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1次春宵

繁体版 简体版
1001次春宵 > 佟佳贵妃要长寿(清穿) > 第39章 小主子们的审查

第39章 小主子们的审查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姐姐,他们好像...怕我们?"端静小声问道,捏着新得的和田玉镇纸——这是查完账后内务府巴巴送来的谢罪礼。

纯禧抚摸着腰间康熙赏的蒙古银刀,忽然明白了宣妃常说的"权柄"二字。这不是与生俱来的尊贵,而是能让这些油滑的奴才真正战栗的力量。

就像那日她指出账本纰漏时,浣衣局总管瞬间惨白的脸色,比任何珠宝都让她心潮澎湃。

太子和胤褆对此感触不深,他们自幼便享有储君与皇长子的威仪。可对三位公主而言,这次审计就像推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原来在这深宫里,除了帝王的宠爱,还有另一种让人臣服的力量。

晚风送来阵阵花香,纯禧望着灯火通明的内务府,那里正在连夜赶制给公主们的新衣。

她忽然想起伊尔哈说过的话:"在这紫禁城,与其等着被人捧在手心,不如把权柄握在自己手里。"当时不懂,现在终于明白了其中深意。

……

伊尔哈站在廊下,望着纯禧公主手持马鞭训斥办事不利的太监,眼中闪过一丝欣慰。

她太清楚康熙朝公主们的命运了——那些被送去和亲的金枝玉叶,有多少在草原上孤独凋零?与其让她们做任人摆布的绵羊,不如早早磨利爪牙。

"娘娘,纯禧公主这性子..."琉璃欲言又止地看着远处气势凌人的小主子。

"很好。"伊尔哈截断她的话,指尖轻叩窗棂,"本宫宁可她们像慧敏公主那般,在科尔沁掀起风浪,也不想她们远嫁蒙古却郁郁而终。"

转身从多宝阁取下一把蒙古弯刀,伊尔哈轻轻抚过锋利的刀刃。

这把刀是特意为纯禧准备的及笄礼,刀鞘上刻着蒙古各部的地形图。她要教给这些公主的,从来不是三从四德,而是如何在草原上争权夺势的本事。

窗外传来荣宪公主呵斥管事的声音,伊尔哈抿唇轻笑,心想等这些狼崽子们长大了,蒙古草原上怕是要掀起新的风云。

与其做和亲的祭品,不如成为执刀的人——这才是她为公主们谋划的真正出路。

……

审计风波刚平息不久,紫禁城便迎来了喜讯。这日清晨,太医院的院判匆匆赶往翊坤宫,不多时,整个东西六宫都传遍了——宜妃郭络罗氏又有了身孕,如今已经两个月了。

"听说吐得厉害,"琉璃一边给伊尔哈梳头,一边说着刚打探来的消息,"早膳用的燕窝粥全呕了出来,把翊坤宫的宫女们急坏了。"

伊尔哈闻言轻笑,从妆奁里挑了支吉祥如意的金簪:"去库里取些上好的血燕,再带上那对安胎玉佩,本宫亲自去道贺。"

刚到翊坤宫门口,就听见里头欢声笑语。宜妃正倚在软枕上,惠妃和荣妃围坐在旁,三人说得热闹。见皇贵妃驾到,宜妃忙要起身,被伊尔哈按住了:"快别动,仔细闪着腰。"

宜妃忍不住说:"如今还不到三个月,胎气未稳,日后怕是不能日日接送五阿哥了。"

自从皇太后开了金口,允准五阿哥偶尔去永和宫玩耍后,宜妃便有了新的盼头。每日清晨她总会去慈宁宫,亲自去接五阿哥。

"额娘!"五阿哥一见宜妃,便像只欢快的小雀儿般扑过来。宜妃蹲下身,借着整理衣襟的功夫,悄悄将儿子搂在怀里深吸一口气——那奶香味混合着慈宁宫的檀香,是她日思夜想的味道。

从慈宁宫到永和宫的路不长,宜妃却总要走得极慢。她一手牵着五阿哥软乎乎的小手,一手指着宫道两旁的花草讲解:"这是芍药,那是海棠..."其实这些昭宁早教过弟弟,但宜妃就是贪恋这点母子独处的时光。

有时五阿哥会突然挣脱她的手,跑去追一只蝴蝶,或是蹲下来看蚂蚁搬家。宜妃从不催促,只是含笑站在一旁,目光一寸不离地追随着那个蹦跳的小身影。偶尔遇到宫人,她便端起娘娘的架子,可转身对上儿子亮晶晶的眼睛,又忍不住柔了神色。

到了永和宫门口,宜妃总要蹲下来再给儿子理理衣领:"听皇贵妃娘娘的话,别淘气。"五阿哥胡乱点着头,心思早飞到了昭宁姐姐许诺的新玩具上。

见宜妃伤感,伊尔哈赶紧劝她:"如今天气正好,等你胎气稳固后再接送也是使得的。而且五阿哥也大了,日后去永和宫玩,路过你这里过来看看你也不费事,没人会多说什么的。"

宜妃如今有孕在身,可不能有不好的情绪,对身体不好。

僖贵妃也在旁边劝了几句,还有惠妃、荣妃和德妃的劝导,宜妃终于露出了笑模样。

伊尔哈看着僖贵妃没什么精神的样子,问起:“贵妃看起来不大舒服,可是最近累着了?”

