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1次春宵

繁体版 简体版
1001次春宵 > 情长纸更长 > 第10章 青霜剑影寒光彻

第10章 青霜剑影寒光彻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其实方秀宁一进门便也发现,小院门口放着扫坟烧纸的物件。

“嗯。”林衡笑容收敛许多,又教训道,“叫你来得晚!幸好太子今日来,陪我扫了几个。”

“待会儿还得去,东边有几个被老鼠盗洞,正好你来,帮外公赶老鼠去。秀宁啊,山路难行,你在这里歇着吧。”

方秀宁愣愣啃饼,“我,走得动,帮忙。”

林衡笑了,“好,帮忙。”

离开小院走出不远一段山路,便看到零零散散一些坟茔。

其中几座面前还有新烧纸钱的痕迹。

不过相同一点是,墓碑都已模糊不清,甚至有无名碑。

她没有问是何人,学着林衡的样子,拔杂草,扫灰尘。

薛林昭带着一群人,在研究那几个老鼠洞,判断若再不及时清走墓碑会倾倒。

林衡笑呵呵道,“丫头,当心手,这都是粗活儿,让昭儿干。”

方秀宁呼哧呼哧傻笑,举着一株坟头草给他看,“梗甜的,可以吃,脆!”

她兴奋邀请,“外公,吃吗?”

林衡眯眼招呼一旁蹲着的春芽,“秀宁啊,跟外公去那边。”

春芽,“……”

眼疾原来是这么用的吗?

他们加上丫鬟小厮,人多,不一会儿整个无名坟地就焕然一新。

每一个墓碑面前烧一堆纸钱,那边的几窝老鼠也由侍卫送到山里别处。

侍卫丫鬟们都在洗手,薛林昭却只给她一个手帕。

春芽道,“山中风大,夫人回去洗。”

日头西斜,将太傅微微驼背的身影拉长,投在一块无名墓碑上。

这块墓碑最干净,面前还放着精致的点心。

这一刻突然就觉得这位林太傅苍老了。

方秀宁收回视线,她擦掉手上尘土问,“我们,今晚,回家还是,不回家。”

薛林昭接过手帕的手一顿,抬眼看来,盛着满眼的血色夕阳。

“回家?”

“额……”所以回还是不回?这山里挺好的,但她又担心母亲。

“饿了?”林衡目不明,耳亦不聪。

过来道,“回去吃饭,吃完你们早点下山,晚了山路难行。”

老头儿忙忙叨叨,定了,回家。

离开前,她还是回头看一眼那些孤坟。

方才林太傅提过一嘴,这里都是无人祭拜之墓,上面刻字脱落,只能依稀辨认几个字。

直到林衡住到这里,时常来打扫。

没有人知道这些墓碑从何时开始在这里,那一块块墓碑下面沉睡的是何人,生前有怎样的故事。

但是转念一想,这可是未来皇帝、两任帝师和护国大将军时不时就要联手扫一遍的墓!

惆怅转瞬即逝。

这才是真正的祖坟冒青烟。

返程马车稍显拥挤。

因为林太傅塞进来许多东西。

小到咸蛋腌菜,大到山珍野味,甚至还有一整条鹿腿,上面血迹都没干。

在香山护卫太傅的应该也是禁军,好么,十余年苦练武功,最后跑香山里当猎户。

羡慕。

她怀中抱着一个包袱,里面是几块紫金石,紫色纯正,通体闪金,可遇不可求。

林太傅说机缘巧合得到几块,当年准备磨成颜料作画。

如今眼神愈发不济,无法作画,觉得放着可惜,让她拿回去用。

另外又交给她一块玉佩,据说由当年被称为魔将的薛长风亲手画样,命人雕刻出来赠予发妻。

薛家代代相传。

先前是薛林昭的母亲林自怡拿着,后来她死于难产,便由林衡代为保管。

手掌大的羊脂白玉,正面只有龙飞凤舞一个薛字,反面雕刻神兽,其状如猿,白首赤足。

居然是朱厌。

开国皇帝宣启帝曾金口玉言,将麒麟赐予薛家当族徽,为守家护国之意。

整个宣国只有薛家可用麒麟纹,其他人用便视为以下犯上。

黑色麒麟纹上书“薛”字的大旗矗立边关,叫诸国不敢来犯。

方秀宁怎么也想不到,薛家族内家传令牌居然雕刻朱厌,代表兵灾的神兽。

但无论是玉本身的价值,还是它背后的意义都不可估量。

她受之有愧不敢收,无措地看向薛林昭。

林太傅却硬塞进她手里,夕阳中看老人更显沧桑。

“丫头啊,薛家人离不开战场,夫妻骨肉分离皆是常态,辛苦你了。”

