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1次春宵

繁体版 简体版
1001次春宵 > 本宫不想死 > 第32章 第三十二章

第32章 第三十二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云衔月是怎么怀孕的这个问题,干倒了大晋最尊贵的三个人。三个人都没有想明白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大晋朝最厉害的太医,被暗卫守的跟铁桶一样的东宫,迟昱自己喝的避子汤。

一家三口面面相觑一会儿,最后还是许皇后叹了口气,说道:“既然这样都怀上了,那就是缘分到了,月儿虽聪慧,但生性天真烂漫,你得多护着些她。”

“儿子明白。”

明帝也开口道:“江家那里可有了打算?”

“现在需要改一改计划。”提起江家,迟昱眼中划过一丝冷厉:“手里证据已经不少,现在只等着影一他们护着证人到京城告御状。”

“除了江家,别的能收拾的这次也一起收拾了。”

他想收拾的,从来都不止是一个江家。

明帝皱了一下眉头:“急了些。”

“已经准备好了。”迟昱说着笑了一下,他看着明帝:“父皇,你知道月儿是怎么说的吗?”

明帝挑了一下眉头,一旁旁听的许皇后也来了些兴致:“你同月儿还会说朝堂上的事情?母后还以为你在她面前只会装乖巧装纯良,不愿意把这些污糟事让她知道呢。”

事实上她和明帝都觉得迟昱对云衔月的保护有些过度,不管是朝堂还是后宫,古往今来争斗都不少。既然迟昱认定了云衔月,那也该让云衔月去看看这些权力之争的残酷。只是她没想到,迟昱会跟云衔月说朝堂中的事。

作为一个时常听明帝说前朝政事的皇后和一个时常跟妻子说前朝政事的皇帝,许皇后和明帝都没觉得迟昱跟云衔月说朝堂上的事情有什么不对,反而奇怪于迟昱居然会和云衔月说这些。

“她可以不掺和,但不能不知道,总该要让她知道我们要对付的是谁。”迟昱说到这里,想起了当时的事情,没忍住笑了下:“当时儿子跟她说起这些的时候,她犹犹豫豫的跟儿子说。”

——“妾身脑子不够使,现在太平盛世,国泰民安,或许能从经济,舆论,权力上下手。扶持有学识的寒门甚至贫民子弟,分化世家权力,对世家进行经济封锁和舆论绞杀,亦或是借刀杀人。世家多霸道,妾身想他们名下应该有许多不属于他们的挂靠田地吧。”

大晋只要是考中了举人的学子名下田地都可以免税,有些人为了逃税,会把自己的田地挂靠在举人名下。若是举人老爷是个贪的,挂靠的田地未必能回到庄户手里。也是因为逃税的人多了,国库每年收上来的税收都不多,作为昌济侯的外孙女,云衔月自然是知道这里面的弯弯绕绕。

她说这话,是要挑动庄户人和举人之间的利益之争。

——“只要朝廷舍得下血本去查税收,规定举人名下只能有多少田地免税,世家手中田地不允许超过一定数额,不允许挂靠,想来会牵扯出许多事情,也会有大把的人会状告举人以上的学子,甚至是圈地过多的世家。毕竟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嘛。当然,这期间肯定要派人保护好告状人的人身安全。”

许皇后和明帝听到迟昱的复述人都懵了一下,万万没想到在他们心里单纯善良不谙世事的云衔月会说出这种话来。

“这是太平盛世的做法。”明帝手指在桌面上敲了敲:“那不是太平盛世,她有什么想法?”

“这个儿子也问过。”迟昱笑了,并且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大:“只能说,不愧是镇北侯的女儿。”

——“若不是太平盛世,只要有反贼或者是大规模的劫匪强盗,那便利用他们,把那些世家按族谱杀。若是那些人实力斗不过世家,那咱们也不是不能安排点人去浑水摸鱼,世家说到底只是和他们有牵扯的人过多,根深蒂固,好人留下坏人送他们去见祖宗,妾身觉得挺好。”

——“若是遇到心狠手辣一些的,说不定没有这样的‘反贼’也能制造出一个反贼队伍来,让他们把需要做的事情做完了,然后化整为零藏匿起来,尾巴打扫干净一些,应当也行。只是万事做过之后便不可能没有痕迹,妾身是不推荐这么做的。”

——“况且不管是您还是皇上都是正派人,定是做不出这种事情来。”

她说这话的事情表情认真,认真到一度让迟昱怀疑是不是有人就这么干过。

“好一个借刀杀人。”明帝一拍桌子,‘哈哈’大笑,有那么一瞬间,明帝都有些可惜现在是太平盛世,要不然真的让‘反贼’干掉世家,拿着族谱杀,这多方便多利索。

他们以为的小白兔,居然是只大灰狼,这是明帝万万没想到的。不过想想也是,镇北侯虽然是个铁憨憨大老粗,但昌济侯确实有勇有谋的人,云衔月从小在昌济侯身边长大,总能学着些东西。

“没想到啊没想到,现在世家还在的原因,竟是咱们父子俩的道德标准太高了。”他说着叹了口气:“昱儿,朕虽然是皇帝,你虽然是太子,可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事情不该做,咱们心里都得有一杆秤,有些事情一旦开了个头,后面就不可控了。”

作为皇帝,他难道没想过直接把那些作恶多端的人都杀了吗?就像是云衔月说的,制造出‘反贼’替自己动手,这是多好的捷径。但有些事情真的不能开这个头,明帝也没法去赌自己的自制力,有些时候一旦尝了这个甜头,往后还不一定会为了‘捷径’又做出什么事情来。

听着明帝的谆谆教导,迟昱认真听了进去:“儿臣知道,定不负父皇教导。”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