说这话时伊尔哈还有点心虚,最近能叫贵妃累着的也不过是刚刚过去的审查活动,僖贵妃主理六宫事务,忙点……也是难免的。

僖贵妃揉揉额角,笑着说:“不是大事,估计是春日到了,有些困倦,不碍事的。”

伊尔哈想起僖贵妃的十阿哥和宜妃的九阿哥相差好像不过一个月,如今宜妃已经有孕两月,那这时候贵妃应该也有身孕了。

思及此,伊尔哈叫太医给贵妃诊脉看看。正巧她们都在翊坤宫,给宜妃诊脉的太医还没走,正看着宫人们煎药。叫他过来看也方便。

众人见皇贵妃坚持,僖贵妃也没有再推辞,坐在绣墩上等着太医来诊脉。

僖贵妃伸出皓腕,玉镯在阳光下泛着温润的光。王太医搭上丝帕,凝神诊了片刻,忽然面露喜色:"恭喜贵妃娘娘,这是喜脉啊!约莫月余。"

一屋子人都愣住了。宜妃最先反应过来,顾不得自己还在喝药,撑着腰就要起身道喜。僖贵妃却怔怔地望着自己的小腹,连太医什么时候退下的都不知道。

"姐姐..."宜妃握住她的手,两人相视一笑。这深宫里的女人都明白,在这会儿有个孩子作伴,比什么荣宠都实在。

……

消息传到乾清宫时,康熙正在批阅奏折。李德全躬身上前,低声禀报了两位妃嫔的喜讯。朱笔在奏折上顿了顿,康熙的眉宇间瞬间舒展开来,眼角浮现出细碎的笑纹。

"赏!"康熙放下朱笔,声音里透着难得的愉悦,"按旧例,加倍。"

很快,两队捧着赏赐的太监分别向翊坤宫和钟粹宫走去。打头的太监捧着明黄绸缎覆盖的托盘,上面摆着如意、金锁等吉祥物件;后面跟着的宫人们则抬着各色绸缎、补品,连两位妃嫔的娘家都得了厚赐。

翊坤宫里,宜妃看着流水般送进来的赏赐,抿嘴轻笑。最得她欢心的是那对赤金长命锁,做工精巧不说,上面还特意刻了"福寿安康"四字——这是皇上知道她喜欢这些吉祥话。

钟粹宫那边,僖贵妃抚着康熙亲赐的翡翠送子观音,神色复杂。这尊观音与她宫中供奉的那尊极为相似,想来是皇上记得她的喜好。

最特别的是一匣子徽墨,上面描着"芝兰玉树"的花样。

晚膳时分,康熙难得地多用了半碗饭。李德全在一旁凑趣:"皇上今儿个胃口好。"

"朕这是替两个小的高兴。"虽然已有十多位皇子公主,但再添子嗣,终究是件值得庆贺的事。这一胎无论男女,都是锦上添花。

自从诊出喜脉后,僖贵妃和宜妃便越发形影不离。每日清晨,翊坤宫的宫门刚开,就能看见僖贵妃的暖轿已停在院外——她是特意绕远路来接宜妃一同去御花园散步的。

两个孕妇挽着手臂,在春日的暖阳下缓缓而行。宜妃爱说笑,常指着自己尚未显怀的肚子打趣:"姐姐瞧,我这孩儿定是个活泼的,整日闹腾。"

僖贵妃便抿嘴轻笑,抚着比她稍小些的孕肚道:"那我这个想必是随了额娘性子,安静得很。"

御膳房最是头疼,两位主子的口味南辕北辙——宜妃嗜酸,腌梅子能当零嘴吃;僖贵妃却偏爱甜口的枣泥糕。偏生两人又爱凑在一处用膳,小太监们只得捧着食盒两头跑,生怕耽误了哪位娘娘的胃口。

最有趣的是听戏时。宜妃爱看热闹的武戏,僖贵妃却偏好缠绵的昆腔。最后折中之下,上半场唱《长生殿》,下半场演《三岔口》,倒把戏班累得够呛。

两位娘娘却坐在特制的软椅上,一个捧着酸梅,一个吃着蜜饯,看得津津有味。

太医院的太医们更是跑断了腿。每日请脉都得凑好时辰,既要避开两位娘娘的午憩,又不能耽误用药的时辰。王太医有回打趣道:"老臣这把骨头,都快被二位主子遛散架了。"惹得满屋子宫女掩嘴偷笑。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