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安侯府。
卫言逸的婚礼刚刚结束,四周还残留着鞭炮留下的红碎屑,参加婚宴的人走了七七八八了。
卫言逸娶了田氏的娘家侄女,而卫晓则与泸州安氏家的小儿子定了亲。
泸州安氏是个小世家,人少,而且田氏的娘家在泸州也颇有些势力,卫晓带的嫁妆也足,在两家定亲前,田氏也曾去过泸州同安家谈起了武安侯府的一些事情,安家那边知道后虽然有过犹豫,最后却也还是同意了。
这两门亲事,虽然一个低娶,一个低嫁,但武安侯如今只是乍看起来还撑着个侯府的门面,田氏心里清楚,平乐长公主迟早会找上来。
而她要替平乐长公主找到赵老夫人的嫁妆单子,以此换取她们母子三人能从武安侯府全身而退,至于再多的,田氏顾不得,也没那个能力顾得上。
这件事情,田氏也没有瞒着卫言逸和卫晓,他们听说后,虽然不明白为什么会到这种地步,但还是老老实实的跟着田氏。
在侯府中,他们也不是傻子,太夫人满心算计,老侯爷只看中自己,老夫人忙着挑他们正房的错,至于那个父亲,同没有也没什么区别,所以对她们来说,武安侯府在不在的都无所谓,可母亲不能没了。
女儿后儿子的态度让田氏很是欣慰。
那日从平乐长公主府回来后,田氏便渐渐的将侯府的事情松开了,又叫老夫人慢慢从自己手里分走了大多权力,而她自己则是将全部精力都放在了太夫人和卫庭华身上。
她上哄着太夫人,下顺着卫庭华,凡事都顺着她们的意思,又主动给卫庭华纳了几房贵妾,甚至故意做出贵妾都快要凌驾自己之上的假象出来。
就这样一段时间后,便是老夫人都没那么看她不顺眼了,甚至于因为几房妾室笼络住了卫庭华,老夫人居然没脑子的与儿子的妾室斗上了,田氏只想冷笑,这一家人,真是没一个正常的。
太夫人这几年身子越来越不好了,田氏便鞍前马后的伺候。
日子久了,田氏不禁感慨,以前她当家时,事事操心,明明是为了侯府好,可这个不愿意,那个有微词,都觉得她有私心,可如今呢,她冷眼旁观,事事顺着他们的心意来,明知是错的,也不阻止,反而还鼓励,他们却觉得自己突然成了好人。
真是一家子里没一个好人,她们田府当初与武安侯府结亲,还真是被骗了个透底。
他们田氏虽然在上京排不上,可在泸州也是一等一的世家,只是因着离上京城远了些,有些消息没有传过来,等她嫁过来后才知道,武安侯府却把真正的武安侯赶了出去,一家子鸠占鹊巢。
只是嫁都嫁了,那时心里也有些盘算,想着赌一把,如今还真是后悔,当初若是早点脱身,何至于陷在侯府里二十几年。
太夫人看着田氏一日一日的悉心照顾,又看到老夫人掌权后干的那一堆蠢事,等她感觉快不行时,便将以前赵夫人以及她自己名下的一些东西全都给了田氏保管。
但这些东西虽说是让田氏保管,却都是留给老侯爷的,她当时做这个决定时,是当着侯府人的面,自然就看到了因为她的话而面露狰狞的老夫人和洋洋得意的卫庭华以及满意的老侯爷。
老夫人是因为太夫人让田氏保管而不让她保管心里不甘心。
卫庭华得意是觉得田氏是自己媳妇,叫她保管那就等于自己可以随意取用。
老侯爷是最终得到东西的人,又有人免费给他打理,自然心里满意。
三人各有各的盘算,却无一人发现太夫人说完话后便没了气息。
太夫人的葬礼办的挺大,可来吊唁的人没几个,平乐长公主与武安侯倒是过来了一趟,上了柱香就走了,老侯爷倒是想让武安侯守孝,可人家全程都没搭理他,走的干脆利落,连装都懒得装。
田氏趁着平乐长公主来的时候找了个机会将赵老夫人的单子给了她,平乐长公主拿到后,只同她道:“本宫答应你的都记得呢。”
田氏松了口气。
而且太夫人临走前,卫晓也成亲了,不用因为孝期耽误了成婚。
如今田氏自己一人,儿子女儿都成亲了,没了牵挂,就等着平乐长公主什么时候找上门来,好叫她顺利同卫庭华和离。
这个机会倒也没有叫田氏久等。
太夫人七天停灵,刚一下葬,平乐长公主夫妇就找上门来了。
那日,平乐长公主坐在武安侯府庭院中,身旁是一堆太监抱着账本正算着这二十几年来老侯爷他们欠的一笔笔血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