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儿来过的熟客知晓她的包子实惠又好吃,因此一买便是十个八个的,有的带给家人,有的带给工友,还有的直接把一日的三餐都解决了。
凑热闹的没这么大胆,结果就是又重复了一遍昨儿的流程:将信将疑地买一个,真香,再来俩……
坊门刚开了没一会儿,尹遥的四笼大包子就卖光了,有食客排了半天队都没买到,跺脚叹气。
尹遥跟没买到的食客连连抱歉,又承诺明儿出摊时若再来,可以给打些折扣,这才勉强安抚好了对方的情绪。
今儿天气不错,太阳暖洋洋地照着,馄饨摊儿上的食客们,都已开始吃上了,费三娘终于得了一丝空闲,便靠在尹遥的推车旁边晒太阳,边跟她闲聊。
昨儿回去后,费三娘便听尹遥的话,试了一下往馄饨汤里加紫菜,发现果然鲜美了许多。而且这紫菜只需放一点点,对成本影响也不大,她合计了一下,便从今早开始,每碗馄饨里都会加点儿。
食客们吃了都赞不绝口,生意也热闹不少,这下不由得对尹遥更亲近了:“我说沈娘子,你这包子卖得够快的呀,怎么没多包点儿?”
听了这话,尹遥无奈地笑了一下。之所以是两百个,一方面是这才第二天出摊儿,还摸不准到底能卖多少,但更重要的是,她心有余力不足啊!
这倒不是说她和陆娘子一晚上只能包两百个包子,而是她之前买的都是未曾脱壳的小麦,要想拿来包包子,还得先把小麦里的杂质挑出来,浸泡淘洗干净,放入石磨人工脱壳磨成粉,再筛去麸皮才行。而且手工的石磨也比较粗糙,若想磨得精面粉,一遍不够还得磨两遍……
这一天忙忙碌碌下来,也就能磨出二十来斤的面粉,可不就只能包两百个包子嘛!
尹遥叹了口气,唉,真是怀念工业化的现代社会啊!看来还得想想办法……
“沈娘子!”见尹遥走了神,费三娘叫了一声,又故意咳嗽了两下,“你琢磨什么哪?”
沈娘子?
尹遥方才的注意力都被“为什么不多包点儿包子”给吸引了,这会儿才发现哪里不太对,拍了下自己的额头道:“一直忘记告诉你了,我不姓沈,我姓尹,你叫我尹三娘就好。”
“你姓尹?尹……三娘?”费三娘眨了眨眼,扭头盯着她那招牌瞅了半天,又一脸懵地指着道,“你这写的不是沈记吗!”
尹遥失笑,尹七娘原本在埋头数钱,听了这话也抬起头:“阿姐继承的是阿公和阿娘的招牌,我们阿爹是姓尹哒!”
说起来也是巧合,尹遥上辈子在现代社会时,也是叫这个名字,不过那是随了自己母亲的姓氏。谁料穿到大唐后,自个儿竟然还是姓尹,只不过这个“尹“,”随的却是尹家姐妹的父亲。
费三娘这回听明白了,一脸的恍然大悟,搞了半天原来是沈记的尹娘子。
片刻后,她又想起一件事,好奇道:“话说,昨儿来帮你收摊儿的,是坊正家的孙子吧?你前些日子在我摊儿上吃馄饨,我也见过几次他跟你同桌呢!”
尹遥不明所以,只随意点了点头。费三娘又挤了挤眼睛调侃:“他该不会是心悦你吧?帮你收摊儿收的,那叫一个勤快哟!”
“啊?没这回事儿,我们两家长辈是朋友,这才走得近了些,并没什么其他的。”
“少装傻了,昨儿跟你说几句话脸都红了,我才不信你看不出来。”
费三娘用手指轻戳了下尹遥的额头,嗔道:“坊正家在咱们嘉庆坊内,可是数一数二的人家了,嫁进去自然不愁吃喝。何况我看那许二郎一表人才,人也憨厚老实得很,跟你可是十分般配呢!”
尹遥摇了摇头:“我不曾想过这些,如今满脑子想的,都只是让家人过得好一些而已。其他的以后再说吧……”
费三娘轻哼一声:“你有空啊,还是多想想才好。行不行的也别拖着人家,趁早给个准信儿才是!”
“话说,你怎么关心起这事儿来了?”尹遥仔细瞅了瞅她的神色,感觉有点儿不对劲。
“唔……”一向爽快的费三娘忽然有些支吾了起来,轻咳几下才道,“我是寻思着……你若没这意思,我可就要出手啦!”
“你?”尹遥震惊了!不为其他的,而是费三娘她她她,她明明是妇人打扮啊?
半晌尹遥终于找回了语言:“不是……你等等!你不是嫁人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