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1次春宵

繁体版 简体版
1001次春宵 > 赤霄 > 第64章 第六十四章 江宁

第64章 第六十四章 江宁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冬月初四一早,高密郡王车驾出城往江宁府方向去了。

这次天家只让派出三十名骁骑卫,所以定远公将骁骑卫统领纪寒和他手中最精英的人都派给了许琛。

骁骑卫是长羽军中的精英,编制只两万人,但威名赫赫。骁骑卫均着黑甲,人手一把三尺长的广莫刀,广莫刀锋利无比,削铁如泥————当然,这是近几年才研制出来的,开宇十年之前的骁骑卫,只是一支战力勇猛的军队而已。

另外同行的还有一位昭文阁修撰,姓袁名徵字行正,今年刚刚弱冠,是新科进士第十六名。袁徵为人聪明正直,科举文章字字珠玑,被穆飏看中将他揽入昭文阁。修撰并非贴官,而是实职,平常主要负责整理诏书文案,以及编写朝报。这次也是穆飏向天家推荐了他来一起协同办案。

三人年岁相差不多,一路上很快便熟络了起来。

江宁府距离临越府并不远,一行人只走了两日便到了。为与当地官员避嫌,特使巡抚皆不入住当地官衙,而是住在由京中统一安排的官驿之中。江宁府官驿恰好在事发地常溧县,如此倒还方便他们查案了。

车驾尚未到达官驿,就看沿街已经站了大小官员数十人,袁徵感叹道:“这阵仗实在不小。”

“这江宁府看起来很是齐心。”夏翊清语气淡淡的,听不出什么情绪。

袁徵向外看了一眼那些官员,点头道:“既然如此,咱们都要小心一些。”

说话间车驾已经停到了驿站里,等夏翊清下车之后,立刻有人上前行礼:“下官江南路转运使秦淮漳,携同僚恭迎三位天使[注1]。”

仲渊国内共分十九路,各路下辖不同府州,各府州又由不同县构成,各路设转运司统领一路大小政事,秦淮漳是江南路转运使,便是这江南路两府十三州九十余县的主管官员。

许琛打量了一下秦淮樟,见此人五官端正,虽个头不高,但周身气度不凡,说他是在京朝官怕也有人信。

夏翊清道:“秦转使不必客气,如今车驾刚到驿站,还需休整一番,不知可否容小王一些时间?”

秦淮漳连忙说:“那是自然,官驿之中已备好热水茶点。”

夏翊清看了一眼秦淮漳,说:“倒是有个问题想请问秦转使。”

“大王请说。”秦淮漳十分恭敬。

夏翊清:“刚才一路看来,驿站外官员着绯穿绿,大概是连县令都到了罢?”

“正是,各位同僚都等着面见大王。”秦淮漳回话。

夏翊清说:“可若是此时出了些事情,百姓找不到官员,又该怎么算?是父母官擅离职守?还是吾等天家特使作威作福,不察民意?”

秦淮漳连忙道:“大王放心,江宁府治安很好,各地官衙亦有官员留值,官驿外这些官员都是将手中公务安排好后自愿前来为大王接风的。”

“治安很好?那怎得半年来失踪的十多个孩子到现在都找不到?”夏翊清稍稍提高了音量,“怎么章侍郎一个正四品朝官都能在江宁府失踪?”

“这只是意外,下官也很着急。”秦淮漳依旧十分恭敬。

夏翊清不再说话,而是和许琛对视一眼,许琛会意,立刻向驿站外走去。

许琛走出驿站扬声道:“高密王托下官给诸位传话,诸位都是各地的父母官,当以政务为先,各位领的是朝廷发的俸禄,保的是一方百姓平安。政绩在民心,不在于形式,诸位的心意高密王都已知晓,今日天寒,诸位不必在此受冻,除本案相关官员外,其他官员都请各自回去。”

在场官员神色各异,有立刻行礼转身离开的,也有在人群之中寻找同僚目光的,还有低声询问要不要走的。许琛也不多说什么,只转身走回了驿站。众人见许琛此举,方知刚才那番话并非客套,便都三三两两行礼离开。

见许琛回来,夏翊清才对秦淮漳说:“秦转使可是对吾此举有异议?”

