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田家炳,虽然离开了学校,但他的心却始终牵挂着教育事业。回到农村后,他经常给村里的孩子们义务辅导功课,把自己多年积累的知识传授给下一代。他在自家院子里摆放了几张桌椅,每天晚上都会有一群孩子来到这里,听他讲课。
“田爷爷,今天我们学什么呀?”孩子们围在他身边,充满期待地问道。
“今天我们学古诗,感受古人的智慧和情感。”田家炳笑着回答。
他教孩子们语文、数学,还会给他们讲一些历史故事和做人的道理。他知道,自己虽然没能转正,但教育的火种不能熄灭。看着孩子们那一张张充满求知欲的脸庞,他仿佛又回到了在学校教书的日子,心中感到无比欣慰。他觉得,只要能为孩子们做点什么,自己的付出就都是值得的。在这看似平淡的教学生活里,他也在等待着一个能让他与石山小学重新建立紧密联系的契机。
随着时间的推移,事情迎来了转机。上面增加了转正指标,并且根据实际情况适当降低了考试分数要求。校长李长贵看到新政策后,想起了田家炳的辞职书还在抽屉里未上报。李长贵深知田家炳多年来为学校的付出,他向领导详细汇报了田家炳的情况,请示能否根据田家炳的特殊情况作灵活处理。领导们经过研究讨论,同意对田家炳作特殊处理。
当田家炳接到学校通知,得知自己可以转正时,他的手忍不住颤抖起来,眼中满是激动的泪花。
“真的吗?我真的可以转正了?”田家炳不敢相信地问道。
“是的,田老师,恭喜你!”校长李长贵高兴地说道。
多年的愿望终于实现,他感慨万千。他知道,自己又能名正言顺地站在讲台上,继续追逐自己的教育梦想了。
王超能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出色的面试表现和优异的日常教学考核成绩,成功获得了转正名额。当他拿到转正通知的那一刻,激动的泪水夺眶而出。
“我终于转正了!”王超能兴奋地喊道。
“太好了,你的努力终于有了回报。”同事们纷纷向他表示祝贺。
他想起自己这段时间的付出,那些熬夜备课的夜晚,那些为了学生不断努力的日子,一切都是值得的。他拿着通知,手都在微微颤抖,心中满是喜悦和感慨,他知道,自己的坚持和付出终于得到了回报。但他也明白,这只是一个新的起点,未来的教育之路还很长。
肖敏也顺利地转正了,她在经历了这次挫折后,变得更加成熟和稳重。她把这次的经历当作是一次成长的洗礼,更加努力地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育素养。她积极参加各种教学研讨活动,与其他老师交流经验,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
“肖老师,你最近的课上得越来越精彩了。”一位老师称赞道。
“谢谢,我还得继续努力,争取做得更好。”肖敏谦虚地回答。
她立志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用自己的爱心和耐心,为学生们的成长保驾护航。她在课堂上更加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深受学生们的喜爱。而她与学校、与学生之间,也即将展开新的故事篇章。
石山小学的这场转正风波,看似落下了帷幕。三位老师在这个过程中,经历了挫折与磨难,也收获了成长与希望。他们的故事,激励着学校里的每一位老师,让大家明白,在教育的道路上,无论遇到多少困难,都要坚守初心,勇往直前。因为,他们所肩负的,不仅仅是一份工作,更是无数学生的未来和希望,还有像赵德全老师那样未竟的教育理想。而这,或许只是石山小学教育历程中的一个片段,未来还会有更多的挑战与机遇等待着这里的师生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