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衍银听完介绍后,看着刘昊森点了点头。
三个人的目光从刘昊森转到华译林身上。
华译林说:大家好!我叫华译林,今年25岁,生日是5月21日。我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法学系的外交学专业,现就读于外交学院外交学硕士研究生。我平时的爱好是打篮球,看电影,骑自行车,听听音乐。我高中毕业后也参过军,很高兴认识大家!嗯,就这样。
刘昊森说话时总是不自觉转动左腕的军表表盘——那是参加也门撤侨行动时的纪念品。
当华译林说到"森林兄弟"时,华译林正用漏勺在辣锅打捞沉底的墨鱼丸,汤汁溅在清华校徽袖扣上。
梁衍银的珍珠耳坠随"北京大学"四字微微晃动,她介绍时总在政治学术语间穿插摄影参数。
梁衍银说:我叫梁衍银,栋梁的梁,衍生的衍,金银的银。本科就读于北京大学政治学类国际政治专业,现就读于外交学院国际关系学研一。平时爱拍拍照,刷刷视频什么的。然后没有了。
刘昊森说:哇!同系同学呀,有缘分,幸会幸会。
刘昊森刚想伸出手,却又收了回去。梁衍银对着 刘昊森笑了笑,转头对文亦灵说:亦灵,到你了!
文亦灵说:大家好,我叫文亦灵,本科就读于北京大学法学系的外交学,现就读于外交学院硕士研一。我平时的爱好是阅读,运动,听歌。很高兴认识大家,请多关照!
话音刚落,华译林就鼓掌并说:好,我们要相互关照。
轮到文亦灵时,沸腾的红油锅突然归于平静。她说话声像春雪落在未名湖冰面。
华译林用公筷夹起漂浮的菜花,蒸汽模糊了他的目光轨迹。
文亦灵低头整理餐巾纸的间隙,发现华译林的运动鞋侧边用荧光笔写着极小的"5.20"。
当他说"相互关照"时,瓷勺与碗沿相碰发出《联合国宪章》签署时的清响。
主食选择成为暗战战场。桂林米粉与挂面在转盘上划出楚河汉界。
文亦灵发现华译林碗里的酸笋摆放竟与她完全对称。
梁衍银偷拍下四人倒影,照片里刘昊森的影子正覆盖在《国际法原理》封面的烫金标题上。
玻璃窗外的霓虹开始模拟安理会表决灯,服务员端来的果盘里,哈密瓜被雕成微型和平鸽形状。
华译林用牙签戳起鸽翼时,文亦灵注意到他虎口处有道淡色疤痕——形状恰似多瑙河在布达佩斯的弯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