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这,呜呜呜,始皇帝好惨。】
“所以后面江山不稳是有原因的,搞内政的人太少了,完全跟不上统一的节奏。”洛叶若有所思,算了不思了,因为政哥已经点头了。
“我这就去留意新的能官,让朝堂有更多真知灼见,苦口良言。”
平静的时光总是很快流逝,一晃就过去了半年,嬴政也找到了一个心中的能臣人选——韩国的韩非。
韩非比嬴政大21岁,但此时的韩非却不是一个功名加身的中年人,出生韩国宗室的他本该富足康乐,此时却隐居山林,过着异常简朴的生活,除了著书外,他再无任何追求。
现在的韩王不听自己的帝王术,更觉得法家经典就是在胡扯,他多次上书希望韩王励精图治,可对方根本就不搭理,这还能怎么办呢?
那只有退而著书了,韩非觉得自己的理论没错,既然没错,就不能自暴自弃,他痛苦迷惘了几年后,决定把自己的所思所得写下来,人生不过百年,他已经浪费了数年光阴了,现在记录,也不至于白来这俗世一遭,至于别人怎么看,那是别人的事了,他确实左右不了。
不如凡事向内求,他先选择对得起自己。
于是,《孤愤》、《五蠹》、《内储说》、《外储说》、《说林》、《说难》就这样问世,而韩非也终于等来了他的有缘人,嬴政看到后引为至宝,他甚至对洛叶说:“我一定要想方设法得让他为我所用,之前我对统一天下的事情总感到准备不足,可看到韩非的书,我觉得一定可以攻下并治理好六国了。”
王翦除了兵书外,对什么都不感兴趣,洛叶却是由衷地恭喜:“那就祝大王心愿达成。”
毕竟,历史上的韩非就算被害死了,他的思想也为中央集权制度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甚至成为秦国的治国经要。
可这世界上,总是有人欢喜有人愁的,在嬴政积极与韩国交涉,希望把韩非请到秦国来时,李斯的心情一下子就跌落谷底。
怎么回事,他好不容易熬到现在的廷尉告老还乡了,怎么王上却在联系自己的师兄韩非?
难道王上是希望韩非来做这个廷尉吗?那自己这连日的努力算什么?
在听闻韩非终于到来,王上用最高规格的仪仗去迎接时,李斯更是忍不住心中的愤懑,喝得酩酊大醉,恍然之间,他似乎想起了从前:
李斯不是贵族出身,更不是一开始就去学习帝王术的,他是有些聪明,但成年后就在父兄的期盼下,留在郡里担任小吏,日子过得也是轻松惬意,直到有一天,他在办事时看到两只老鼠。
这等脏污的小畜生却让李斯久久不能忘怀,只因为他在上午见到的是身处茅厕,浑身脏臭瘦弱,还被人竞相驱逐的老鼠,而在下午,却在粮仓看到一只肥硕惊人,见到人都慢悠悠离开的老鼠。
同样都是老鼠,却有着如此截然不同的两种境遇,李斯异常震惊,不禁感叹这就是所处环境的不同啊,连老鼠都如此不同。
说完他忽然愣住了,老鼠尚且如此,那环境对人的影响呢?
他现在自以为小富即安的生活,是不是在那些高官贵人的眼里看来,也不过是个身处茅厕,浑身脏臭瘦弱,还被人竞相驱逐的老鼠?
李斯再也坐不住了,在深思熟虑一夜后,他决定辞官,去寻找能够名垂青史的出路,他没有显赫的身世背景,那他就去学习!就去争取!
而普天之下,再也没有比荀子更好的老师了,尤其,他现在教授的就是帝王之术,学了它就可以更好得辅佐帝王治理天下,这正是李斯梦寐以求的晋升之路!
可是他好不容易拜荀子为老师后,却遇到了次次都只能仰望的师兄,不管是家世背景,更是学识悟性,韩非都能轻而易举得吊打他!
这世上真的有这种人吗?怎么自己越努力越失望?李斯在发现自己次次考学第二后,开始每天让自己晚睡一个时辰、两个时辰、三个时辰,老师荀子不是写下著作《劝学》吗?他每天多学这么久,总有一天可以超过韩非吧?
李斯病倒了,他快气哭了,学不过人家就要努力啊,自己的身体怎么这么不争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