秦淮漳连忙回话道:“大王心系百姓,体恤官员,是下官安排不周。”

“秦转使辛苦了。还得劳烦你带着相关官员稍等片刻,半个时辰后我们在议事厅议事。”夏翊清说完也没等秦淮漳回话,便带着众人往驿站的卧房走去。

秦淮漳在夏翊清等人身后直起了身子,盯着他们的背影不知在盘算什么。

官驿的房间早已备好,三人行李都很少,又有归平和平留在,本不用收拾什么,夏翊清不过是想留出些时间思考。

三人的卧房在同一院落之中,正房自然是夏翊清的,许琛和袁徵则分别入住东、西厢房。进入院落之后三人便都聚在了正房的厅堂内。

“刚才大王和平宁伯好生厉害。”袁徵道,“我都被二位的气势震住了。”

“不过是端着架子唬人罢了,我心里其实慌得很。”夏翊清摆摆手,“你们看刚才秦淮漳那个样子,此人不简单。”

许琛:“怎么说?”

“我也是在赌。”夏翊清解释道,“起先问话时,秦淮漳虽神色不变,但眼角却在稍稍抽动,明显是紧张所致。后来知白你在外说让那些官员回去,他便捏了捏袖口,之后远处有一个厮儿模样的人快速离开了驿站。我想他定是安排了旁的事情。”

袁徵:“怕不是大王说中了他的安排?刚才官员都在驿站外,若是真的出了事情没人处理,当地官员难逃罪责不说,大王在天家那里也会留下不好的印象,如果因此被天家召回京城,这里的事怕是还能拖上一拖。”

夏翊清点头:“确实有这个可能,但也不一定。不过从现在起我们都要小心了,秦淮漳这人不好对付。”

许琛和袁徵都点头表示明白。

半个时辰后,官驿议事厅。夏翊清坐在正中主位,许琛在侧,袁徵坐在许琛的下方。

一众官员行礼之后依次落座。

秦淮漳率先开口:“让大王和平宁伯在这官驿居住,实在是委屈二位了。”

“吾在宫中时就不在意这些。平宁伯也是从小就跟着定远公和长主操练,从不娇惯,我们有个能睡觉的地方就足矣了。”夏翊清停顿片刻,看众人神色,知道他们该是听懂了自己的话,才继续说道,“吾奉天家之命来此地彻查失踪案,就必定要将这件事调查清楚,希望诸位全力配合才好,早一日调查清楚,吾也好早一日回京城复命。”

“是。”众人回话。

“常溧县县令可在?”夏翊清问。

下方一个官员起身:“下官常溧县县令安淳槐见过四大王、见过平宁伯。”

这名叫做安淳槐的县令长得有些一言难尽,五官单独看起来倒还算可以入眼,可不知为何放在一起总觉不和谐,再加上他一脸谄媚的表情,五官全部皱缩在一起,更让人从心底觉得不适。

除京畿路诸县外,其他州府各县县令皆为从八品,而袁徵的昭文阁修撰是正五品,就算袁徵不是顶着天家特使的名义来这里,安淳槐也该给袁徵见礼才是,可他刚才却直接忽略了袁徵,足见此人并非知礼之人。

夏翊清自然察觉到了安淳槐的失礼,不过他并未发作,只是问道:“不知安县令如今是何官阶?台甫为何?”

“下官是从八品宣义郎,台甫……台……同僚们都互称差遣,没有什么台甫。”

在座官员不少面露鄙夷之色。

夏翊清则面色无改,道:“那便不寒暄了,安县令说说情况罢。”

安淳槐躬身回话,称自六月起至今常溧县每月都会接到几起失踪报案。起先还当做个案处理,后来因久寻不到,有百姓敲鼓报至江宁府,此事才被并案同查。这些失踪的孩子最小十岁,最大十七,家中行商务农皆有,并无特别之处。截止到前日共有失踪案十九起。这些都是在之前的案卷之中提到过的,安淳槐不过复述了一遍,并没有旁的更多细节。

夏翊清问:“章侍郎是何时到的,又是何时失踪的?”

安淳槐说:“十月十八到的本县,十月二十五清晨发现失踪的。”

这一日是冬月月初六,算来章侍郎已经失踪十天了。

夏翊清问道:“最近的一次失踪报案是什么时候?”

安淳槐回话:“十月二十八。”

夏翊清微微颔首,道:“安县令辛苦了。稍后还要麻烦安县令将所有失踪案的案卷送到这里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