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以内力为尊的武侠世界中,一套剑法如果没有内力加持,那么会有哪些特点呢?
一是招数会更简化、更朴实。因为没有让人“超凡”的内力为依,很多不可思议的动作、看起来繁复乃至近于炫技的动作,根本就做不出来。
二是杀伤力大打折扣。这也很好理解,无需多言。
三是防御变得更重要。因为没有了内力的武者,显然更加“脆弱”。以往两个武者比斗,你打我一记内家拳,我自有内劲运掌格挡之。即使没防住,被人一拳打中,体内劲气也会自动防御,多少也会削弱些许拳劲。即使防御薄弱,受了内伤,也可运转内力调息压制。而没有了内力,人家打你一掌,你即使格挡也挡不住,身体中掌,也不会有内力自动护体,中掌不死即伤,而侥幸伤而不死,也不会有内力供你调息。换成手中有剑也是一样。
所以,该如何破解呢?
芷若思来想去,方法只有十六个字——
料敌机先,攻敌必救,死中求活,以多打少。
料敌机先,就是能在敌人出招前做出精准预判,继而抢先出招,赢得主动权。
攻敌必救,就是在料敌机先的基础上,寻敌破绽,击其要害,从而调动敌人,使其受制于我,只能防御,不能进攻。
死中求活,就是要有与敌偕亡、同归于尽的气势和决心,只有这样,才能调动敌人,而不是被敌人调动。
以多打少,就是创立剑阵,形成多人之合力,用数量上的精妙组合而求质变,发挥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说白了,这就是一套如何以弱胜强的战术打法。首先气势要足,抱必死之决心,本来就是弱者,如果连拼命的决心都没有,那肯定是必输无疑。
其次,个人的打法就是“料敌机先,攻敌必救”,要“攻势防御”,占据主动,由我出招,敌人破招,而不能反过来让敌人先行出招——如果一旦让敌人先出招,以峨嵋众弟子没有丝毫内力的状态,绝不能挡敌之一击。
但在实战中,这种情况并不能完全杜绝,而一旦出现这样的局面,这个时候就必须对攻,要有不惜牺牲的勇气和觉悟,以命换命,甚至是以命换伤。
最后,群战的打法就是建立剑阵,以多打少。当前身在敌营,占据优势力量的是敌人,所以,要想成功突围,必须在局部建立优势,通过局部的“以多打少”,让敌人的数量优势无从发挥或者减半发挥,这样,才有突围之希望。
这是芷若反复思量后的结果,也算是殚精竭虑了。之前与灭绝师太见面时也说了,虽然时间短暂,灭绝师太没有给出明确答复,但看她凝眉深思的样子,显然是肯定这其中的有些道理的。
有了思路,下步就是落实了。
这个,就太难为她了。
因为,这基本上就是要创立一门剑法和一套剑阵。而无论是“料敌机先,攻敌必救”的剑法,还是能够“集合力而求质变”的剑阵,都是一等一的高明武学,尤其是这剑法,若真能做到“料敌机先,寻敌破绽、攻敌必救”,那完全称得上是旷古烁今,甚至说是天下第一剑法也没多大问题。而创立这样的剑法,需要高深的悟性、广博的见识、深厚的经验,哪怕是活了上百岁的武林泰斗张三丰张真人,也不敢说有这样的本事,更不要说她这个小丫头了。
这道题对她来讲,委实超纲了。简直就是让小学生去做高中生,不,应该是去做大学生的考卷。
但还是要硬做。
索性,这不是数学题。
苦思数日后,芷若忽然觉悟,自己其实也不需要真的创立这么一门剑法——就算她真的忽然得天授,创了这么一门剑法,众师姐师兄师侄短时间内怕也学不会。
所以,她需要的,或者说峨嵋众弟子需要的,是一套易上手的剑术套路。
只要这个剑招套路足够新颖,在大致符合十六字对敌思路的基础上,能让敌人见所未见,闻所未闻,在初战时发挥奇效,就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