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间,国庆节到了,萧齐不想和他们一家人有多大的接触,连夜从市里赶回了老家。季笙歌也因为外婆不来赶回来老家。
季笙歌外婆家里市里很远,季笙歌十点左右出发,中途又买了点东西,到外婆家已经快三点多了。
随着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的不断增强,农村经济水平不断的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不断改善,农村也换了一个新皮肤。
曾经的石子路被修成了水泥路,村口还立了这一块象征着村子的石碑。
石碑前面刻着红色的“百家村”后边刻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百家村是当时因为战乱逃到这里的,因为当时有一百家,所以叫百家村。
百家村由前街,中大街,后街三部分组成,其中外婆家在前街,前街靠山环河,中大街最为热闹,后街靠山,最为凄凉。
外婆知道他们快回来了,晚饭也早早的准备好,人齐了,就可以开饭了。
等到季笙歌等人到的时候,老太太也已经等不及了,跑出去迎接。
“哎呦,你们可算是到了,我一个老人,要不是小齐子连夜赶回来,都不知道怎么忙活呢。”李婉君看着这一家子说。
“好了外婆,我们进去吧。”季笙歌快步上前,挽着李婉君说到。
“好好好,进去进去。”
随后她们四人进屋去,只有安国华一个人在收拾着东西,等到东西全部搬进屋内的时候,李婉君从里屋出来,看着这么多东西说到:“你们回来就回来了,还买这么多东西干嘛,我一个老婆子也吃不过来。”
“又不是给您一个人买的,这里还有给萧姨买的呢——对了,萧姨怎么样?”
每每当李婉君听到曾经的老姊妹的时候就会忍不住的难过,她们相识于年少,在那个战火纷飞的乱世里,她们走到了现在,可前不久就成了天人永别了。
“她啊,她这个言而无信的坏家伙,居然舍弃我走了。”说罢,李婉君开始擦眼泪。
安国华也知道了,那天电话里说老姊妹去世了是谁了,在他的印象里,萧姨一直是一个坚强的人,没想到却是第一个走的。
安国华开始安慰她。
“……那晚霜姐的孩子呢?”
“小齐子啊,最近转学了,也没人和我说话了。”
安国华有些纳闷,就在这时,一道熟悉的声音出现了,是萧齐。
“阿奶,那些柴火我劈好了,先放后院了啊。”
季笙歌听到这声音也走了出来,看到萧齐,诧异:“萧齐,你怎么在这?”
李婉君看见季笙歌出来了,赶快和她介绍:“笙歌,你们小时候见过,还有印象吗?”
安瑟歌找姐姐也出来了:“萧哥哥,你怎么也在这,是来找姐姐的吗?”
李婉君说到:“什么找姐姐的,小齐子是不过来帮我劈柴的。”
季笙歌有些疑惑,问题一个接着一个,但是都没有问出口。
李婉君拉过季笙歌:“还记得吗,你小的时候给他糖,让他被你萧叔叔训了。”
季笙歌还是有些不敢相信,萧齐见状解围说到:“阿奶,我们认识,我们是同学。”
李婉君也明白了,“害,瞧我这老婆子,刚才瑟歌都叫你了,我愣是没反应过来,老啦,不中用啦!”
说完,他们几人进了里屋,几个人有说有笑的吃着饭。
过了一会儿,都吃完饭以后,萧齐帮忙刷完碗,对这李婉君说:“阿奶,我先走了。”
“好好好,笙歌送送小齐子。”
季笙歌听话的送萧齐。
“你是不是早就知道我是谁?”
萧齐错愕:“嗯。”
“那你为什么不说?”
“你没认出来我,我也没必要说了。”
“那——什么时候认出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