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和玉和陆襄严泗三人见李榆条理清晰,将寻海妖之事安排得井井有条,都有种刮目相看的感觉,没想到李榆虽然沉默寡言,但关键时刻都无比靠谱。
一切准备妥当之后,老村长带着众人出发。
出了祠堂,老村长指着祠堂后那片漆黑的山对几人道:“这座山后就是北海,海妖就在那边的洞穴之中,天黑难行,还请各位仙长小心。”
众人齐声应是。
初秋的天黑的很快,众人从祠堂走到山脚的短短路程间,天就完全黑下来了,看不到一点光亮。
李榆掏出一叠练手用的火符,修长的手指灵活地结了个阵法,那一叠火符一张一张接连飞起,自动围成一个圆球,冒出橙红色的光,飞在队伍最前面,像个小太阳似的,恰恰好照亮一行人的视线范围。
江和玉看得惊起,伸出手指戳了戳,竟被烫了一下,惊得立刻缩回来。
严泗是个术士,除了术法之外对符咒也略有涉猎,他认出来这是李榆以符咒起了个小阵法。一张火符只能燃烧一刻钟左右,李榆以阵法将火符串起来,使火符燃烧得更久、效果也更好。
他给众人解释了原理,红莲岛几人啧啧称奇,而沧溪村几人目露敬畏,看向李榆的眼神中多了几分警惕。
解决了最重要的照明问题,众人继续前行。李榆带着严泗走在最前面,接下来是村长和孙大孙二,陆襄作为医修跟着江和玉断后,也是为了防止出现什么突发情况把他们一锅端了。
山路难行,但李榆几人年轻,又有修为在身,走起来还算轻松,孙大孙二自小就在这里长大,闭着眼都能走,最令人惊讶的就是村长,虽然胡子眉毛都白了,但走起来竟比孙大孙二还快。
山间静静悄悄,连常见的的昆虫鸣叫都没有。严泗不是个耐得寂寞的人,他问孙大:“你们平时出海打渔也要这样翻山越岭吗?”
孙大也走得无聊了,顺口答道:“我们不打渔,只出海采珠,采珠可以走另一条路......”话还没说完,便突然闭了嘴。
李榆余光看过去,分明看见孙二掐了一把孙大,又飞快松开手,孙大这才闭了嘴。他联想起在入村路上,孙二曾说过他们是打渔为生,心中觉得奇怪:打渔为生还是采珠为生有什么区别?为何遮遮掩掩?
正当他觉得是自己想多了的时候,孙二忽然出声:“采珠是我们以往的营生,现在已经不做了,村中家家户户如今都是出海打渔,大哥他一直跟着村长,不清楚村中事务。”
多余的解释便是掩饰,这下不止李榆了,连江和玉这个粗神经的都觉得有问题,几人隐晦地互相对视一眼:有古怪!
孙二也知道自己的解释有些牵强,干巴巴地说完之后便不再出声了。
一行几人不再说话,只安静赶路。不知走了多久,村长苍老的声音响起:“到了,就是那里。”
众人循着村长手指的方向望去,在火符组成的圆球照耀下,山间乱石之下一个洞口若隐若现,山风吹拂间还有一股咸腥腐败的气味隐隐传来。
李榆让众人等在洞口六丈之外,从地上捡起一块石头,孤身一人走到洞口处,用力往里面投掷过去,而后闪身道一旁,凝神屏息。
等了约有一刻钟左右,洞中还是没有动静,众人这才在洞口集合。
“可能是洞太深了,石头没惊动海怪,进去之后切记小心。”李榆叮嘱道。
几人齐齐应声。
和上山的队形一样,依旧是李榆走在最前面,只是和来时的轻松不同,李榆手上握紧了飞尘剑。
严泗的武器是一条红蓝混色的绫,绫身光滑,在火光下隐隐泛出金色的光芒,一看便不是凡品,他把武器唤出来的时候还珍惜地摸了一把,而混色绫轻轻动了动,像是在嫌弃他。
江和玉的武器和李榆一样,也是一把剑,陆襄的武器很贴近他的职业,是一把全白的拂尘。
“走吧。”李榆说完率先踏入山洞,其他人紧随其后。
与预想的危险不同,山洞中竟意外的平和,一路走来,别说海妖了,连个会动的都没有。
红莲岛几人对视一眼,眼中戒备之色愈浓。如此反常的情况只有两种可能,一是海妖太强大,没有活物敢靠近,二是这是个圈套。不论是那种,对红莲岛几人来说都不是好对付的。
李榆带着几人循着地上海妖弄出来的痕迹一路走去,直至走到了山洞中一个巨大的圆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