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1次春宵

繁体版 简体版
1001次春宵 > 女帝失忆以后 > 第4章 第 4 章

第4章 第 4 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是。”

卯时将至,天仍然黑得一片。

刚进冬月,京城便落了一场雪。皑皑的白雪飞扬地洒过,天也渐渐地寒了。落雪后的日子最是冷冽——可今日正是首个恢复的早朝日。如此,趋朝的朝官们顶着寒风、踏着未化的雪迹,在一片漆黑中鱼贯而行,齐齐地在宫门旁的待漏院等待。

院内,几日未见的朝官们正三三两两地聚凑成堆,随意寒暄。

“刘大人,听闻贵公子近日成亲,真是恭喜恭喜啊!”

“哎,不敢当,不敢当,”刘戬满面笑意地拱了拱手道,“犬子无能,未立业先成家。只盼此后他能收收心,寻个合适的差使,一心为陛下效力才好。”

那人点头回道:“皇上勤勉政事,自登基以来已有三年,女中尧舜有目共睹。”

刘戬眼望着宫门,为对方和自己倒了杯热茶,缓缓地道:“前日雪刚过,今日天冷得很。陛下此番有恙休朝,但从前三载却无论寒暑,都是雷打不动地上朝。如今乾坤朗朗、政治修明,你我得遇良君,更应鞠躬尽瘁才是。”

两人的谈话吸引了更多朝臣,一方小小的木桌变得热闹起来。

“哟,刘大人。府上有喜事还不告休沐,真是兢兢业业啊!向您道个迟喜了!”

“便说君上日日如此辛劳,后宫如今都没个人照料,着实令人忧心。如今三载丧期已过,这下无论如何都要请示君上广开后宫,充纳良人。”

“赵大人之前的上疏如何?”刘戬语带关心。

“莫提莫提,”赵捷眉间纠结,又捋了捋胡须。他起身踱步,绕着木桌走了半圈,神情凝重地道:“不能再拖了,今日如何也要祈请陛下允了选夫一事。古往今来哪有后宫空悬三年的先例?陛下一推再推,当下已是推无可推的地步,为了国祚,老夫死谏也未尝不可……”

“哎,哪里就到了这个地步,”木桌旁的张昭榆小声开口,瞥了一眼门外,“这事决与不决,怕也不全在于陛下的推辞。京城谁人不知,这京内有一轮明月,荣曜秋菊、华茂春松……”

说着说着,张昭榆一指蘸了蘸茶水,手指在桌上微动。木质的方桌上赫然以水洇出一个“谢”字。

几人看着这字,表情一个个都沉重几分。

“左相像是未到,”张昭榆眼神四下扫了扫,声音极低,“便是今日,我等也不懂他老究竟在筹算什么。陛下的后宫如今这幅模样,少不了他一份力。可若是真的看准了那个位子……为何直到现在也纹丝未动?”

“谁知他打了什么主意,”赵捷怒目一瞪,望向宫门,“若是因畏惧强权而有所退缩,我赵捷便枉为清流。此为大势,阻挡不得。三年已经够他们父子两个折腾,上位也好、为官也罢,谢明渊那小子虽不在朝堂,却倒把朝堂搅了个彻底,满朝文武竟无人敢违抗!不过年齿轻轻的黄口小子,如何便能让天下好男儿都因他退而却步!”

院内众朝官早就察觉到了几位清流的争端,均表情各异地窃窃私语起来。门外的舆轿渐渐地近了,随着落轿的声响,原本悄声讨论也就此停下。

在一众目光里,一名身材伟岸、眉目方正的中年男子裹着屋外寒风缓缓地走进待漏院。其人周身气派端重典雅、光华内蓄,单看穿着便与屋内众人不同——那人现下身上的,正是在场官员中唯一一件紫色朝服。

朝官们揖手上前。

“谢大人。”

“谢相。”

“左相大人已到,朝会的时间想也快到了。”

当朝左相、百官之首谢衍臻一一受礼,向众人作揖道:“右相告病,今日早朝便只有诸位大人和谢某了。昨日既有瑞雪,想也知大人们到此不易。万望今日朝会,诸位大人莫做拖延,将该启奏的启奏,少些争执,也让皇上早些散朝休息。”

屋内响起此起彼伏的应声:“丞相大人说得在理。”

“左相大人所言极是。我等共商朝事,必然有则请之,无则默之。”

“必分担君上之忧。”

赵捷冷眼望着谢衍臻,淡淡地道:“那赵某怕是要让谢大人失望了。”

“赵中丞,”谢衍臻转向他道,“御史台的职责,谢某不敢越俎代庖。”

赵捷冷笑着哼一声:“知我者,谢相也。礼部那些尸位素餐的官员,正是时候告老还乡了。为人臣子,食君之禄,分君之忧。有些人白拿了这么多年禄米,竟不知道自己究竟在为谁效命了!”

谢衍臻略一颔首:“中丞大人若有弹劾,谢某不再多言。”

见谢衍臻离开,赵捷低声向身旁人:“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先找机会将杜家子调回京。”

“他确甘愿?”

“何止。不过圣人无情,心有戚戚罢了。便是他不愿意,大黎九道三百二十府,男子三千六百万,如何竟找不出一个对陛下一片痴心的男儿!”

刘戬尴尬地哈哈一笑:“这不是配不上么。”

赵捷斜了他一眼:“刘大人家的公子倒是配得很,只是可惜了前日已经完婚。”

“嗨,”刘戬望着谢衍臻,低低地叹口气,“若是皇上一声令下,送犬子入宫,以全我刘氏忠孝之心,刘某也无怨无悔。可大人您也知道,那谢明渊……”

“我知,”赵捷望向仍然紧闭的宫门打断道,“但——我有预感,变数已至。”

午门城楼钟响,朝官们翘首以盼。

片刻,宫门徐徐打开。半月未启的曜宸宫,终于在一片星月中再次迎回朝官。跨过宫门,便是长长的、泛着微光的砖石大道,沿路两侧都有暮燃晨熄的宫灯,烛火的光亮一路向着政事三殿延伸。

在宫灯的照耀下,众臣列队而行,脚步轻而急促。纵无御史监察言行,现下也无人多发一词。从宫门到三殿,要临过一方矮桥、两条影壁、三级御路。往常浑然不觉,如今旬日未朝,此间行路,无论矮桥、影壁或御路,连鎏金巨缸也变得陌生起来。

离破晓还有好一段时间,天光深暗,前路笔直。朝官们一个接着一个地默声前进,目的地很快出现在眼前。

——朝政三殿之正殿,至明无极、巍峨灿耀之明极殿,大黎皇权的最高象征。

明光熠熠,极宇昭昭。建于凤阳山之上的明极殿居高临下、气势恢宏,使人昂首仰望便心生敬畏。纵无初照的旭日,高大的重檐庑殿顶上,三万六千金质琉璃瓦映着月色,光华流溢如繁星。现下殿门大敞,殿内又四处点满烛火,站在太安广场中即可望见殿内的雕梁画栋。

若是常朝,朝官们须得绕过明极正殿,到更北的中朝殿——宣泰殿去。然而今日,明极殿反常地灯火鼎盛、大开殿门,朝官们一个个犯了难,在太安广场上走也不是、入也不是。

“今日早朝,竟是在正殿不成?”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