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1次春宵

繁体版 简体版
1001次春宵 > 太子今天登基了吗 > 第8章 君臣博弈,夺嫡暗涌?

第8章 君臣博弈,夺嫡暗涌?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乔叶松散随意不拘小节,偏偏看不惯雁辞谨言慎行的模样,故而经常拿雁辞的黑历史羞辱他。

两年前太子监国,按制度来说,太子监国后,太子的老师应该辞去老师的职位,但雁辞没有官职后便不能上朝议政了,又不想放他归乡。

就忽悠自己儿子,让乔承陵亲口给雁辞封了个国师,让雁辞平时负责一些礼仪祭祀活动。

他还记得当时的场景有多么好笑,乔承陵当时还是个半大小子,亲切的挽着雁辞的手,稚嫩的声音说:“雁师,学生翻遍典册,不知册封你为国师如何?虽不及丞相权力,可我与阿父能保你一生尊贵。”

雁辞面色铁青,看着乔承陵天真无邪的笑容,又不好拒绝,只得应下。

暗地里把所有的账记在了乔叶身上。

“陛下,当务之急是不能让殿下发觉此事。”雁辞说道。

眼下乔承陵大病初愈,身体本来就差,一但知道遂平公主这事,恐怕会气吐血。

“无妨,朕已将知道此事的人全部安排遥遥领先了。”乔叶挑眉,“对了,你先把安插的人手揪出来朕饶他一命,省的朕把他杀了之后还得让你费劲安插新的。”

“……”

雁辞不知道说什么,只是感到一阵无语:“臣在北疆的朋友来信,所以臣才知道此事,臣对陛下忠心耿耿,还望陛下明察。”

“忘了这事了。”乔叶小声嘀咕,“是朕错怪你了,别远,你莫要同朕生气。”

“臣不敢。”雁辞恭敬道。

……

离开宣室殿,李召见四下无人,迫不及待小声道:“君长,您和陛下的相处方式可真奇怪。”

上一秒剑拔弩张,下一秒和和气气。

“陛下平日政务繁忙,难免有不顺意的时候,我与陛下相识十五年,总归还是能理解他的。”雁辞道。

在李召的搀扶下,准备乘坐马车出宫。

美丽的贵妇人牵着一名七八岁的小姑娘,身穿华丽服饰的少年提着一柄木食盒,站在不远处,似乎早已等候多时。

雁辞眯着眼睛,神色严肃向三人行礼:“下臣见过二皇子殿下,三公主,陈夫人。”

陈夫人身着华丽的宫装,眉目间带着温婉的笑意,却隐隐透出一丝精明。二皇子则站在她身侧。

陈夫人微微一笑,语气恭敬却不失亲近:“国师不必多礼,先前听说陛下在宣室殿大发雷霆,不知陛下现在如何?还请国师大人解惑。”

雁辞神色平静:“夫人多虑了。陛下虽一时震怒,但已平息。朝中事务繁杂,陛下难免心绪波动。”

陈夫人闻言,眉头稍展,轻叹一声,语气中带着几分关切:“如此便好。陛下日理万机,实在辛苦,还望国师多多辅佐,保重龙体。”

二皇子此时也上前一步,语气恭敬:“国师大人,父皇近日操劳过度,若有需要,儿臣愿尽绵薄之力,为国分忧。”

雁辞看了二皇子一眼,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神色。

陈夫人乃是富商之女,曾耗尽家财帮助乔叶建立大业,乔衍是乔叶的第二个儿子,从出生就被乔叶带在身边。

乔叶称帝后,陈夫人以为自己会被立为皇后,自己的儿子会成为太子,却不曾想到乔叶还有一个寄养在北疆的大儿子,还立了一个死去的女人为皇后。

多年以来,陈夫人有心夺嫡,但奈何陈家势微无力与太子母族争权夺势,心有余而力不足。

雁辞收回思绪,点头道:“殿下有心,陛下定会欣慰。朝中之事,自有臣等尽心竭力,殿下不必过于忧心。”

“近日夫子所留课业颇多,没有机会探望大兄,不知大兄身体如何。”

雁辞微微颔首,语气平静却带着一丝深意:“太子与二殿下兄弟情深,殿下若能亲自前去探望,太子定会欣慰。”

他说完,目光淡淡扫过乔衍的脸,毕竟只是十二岁的少年,心事全写在脸上的年纪。

神色有些不自然:“多谢国师提醒,儿臣定会抽空前去探望大兄。”

雁辞不再多言,在李召的搀扶下乘坐马车,向宫门离去。

乔衍站在原地,紧握的拳头指节发白,眼中闪过一丝不甘与愤懑。

陈夫人走到他身侧,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语气低沉却带着几分安抚:“衍儿,不必心急。雁辞此人,心思深沉,不是一朝一夕能拉拢的,我们还有时间。”

“你要记住,这天下从来不是靠别人的施舍得来的。你想要的东西,终究要靠自己去争。”

争吗?他该怎么去争。

乔衍的脑海中浮现出那个身影——那个从小被寄养在北疆,却在回宫后迅速赢得父皇青睐的大兄。

聪慧过人,行事沉稳,仿佛天生就是为这皇位而生。

别人还在被夫子打手板的年纪,大兄就已经提前监国,处理朝政游刃有余。

别的皇子被严令禁止与朝中大臣来往,他却早已在朝堂扎根,与重臣们谈笑风生,甚至在朝会上有了自己的话语权。

乔衍的心中涌起一股无力感。

他从小跟在父皇身边,勤学苦练,事事力求完美,可无论他如何努力,似乎永远都追不上大兄的脚步。大兄就像一座高山,巍然屹立在他面前,让他望而生畏,却又无法绕过。

“我真的争得过吗?”乔衍在心中自问。

朝中大臣们对他赞不绝口,父皇对他寄予厚望,甚至连雁辞那样的人,也心甘情愿地站在他身旁,为他谋划一切。

乔衍的拳头再次握紧,指节因用力而发白。

他不甘心,真的不甘心。明明他才是从小在父皇身边长大的儿子,明明他才是那个最了解父皇心思的人,可为什么,父皇的目光却始终停留在大兄身上?

陈夫人不知道儿子此时的心理路程是怎样的,说道:“走吧,去见你父皇。”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