老头儿透过她看向自己撒手人寰多年的小女儿,谆谆嘱托,“保重好自己身体。”

临行前,薛林昭曾问林太傅是否参加过段时间的万民百官踏青会。

林衡眯眼看着天边夕阳,还是摇头。

“若陛下问起,你便说,林衡老到看不清路了。”

太傅林衡,年少失侍失怙,青年六元问鼎状元,中年丧妻连失二女,一生育人无数,满身清名,得意门生是当朝天子和太子,如今落得孑然一身隐居深山,守着无名孤坟。

究竟是怡然自乐,还是逃避现实。

或许林衡说自己老到看不清的那条路,正是通往人世之路。

马车一路摇晃,前面就是城门。

春芽道,“适逢灯会,街上人多,我们绕路回府。”

夜风将窗帘吹起一角,她看见薛林昭目光落在远处灯火上。

双眸盛满人间烟火却无半分温度。

都说凡人一念三千,这一刻无比想知道她在想什么。

薛林昭说,“马车先回,我们去灯会。”

王城灯会自古有之,从前只有上元节,后来加个春灯节,今上登基后更是在六月又加了一场。

史书记载某年盛夏,圣上曾于飞燕塔与民同乐,饮酒赏灯,留下一句“太平盛世民安乐,灯火辉煌映玉壶。”

所以民间又叫玉壶节。

原本就是个意象,结果发展到后来,真的每年惯例做一个大壶灯笼,放在朱雀河畔飞燕塔前。

百姓在此许愿祈祷,点灯送花,拜得煞有介事。

或许几百年后,后人还真以为有一位玉壶大神。

进了城,车夫赶车绕路先回。

春芽和几个侍卫保护左右,她们并肩走进人头攒动的街道,老远便看见比房子还高的大壶。

“当心脚下。”人挤人中薛林昭这样说。

灯火辉煌行人如织,长街望不到尽头。

方秀宁伸手轻轻拉住她的衣袖。

薛林昭似乎有瞬间惊讶,不过还是任由她拉着了。

街边叫卖声此起彼伏。

“投壶,投壶,公子投壶吗?有彩头。”

“给小公子买朵绒花吗?坠金铃儿的,哎呦不分男女,小孩儿都能戴。”

“糖葫芦糖葫芦,山楂雪球,酸酸甜甜呦~”

十几年前亦是如此盛景。

方勉带她和母亲来王城,目的是向王城几家大纸铺自荐,招揽些生意。

那时的玉壶灯笼还没有这般大,方家也是。

当年她个子还小,方勉担心她被挤丢了去,干脆将她扛在肩上。

母亲笑着骂他没正形,却也没有阻拦,跟在后面帮忙扶着父女俩。

不到十岁的方秀宁兴奋地心脏快要裂开,揪着父亲的头顶嚷嚷,“要山楂球要山楂球!”

方勉哎哎叫着,“买!买!小宁子大老爷快放开小的日渐稀疏的头发吧。”

春芽也去买了山楂球回来,同样的包装同样的外表,却远没有记忆中甜。

甚至两颗下肚胃部便隐隐作痛。

薛林昭看春芽一眼,后者立马递上还冒着热气的桂花糕,并不动声色将山楂球收走。

方秀宁望向人声鼎沸,突然便失了逛下去的兴致。

她看着薛林昭似乎也在出神的侧脸,讷讷道,“胃……痛。”

回到府中,沈汐早已备好汤药和她每日要泡的药浴。

她把自己浸在热水中,胃部隐痛逐渐被汤药抚平,脑海里却一直在想薛林昭。

想到今晚在街上,薛林昭那个表情。

她本以为薛林昭自幼隐藏身份与世隔绝,面对喧闹尘世要么好奇,要么感伤,要么厌烦。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