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事情如走马观花,李策继承了支离破碎的雍国,为了攘内安外,娶了太傅之女和将军之妹。
岁月如梭,他的人生在王位上流转,一去不复返。
直到那一夜。
宁静的夜晚,皇宫中潜入了一名刺客,直扑上书房而来。当暗卫即将出手时,却被李策制止。
李策望着眼前浑身是血的女子,多年未见,她仍旧和当初一般。而自己,早已到了而立之年。
“我的宗门,被师父的仇人所灭,我拼尽全力,用禁术杀了仇敌。但也付出了相应的代价。”
“我的生命,只剩下三年了。”
李策闻言,正想开口,女子却抢先说:“阿策,我希望,最后能在你身边离去。”
李策终究没有说话,他望着女子良久,最后将她温柔地拥入怀中。
那一刻,他想,如今我已是帝王,定能护住她。
李策将女子留了下来,彼时各族进献女子入宫,他找到了当时时任宣族族长的好友宣辽,对方爽快的答应了他。
雍启十九年,宣族族长宣辽之妹宣琳入宫,后被册封为妃,入住长宁宫。次年,生下三皇子李沂清。
雍启二十一年某夜,宣妃于寝宫吐血而亡。
思绪如风,轻轻掠过记忆的长河。永令帝微微眯起眼眸,望着李沂清瘦削的脊背。他跪伏在地,身躯蜷缩成小小的一团。
永令帝看着眼前的人,当年,他从乳母手中接过刚出生的李沂清时,也是小小的一团。
尽管已不是初为人父,但那份激动与新奇依旧难以抑制。他目不转睛地注视着襁褓中的婴儿,亲自为他取名“沂清”,寓意他将来能成为一个清明磊落之人。
那时的他心想,如今的我是帝王,定能护住他。
岁月流转,他倾注了无尽的爱与关怀,见证了李沂清从蹒跚学步到明理知礼,直至如今,跪伏在他的脚下。
“父王!”
李沂清的声音将永令帝从回忆中唤醒。
“朕,可以答应你的请求。”
“儿臣恳请父王,宣氏族长宣辽因旧疾缠身,不宜再领兵。儿臣愿为先锋将军,率军抵御魔界。”
“准。”
“儿臣,谢父王。”
李沂清再次跪地,重重地磕了三个响头。末了,他站起身,“时间紧迫,儿臣先行去准备。”
“去吧。”
李沂清再次行礼,后转身离去。
永令帝的目光伴随着李沂清渐行渐远的身影,随即开口询问身边的人。
“一安,你说朕这个君王,是否过于失败?”
静静站在一旁的陈公公思索了一会,“陛下作为君主,征战魔界,治理国家,均是英明神武;作为父亲,更是教导各位皇子和睦友爱。”
“和睦友爱?”
永令帝听到这句话,刚想开口,却感到喉头一阵腥甜。他拿起桌案旁的手帕,捂住嘴唇。大殿内响起断断续续的咳嗽声,不久,一切归于沉寂。
永令帝将手帕拿开,随手将其递给了侍奉在一旁的陈公公。陈公公接过来后,看清了白色手帕上的团团血迹,惊恐的跪在原地。
“陛下……”
“无妨。”
永令帝并不在意陈公公的举动,他倚靠在木椅上。
“朕的四个儿子,表面上,老大爱护兄弟,老二温和善良,老三与世无争,老四心思单纯。”
“可实际上呢?老大热衷权势,老二心机深沉,老四隔山观火,只有老三,在情义与责任之间,做出了选择。”
“三殿下的性格最像陛下。”
"是啊。"永令帝回答道。
他摩挲着面前的奏折,上面隐约可见“三皇子”……“可堪”“册立”……“太子”等字样。
“当年的我,护不住她;如今的我,护不住他。”
“陛下……”
“下去吧!”
陈公公应声退下。
帝王之位,天下之责,逃不脱,斩不断。
永令帝疲惫的闭上了眼睛。
十天后。
雍国城门外,李沂清身着战甲,战马成群,部队整装待发。
李明义坐在椅子上,李元德站在一旁,李修辰坐在李明义身边,看着不远处的两人。
林青枫将一枚青色玉佩放入李沂清的手中,随后他的手悬在半空中,久久没有收回。
李沂清将他的手放了下去,随后看着手中的玉佩,将它戴在了脖子上。紧接着,他伸出手,替林青枫拂了拂眼角。
李沂清看向不远处的李元德等人,微微点头后,翻身上马,最后看了一眼城楼之上,策马离去。
车轮滚滚,尘土飞扬,李沂清的身影,渐渐消失在尘嚣之中。
城楼之上,永令帝望着策马远去的李沂清,垂下眼眸。
城楼之下,李明义勾起胜利的嘴角;李修辰望向李沂清离去的地方,面无表情。
而李元德望向不远处的城楼,神色莫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