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的时候,昨天第一个来光顾陆岑川摊子的大汉又来了,依然很是豪爽,这次更是一下就要了五碗。大汉斜在摊子旁,一边伸头看陆岑川翻拌一边吐槽,
“小姑娘,你这玩意儿吃着真是不错,就是太少!”
陆岑川:“……”
虽然没有像自家吃堆得那么实诚,但这一碗真心不少啊!她原来世界那样一个浅碟子放一个三角尖,那才叫少好吗!?
但也没法儿这样说,陆岑川只好对他傻笑,
“因为咱们这个东西它凉丝丝的又很开胃,所以不知不觉就吃没了!”并不是真的少!
“对对,不知不觉就没有了!”
“大叔您吃好!”
这位大汉怪好说话的,可能是又由他开了个好头,今天后面的生意也是一切顺利。临近午后客人渐少,陆岑川向隔壁的王大娘借了一碗热水,把炒白面冲开,搅匀了喂阿越吃饭。
见她冲了面糊,又拿出菜团子嚼碎了喂孩子,王大娘忍不住向她搭起话来。那个早上被她吓了一跳的小姑娘,此时也小心翼翼的站在了母亲身边,一双眼紧紧看着她的菜团子。
陆岑川没见这一家人中午停下吃什么,想着小姑娘应该也是饿了,就拿了一个团子递给她。王大娘又是好一番推辞,但看着自己女儿期待的目光,还是道谢接了过去。
吃了那个菜团子之后,小姑娘再看向陆岑川,就没有早晨那种被吓住的神情了。
陆岑川:“……”果然最正确的增加好感的方式,就是投喂吗?
今天买卖虽然顺利,却没有昨天那么热闹,但来来去去的,也如同预料中那般,准备的食材很平稳的在未时后半卖光。
此时回去,明天的生意也不会耽误。
陆岑川看看天色,把碗筷都洗好,桌子也擦过,就向隔壁王大娘道别,一件件收拾起来。
如此忙碌了三四天,这天有个客人要带回家全家吃,一下要了十几碗带走。这位客人走了之后只剩下两张面皮,陆岑川索性收摊拿回去当晚餐。
因为南瓜泥之类不太方便带出来吃,阿越这几天多半在吃各种面糊糊。既然结束的比平日早些,陆岑川就想去看看有没有卖藕粉之类的,好给阿越改善一下伙食。
按照记忆中的路线找到李宝柱带她去过的店铺,问过老板之后,得到了没有藕粉这样的答案。
“咱们店里的客人多半是周围几个村子的农户,谁会买这些东西吃呢,卖不出去啊。”老板无奈的摊摊手。
“那,那别处有卖吗?”
老板见陆岑川这个年纪独自抱着一个孩子,以为是家里没有大人,她想不出东西给这没长牙的孩子吃,就好心的指点她这么大的孩子吃食怎么做法,又推荐她不如买点大米熬粥,
“好嚼又养人,听我的没错儿!”
陆岑川点点头,吃粥确实是没什么错,不过我现在的问题是没空好吗?
她有心问问葛粉,但是想到连藕粉都没得卖,也不知道葛粉是个什么行情,于是坑坑巴巴到,
“那个,我还听人说,什么,葛……粉?老板,那个有吗?”
老板一脸到底是谁要坑你钱的表情,到,
“那个只有药铺有卖,价钱可不低啊,你有这个钱,能买好多大米呢!”
陆岑川得了准信儿,也不白费老板的热心推荐,果然买了两升米,在老板下次再来的招呼声中出了店门。眼看着提早收摊这点时间就用完了,她也不知道药铺在哪儿,只好以后再说。
没想到藕粉没买到,回村之后得知黄瓜也没有了。
这几天用的黄瓜就是杨桥家和李宝柱家的,杨桥和她约定了价钱就把这事扔给了自家大嫂,表示这么没意思的事情他要读书去了。正好他家是他大嫂管账,每日就由杨大嫂把黄瓜送到李家,方便一起算钱。
杨大嫂个性爽快,很会来事儿,对杨桥特意为陆岑川去和杨路说项的事情毫不在意。听说她要收家里的黄瓜来做吃食卖到城里,还为能有这笔收入很是高兴,毫不吝啬的把陆岑川夸到天上。
今日陆岑川回来的较早,李宝柱就先把自家的黄瓜摘了出来,然后同她讲,按照她这个速度,自家黄瓜最多再用两天就会摘光,连小黄瓜崽子都不会剩下。
不一会儿杨大嫂也来了,照例客气了几句问她生意好吗,便也直言,撑不过后天。
诶……这,难道还要去另外收黄瓜?
陆岑川不想宣扬自己在城里做小买卖这个事,就打着私下打听上门商量的主意,
“村里还有谁家种黄瓜吗?”
“我记得,丘老大家吧?”杨大嫂首先想到了。
“丘老大家?”
“宁子家。”李宝柱补充到,
“里正家应该是也有,之前我还跟满仓一起搭瓜架子。”
听闻江妙雨家就有,陆岑川眼睛一亮,但为了保险起见,还是说,
“那宝柱哥帮我问问宁子哥,他愿不愿意。”
“诶,我这就去。”
陆岑川又对杨大嫂说,
“杨大嫂,这些天辛苦你每天帮我送来啦~!”说着把今天的钱递给她,杨大嫂眼睛一扫就确认了数目,
“跟嫂子客气啥,嫂子这是乘了你的东风哟!”说完又对陆岑川亲热到,
“以后有这样的好事,别忘了嫂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