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1次春宵

繁体版 简体版
1001次春宵 > 太子今天登基了吗 > 第11章 还要谁要死谏!

第11章 还要谁要死谏!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锦帛上写的正是前不久金鳞卫搜查到的关于大农丞的罪证。

一觉醒来后就发现这东西在枕边了,乔承陵既感叹什么事都逃不过他父皇的眼睛,又将这罪证揣在身上,没想到马上就用上了。

咣——

他拔出腰间足有一米二之长的青铜剑,由于是礼剑,刀虽没开刃,里面全是实心的,一柄剑足有六七斤重。

乔承陵大病初愈,力气没有那么大根本举不起来。卸力将整个刀身的重量全部压在了大司农的肩上,剑端挨着他的脖子。

整个未央宫大殿,只有乔承陵一人允许持兵上殿!

这是皇帝对他独有的宠爱。

也是他敢想敢做的所有底气!

大司农章筹看到锦帛上的字,脸色忽然变得铁青,低着的脑袋更低了,感受着肩头传来的重量,心脏砰砰直跳,仿佛下一秒从嗓子里跳出来。

他明白太子这是有意要放他一马。

于是紧攥着那块锦帛,颤颤巍巍道:“陛下…臣…臣年事已高,不宜担任大司农丞,还望陛下允臣辞官归隐…颐享天年。”

一言既出,所有人心中都悬着一块巨石。

章筹才三十岁左右啊!哪来的年事已高!这分明是被太子抓住小尾巴威胁!

“哦?然后呢。”乔承陵冷冷道。

“臣…臣愿捐出二十万石粮食,以解殿下南征之忧!”章筹一咬牙,与全家老乡性命相比,二十万石粮食又算得了什么。

乔承陵满意说道:“章司农丞很有远见嘛,行了,孤替父皇允了,滚吧。”

随后上来几个卫卒,架着着章筹臃肿的身体离开大殿。

“刚才还有谁要死谏来着?”乔承陵高声问道。

未央宫一片寂静。

开玩笑!

死谏=辞官。

这下谁还敢说话。

在场的官员没有几个人屁股是干净的,生怕太子手里又掌握了个什么罪证,再让他们来一手“年事已高”。

“农丞侍令桑闲何在!”

“下臣在!”桑闲激动得抖如筛糠,哆哆嗦嗦出列。

“孤即日擢你为大司农丞,统领大司农内部事务,孤有意要进行经济改革,命你三日拿出几个方案来,拿不出来就给我年事已高滚回原籍。”

“我大乾的俸禄,不养废物!”

“下臣领旨!”桑闲立刻应到。

区区改革方案而已,他早就写好了,这跟照着答案开卷考试一样有啥区别?

无人反对。

乔承陵再次感叹,妈的,杀鸡儆猴可真爽啊!这就是有权力的爽感吗,怪不得历史上的一群反贼都爱当皇上。

见时机成熟,太尉岳统上前一步问道:“既然殿下已决议出征百越,不知道太子殿下可有良策?”

刘黎上前一步:“殿下,臣有良策。”

“百越地势复杂,山林密布,若要一举拿下,必须从东、西两路同时进军,形成夹击之势。东路从临海郡出发,沿水路南下;西路则从苍梧郡出发,翻越五岭,直逼百越腹地。”

这是他琢磨两天舆图摸索出来的打法,受其父影响,战法中多有大将军刘世尘的影子。

岳统满意地点头,与他心中所思无异。不愧是镇国大将军刘世尘的儿子!果真是虎父无犬子!

乔承陵却也一些别的想法。

乾朝毕竟是两千年前的时代,这时候的将士还只知道遵循人海战术,大部队平推的战策,还没后世那么多计谋可参考。

太仓本就空虚,应尽量减少士兵粮草都损坏为上,毕竟只是攻打打百越之地,北方还有匈奴觊觎。

“将军所言不差,但孤有良策。”乔承陵道。

岳统有些不满,这打仗一事本应看将军,太子治国有道,但没上过战场,能有何计谋?

“殿下有何计策?”耐心问道。

“围点打援。”

岳统疑惑:“围点打援?这是何意?”

“百越一地,氏族血亲众多,虽各自占山为王,但依旧遵循着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礼制。”

“我的意思是,兵分两路,围攻魏霍二家其中之一,假装佯攻,另一家必然发兵支援,我们可在山下布置大军,痛击援军,这样就尽可能消耗了他们的兵力。”

“所谓擒贼先擒王,百越之地未经开化,最强的队伍不过是当年的魏霍二家败军,只要我们擒主魏霍二家,其他山岳人自然俯首称臣。”

众人震惊在太子的计策之中,一道声音传来:“陛下,臣以为太子所言有理。”

雁辞清冷的声音如玉石相击,让满朝寂静:“百越之地,确如太子所言,乃战略要地。若能得之,可开疆拓土,壮我国威。”

乔承陵他抬眼望向御座旁的国师。那人一袭黑衣,眉目如画,正静静注视着他,三十二岁的国师,气质出尘,仿佛不食人间烟火。

目光交错的一瞬间,他感觉雁辞的目光夹杂几许寒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