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1次春宵

繁体版 简体版
1001次春宵 > 赤霄 > 第9章 第九章 原委

第9章 第九章 原委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沉默半晌,夏翊清说:“我知道你的好意,但是在这宫中说多错多,我既没有亲生母亲可以依靠,又不得天家喜爱,一切只能靠自己,所以我不能冒险,你明白吗?”

“臣明白。”安成应了声,心中却仍有疑惑,小心翼翼地问道,“可是若今日真的教温国公发现了那玉佩,主子该怎么办?”

“他的玉佩是御赐之物,难道我的就不是了吗?”夏翊清起身,自书架上取出一只方盒打开,里面赫然是与大皇子那枚玉佩形制相同的一枚玉佩,就连绦子都完全一样。

“原来主子早有准备,是臣莽撞了。”

“倒也不算是早有准备。开宇十年草原进贡了一块玉料,天家命御用监做了四枚同样的玉佩和两根相同的玉簪,分别给了四位皇子和两位公主。二哥向来不与大哥争宠,五哥年岁尚小,而我一直避居休养不与他见面,又恰逢这玉佩赏下来时离他生辰很近,他便认为那是单独给他的赏赐,日日戴在身上。他总觉得受天家疼爱,这等赏赐该是他独有。可是,谁又不是皇子呢?”夏翊清轻叹一声,将那盒子递与安成,“去砸了罢。”

“主子,这可是御赐之物。”

“既是给了我的,那便任由我处置。”夏翊清不再看那盒子,“总之不会再戴,你若不想砸也无妨,只是不要再让我看见。玉本质洁,不该拿来做那构陷嫁祸的腌臢事。夜了,休息罢。”

安成立刻伺候着夏翊清就寝。

回侯府的马车上,长公主闭目养神,许琛则似乎一直有话要说。

“有话就问,不用这么一直盯着我。”长公主开口。

“义母是在怪罪我吗?”许琛小心翼翼地问道。

长公主睁开眼看向许琛,反问道:“你觉得你做错了吗?”

“我……我觉得没错,我相信浔阳公,我怕他被人构陷。”许琛小声地回答。

“既然你觉得没错,那便相信自己。”长公主边说,边伸手把许琛搂在怀里,“你今天做得很好,我知道你一贯小心谨慎,但既然你认定的事情,就一定要坚持。浔阳公的生母早逝,他这些年不得天家宠爱,在宫中并无依靠,你今日替他说话,也算是跟他结了善缘。琛儿,你记住,为人谨慎不等于处处退让,要守住自己的底线。不要随意惹事,但也不要怕事,明白吗?”

“我明白了。”许琛顿了顿,接着又摇头道,“可是义母,我不明白温国公这么做的原因。”

长公主摸了摸许琛的头,说:“这件事起先我也没有想通,不过刚才皇后跟我说了句话,我倒仿佛明白了一点。”

“什么话?”

“皇后说‘前朝后宫从来都不能完全分离’。”长公主顿了顿,道,“这事多半与浔阳公也无关。”

许琛看着长公主,等着她继续解释。

长公主笑笑,说:“前几日,穆学士上了弾状,称崔一昂侵占民宅致人伤残,天家下令吏部彻查此事。这样,你可懂了?”

许琛仔细想了一下,恍然大悟:“是……容贵妃?”

长公主轻轻颔首。

容贵妃母家姓崔,崔一昂正是容贵妃的同胞兄长,崔父年事已高,崔家只有崔一昂在朝,借着容贵妃的光,得了个从六品朝奉大夫的官,在礼部当差。崔一昂做起事来倒是认真,奈何能力有限,一直得不到晋升。不过此人善于交际,人缘颇好,就算没有容贵妃,他在朝廷之中也能混得如鱼得水。只是崔一昂此人有个爱好,喜欢那风水之术。

月前,崔一昂看上了一块风水宝地,原是想花钱买下来,但地主硬是不卖,说是祖辈遗产,不肯出手。他多次提高价格均被拒绝,一怒之下竟派人打伤了那家主人,那主家畏于他的身份,只好搬了出来,事后崔一昂倒也“公道”,按市价把钱给那家人送去了,还额外给了他们别处的几亩地和一处房产。

这事原是民不举官不究的,结果不知怎的让穆飏知道了,一道弹劾奏状递了上去。天家哪敢不理,立刻着人去查。此事一出,崔一昂自然要让容贵妃知道,那日递书信进宫时大皇子恰好也在,便知晓了此事。

大皇子知道容贵妃与兄长关系很好,可他还未出阁入朝,自然没办法从中斡旋,当他知道告发崔一昂的人是穆飏时,便有了这样一条计策。他本想让人把玉佩偷偷放到穆飏那里,但是穆飏进学堂之后习惯将自己的一应物品全部取出放在案上,这样便没办法藏玉佩。后来他想起自己小时候几次犯错被爹爹斥责都是郑英自请代为受罚,于是便想着,若穆飏教的学生中有人行偷盗之事,他作为先生是会连坐的。

永嘉公主是备受宠爱的嫡长女,若说她拿了玉佩,自是毫无说服力。许琛是外姓人,若将玉佩放到他那里,哪怕这事闹到天家眼前,最大的可能是许琛一人受罚。而且定远侯如今在边塞,若此事闹大,恐怕会影响边塞的安定,自然也不行。如此一来,就只剩下夏翊清了。

夏翊清再不受宠也是皇子,不会轻易被罚,而穆飏作为他的主讲先生自然难逃处罚。哪怕在朝堂上不能让穆飏如何,自己这里让穆飏受点委屈也算是出了气。

这样一番思量之后,大皇子便让贴身内侍于海将玉佩放到夏翊清的书箱之中。于海也确实照做了,只是他没有预想到那一日夏翊清会咳嗽,而安成会因此返回品墨斋取枇杷膏,他更没有想到皇后和长公主会出现,在各种巧合的促使之下,大皇子这一招原本就不高明的陷害自然是以失败告终。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