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咱们以前不也这么教过来的,学生不也都好好的。现在搞这些新花样,我看就是不切实际。在咱这山区,能把基础课教好就不错了。”另一位老师附和道。
面对这些质疑与反对,赵刚没有退缩。他深知改变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为了山区孩子们的未来,他必须坚守。他主动找到这些老教师,耐心解释自己的想法。
“老师们,时代在变化,咱们山区虽然偏远,但教育不能落后。如今的社会,需要的是全面发展的人才。咱们不能只盯着书本知识,孩子们的全面发展才是重中之重。这些兴趣课程,能够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对他们的成长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而且,咱们山区有着独特的自然资源和文化,通过这些兴趣课程,孩子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家乡,将来也能更好地建设家乡。”赵刚诚恳地说道。
但老教师们依旧半信半疑,觉得赵刚不过是在纸上谈兵。直到有一次,学校组织了一场文艺汇演。石山村学校的孩子们凭借在兴趣课程上学到的技能,在舞台上大放光彩。他们以山里的故事为素材创作的《幸福的山歌我你一路走》舞蹈,展现出山区孩子的坚韧与活泼;用家乡的山歌调子改编的歌曲,唱出了对大山深深的热爱。他们的精彩表演赢得了台下观众的阵阵掌声与喝彩。那些曾经质疑赵刚的老教师们,看到孩子们自信的笑容,也不禁开始反思自己的观念。
在教学实践中,赵刚还积极尝试协同教学模式。他联合其他学科老师,共同设计综合性的教学方案。考虑到山区孩子对家乡的熟悉与热爱,在一次以“家乡”为主题的教学活动中,他与美术老师合作,让孩子们先画出心中家乡的模样,他们笔下有山间层层叠叠的梯田、古朴的木屋。然后运用语文课上学到的写作技巧,描述自己的画作;又和音乐老师一起,依据家乡的特色,创作简单的歌曲,将山里的鸟鸣、风声融入旋律之中。这种协同教学模式,让孩子们从不同角度深入理解知识,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效果。
随着时间的推移,石山村学校的教学质量逐步提升,孩子们的综合素质也显著提高。一些孩子在作文比赛中崭露头角,用细腻的笔触描绘家乡的美丽;一些孩子在绘画展览中获得奖项,将山区的独特风貌展现给更多的人。赵刚在这粉笔末纷飞的环境中,继续坚守着他的教育梦想,宛如一座明亮的灯塔,为山区的孩子们照亮知识的海洋,指引他们勇敢地迈向更广阔、更精彩的世界。而那些曾经的反对声,也渐渐转变为理解与支持,大家为了孩子们这个共同的目标,携手并肩,一同探索着山区乡村教育的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