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生活日复一日,像一滩死水,不起涟漪,没有波澜。
转学过来已经半月有余,这些天明枳已经适应了这里的环境,每天三点一线,按时上下课,到点就去食堂吃饭,放学了再一个人乘公交回家,平平淡淡,充实无比。
终于,明枳迎来了新学校的第一次月考。
放学前江海洋留住所有人,开了个简短的班会,通知:“明天月考,考试时间为两天,大家座位里不要留下贵重物品,放学后会有人来布置考场,保管好自己的东西,明天早点来学校,找到你们对应的教室。”
讲台下响起稀稀疏疏的应答声。
“最后,好好复习,争取考个好成绩。”江海洋又继续提醒了几句,这才放他们走。
一中不管任何考试都是按照高考标准来的,阵势很大,一间教室坐二十五人,两位监考老师,课桌反摆,贴考号,发准考证,用答题卡。
考号座位按上次考试成绩来排,明枳江季听在第二考场,介于明枳没有上次考试成绩,她被安排在了江季听后面。
第一门考语文,监考老师在前面数卷子,平均分成五份,让第一位同学往后传。
卷子到赵阳手上,他抽出一张,转身把剩余的卷子递给江季听。接着他掐着间隙说道:“江哥,我怎么看你比后面新来的还紧张。”
江季听从坐进考场那一刻开始就唉声连天,心事重重,手上转笔的动作也不停。
他开导他:“普通月考而已,别紧张,再怎么样咱俩现在也不是垫底了,应该高兴才对。”
江季听连忙打断:“等等,怎么就紧张了,我这是势在必得!就咱们班陈亦,李飞他们几个,每次考试都深沉的不行,分数出来一个比一个高,这其中一定有什么玄学。”
赵阳怀疑这是他死到临头前的幻想,也不拆穿,道:“行,祝你成功。”
江季听抽出自己那张卷子,剩下的过肩传了下去。扭头看见明枳只带了一只笔,随即佩服道:“嚯,这么潇洒,就一支笔,其他什么都不拿。”
没等到明枳的回应,监考老师咳嗽声先响了起来,在老师的眼神警告下,江季听默默闭嘴坐正了。
只有一支笔,明枳觉得没什么,但在其他人眼里,这八成是什么都不会,已经自闭,淡然置之了。
毕竟新转来,教材还不统一,想要追平绝对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而一中不管是师资力量,还是教育资源,在当地都属于断层第一,出题更是难度碾压,怎么卷怎么来。不少学校都会花钱把卷子买去,当作参考,或者内部复习资料。
考试还没开始,就已经有人开始替明枳捏把汗了。江季听再次回头问明枳:“你还好吗?”
“嗯?”突如其来的一句关心让明枳压根没反应过来。
他又说:“你这种特殊情况可以申请延考,直接找老江,他会同意的。”
明枳粗略的翻看了一下卷子,淡淡道:“我没问题。”
江季听还是担心,他觉得明枳这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再怎么样也不应该用在这上面,万一考出个位数,创学校历史新低,一班可就容不下她了。
只见她缓缓从兜里掏了张符纸出来,上面写着逢考必过几个字眼,左右两边两行小字写着考的全会,懵的全对。
他想也不想塞进明枳手里,小声道:“专门去庙里开过光的,你应该比我需要。”
明枳:“……”
碍于监考老师在场,明枳没有和江季听拉扯,默默收下了这张符纸。
其实早在考试前两天江海洋就找过她了。
类似于寒暄:“怎么样,课程进度还跟得上吗。”
“我还行。”明枳说。
“学习上不要有太大压力,你的情况我都了解,落后一点没关系。”江海洋说,“但老师不希望你落后太多,如果能尽快跟上其他同学节奏是最好的,毕竟学习是自己的事。”
桌上,是一沓a4纸打印出来的资料,江海洋交给明枳,又说:“我这里整理了一份复习资料,对你应该有点帮助,你可以拿回去看看,剩下的,就需要你自己努力了,上新课的同时,把前面缺失的部分补回来。”
明枳接过来,回:“嗯,我会的,谢谢老师。”
考试时间永远过的极快,转眼,就到了下午放学时间。
明枳在公交站等车,身后突然有人拍她。
“明枳,这么巧,又见面了。”江季听朝她打招呼。
同时,公交车缓缓驶来,两人上了同一辆车。
他问:“你家也住这边?”
“不住。”明枳回。
“那你这是去哪。”
“上课。”
“什么课,我们不都放学了吗。”江季听问。
“我妈给我报的补习班。”
明枳回答的极简单。
“噢,那我们以前怎么没碰见过。”很快,江季听又自问自答,“也是,我下午会跟赵阳他们一块儿打球。”
其实这也是明枳补课这么久以来第一次遇见江季听。
转学第二天林清也就帮她联系好了机构去补课,下午放学直接过去,一直到晚上十点,周末全天。
林清也作为大学金融学教授,就算江海洋对明枳要求不高,林清也也绝不可能让她落后于别人。
这些天,除了吃饭睡觉,明枳几乎没有休息时间。
月考成绩出来,是三天后。
各科老师陆续把试卷发下来,这种时候,大家多少还是有点分寸,不会特意去打听谁的分数,但也难免会有好奇心重的去偷瞄。
其中明枳最有发言权,总感觉她是拿错了别人的卷子,班上起码三分之一的人放着自己卷子不看,来偷瞄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