一声,试探着询问能不能把船只拿过来看看。
闻言,李诗筠感觉不妙,凑过来看了看情况,发现飘在水面上的模型船非常豪华,两侧还都挂了不少的微缩弓箭,最前面甚至还放了一个类似攻城车的东西。
“这船怎么有点像是战船?”李诗筠指着最豪华的那艘船询问特摄组的成员和道具师。
最大的问题是,船有驾驶舱,舱内还有舵轮!
道具师一脸自豪,拿起模型介绍说:“怎么样,是不是非常酷!这是我们大明战船!”
“大明战船?”围观的古人们能理解战船二字,但无法理解大明的意思,只知道大是个好词,明也是个好词,或许是类似于朱雀之类给船取的名字吧?
“你怎么不拿航母呢?”李诗筠深吸一口气反问。
道具师竟真认真思考了一下,说:“航母理论上不会被风浪掀翻,所以就没考虑。”
李诗筠点头又问:“那你是觉得大明战船会被掀翻吗?”
“那当然不能!”道具师立刻反驳,“我们大明战船可以正儿八经能经海战考验的,怎么会被区区风浪掀翻……呃,好吧,是不适合拍这一幕。”
虽然说系统对细节的审核很宽松,比如说第一幕拍朝堂时靠墙壁边的灭火器也入镜了,照样通过了审核,再比如孙坚用不锈钢刀做武器,系统也没有报错。
但这次特摄拍的镜头是船只在水面遇到危险,船是重点,明朝的船当然不能作为主要道具。
“你们刚才说的航母又是何物?”郡守县令再次发问,道具师看了看制片人的态度,确定可以说后便把后世的航海科技讲述,每每想以明朝的航海为切入点就被老教授打断。
“哎,怎么了,我也没说汉朝的事情呀。”新招聘来的道具师符合招聘条件,不会对三国任何人物剧透拉踩,也不会偏袒任何一方,粉籍显而易见。
老教授找道具师讲述其中原因,总之这个大明战船不能用,拿一些简单的小渔船模型就够。
在进行了调整之后,特摄组这边开始拍摄。
鼓风机开启,中部的板子小幅度提起又放下,营造出风浪来袭的感觉。
海浪越来越大,一些船只因此翻倒。镜头往前推,来到海陆交界处,制造的水浪拍摄出海啸的感觉,拍打在岸上。
之后镜头到模拟街道的视角开始拍摄,直接开闸放水,大量的水涌入街道,微缩模型很快被冲垮淹没,原本固定在房屋内的一些假人也随着屋顶被冲走而漂起来,塑造出天灾之下的惨状。
远景下的大水惨状拍摄完后,还需要适当的近景,否则镜头里一个活人特写都没有,恐怕是通不过系统审核的。
等候的大风天气在两天后来到,剧组成员们早早换上了短褐短衣,由化妆师协助戴上头套,穿扮成渔民商人的模样,各自都备好了便携式氧气罐,为落水戏做充足的准备。
一些热心胆大的船家主动帮忙,想以此换一个上镜的机会,多次拒绝未果,剧组只能也给帮忙的船家讲解了下氧气罐的使用。
县令按照之前所说,把十几名理论上死刑的水贼带过来协助拍摄,可以做掉落江中的群演,能不能活命看他们自己造化。死了就相当于行刑,没死就出狱。
“……”现代人们抹了抹额头的虚汗,这事还是有些挑战底线。
水贼们却一个个相当起劲,如果不参加拍摄,必死无疑,这是给他们一次活命的机会。
“可是……实在是有违人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