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1次春宵

繁体版 简体版
1001次春宵 > 植物专家穿到六零年代 > 第25章 知青打啵被发现

第25章 知青打啵被发现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按照惯例,针对发生自然灾害的地区,国家都会有税收减免政策,根据受灾情况不同,免除税收甚至全免,另外还会有一定的补助和救济。

虽然国家会有救济粮,但是一时半会地也下不来,而且现在哪儿哪儿都缺粮食,光是调运都得花一些时间。

所以接下来的一段日子里,还得靠自己想办法解决困难。

卫家屯粮囤里面的粮食虽然被临时征用,分给红旗公社受灾的其他生产队,但也不是无偿地征用,日后肯定还会还回来。

再说了,都是乡里乡亲的,哪怕不被征用,看到那些无家可归,无粮可吃的村民,也不能眼睁睁地看着他们饿死不是。

安顿好灾民以后,紧接着就是修复家园,同时准备春天的粮食种植,他们这边就是种植早稻。

因为地处亚热带,水稻一年可以收两季,分别为早稻和晚稻。

知青点的房子也受到了洪水影响,其中一间房子的半个墙根被冲掉了一个角。

现在全村都遭了灾,知青们寻思着也别给村民们添麻烦了,他们知青点的人自己动手修不好就成。

大家分工协作,有人复杂和泥巴,有人复杂运石头,在修补的基础上还进行了加固。

只是半块墙,所以大家伙齐心协力,小半天的功夫就修补好,接下来就是将洪水冲到院子里面的那些树枝杂草给清理干净,六个人一起,一天就都收拾好。

村民们大多也是一两天就能将家里面捯饬干净。

看到重新修正好的家园,大家倍感欣慰,虽然遭遇了这样的天灾,但是日子还得往前过,满怀希望,奔向未来。

经过个把月的努力,村民们终于赶在合适的季节种上了早稻,这也让大家伙吃了一颗定心丸,这预示着下半年的粮食也有保障。

虽然卫家屯生产队有几十万斤红薯,但是耐不住整个红旗公社的人一起吃,再者红薯这种粮食跟水稻不能比,水稻可以放上个十年八年,红薯只要一破皮,就很容易腐烂......

经过王秀禾之前的观察研究,她发现南山坡的土地是壤土,最适合种植水稻这种粮食,其次才是红薯。

上次种植红薯实属无奈之举,因为错过了种水稻的季节。这一次,王秀禾开垦的南山坡也全部种植上水稻。

“你们瞧瞧,这些知青实在是太能折腾了,这片山坡种红薯种的好好地,为什么不一直种红薯呢,非得种上水稻,真是不知道他们脑袋瓜咋想的呢?”

“这片地都是人家知青开垦出来的,人家想种啥就种啥呗,咱们哪里有权力过问,再者大队长竭力支持那些知青,咱们也插不上话。”

只要不傻都能看得出来,他们的大队长赵建军非常尊敬这些知青,也非常支持知青们的工作。

主要原因有两个:一个就是人家知青背井离乡来到这里,大队长非常理解和感激,自然不能让人家受委屈;再者就是他们大队长非常尊重文化人,所以平时都很愿意听从知青的意见。

总之如果不是他们大队长护着,这些知青真的折腾不起来。

尽管红薯大丰收,但是在村民们的心里,他们更感激的一定是大队长赵建军,第二位感激的才是知青。

孰远孰近,村民们心里面门清。

赵建军下工回到家里面,就看到自己的侄子在那里惟妙惟肖的表演着一些成年人才有的动作。

距离虽然有点远,但是赵建军捕捉到了几个关键词‘知青’‘男女’‘对嘴’......

作为一个十八岁的成年男子,这些词结合在一起他立马秒懂。

虽然觉得不可能是王秀禾,但是心里面还是有些担心,从来不关心旁人八卦的赵建军,也走过去假装若无其事地询问起来。

“大富,你刚才说谁呢?你小孩子家知道什么叫‘对嘴’吗?”赵建军故意跟大侄子说道。

赵建军大哥赵建国现在已经有三个孩子,两儿一女,大儿子叫大富,二儿子叫大贵,几个孩子相差不大,正是上蹿下跳的年纪,平时没事就喜欢下河游泳,上山掏鸟窝,特别活泼能闹腾。

这不两个侄子上山的时候就看到了少儿不宜的一幕,回到家里面就跟家长们八卦起来。

“别看我小,我可啥都懂呢,我之前就看到爹娘抱在一起......”还没等大富说完呢,大嫂就一个大巴掌呼在他的后背上,痛得他顾不上说话,直喊疼。

“娘,你打我干啥?!”

大嫂愤怒地说道:“你说别人就说别人,乱扯我跟你爹干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