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快乐的假期
回到故乡,在乡村小学读了四年书,假期里充满了惬意与欢乐
清晨,大枫树上的鸟儿欢快地歌唱,那清脆的啼鸣声,就像大自然奏响的起床号,催着我们起床。
夜晚,稻场上便成了孩子们的欢乐天地,我和村里的小伙伴们在皎洁的月光下捉迷藏、做游戏,欢声笑语回荡在整个村子。
春天,大地从沉睡中苏醒,田野里一片生机勃勃。我和小伙伴们提着小竹筐,像一群欢快的小鹿,在田野里采野花,挖野菜。
夏天,炽热的阳光洒满大地,塘里的水成了我们的乐园。我和村里的男孩子一起,像一条条灵活的鱼儿,在水中尽情嬉戏、捉鱼。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也是我们最快乐的时光。我们穿梭在山林间,采摘着酸甜可口的野果,那滋味,至今仍让我回味无穷;还在稻田里拾谷穗,感受着丰收的喜悦;或是爬上大树,掏鸟蛋,体验着冒险的刺激。
冬天,雪花纷纷扬扬地飘落,给大地披上了一层洁白的盛装。我们在大塘里滑冰,在山坡上打雪仗,欢声笑语在冰天雪地中回荡,让寒冷的冬天也变得温暖起来。
然而,最有趣、最难忘的,还是夏日的夜晚。
六、七月份的夏夜,酷热难耐,全村人都不在家里睡觉。
太阳刚一下山,各家各户就忙碌起来,把竹床、门板、凳子等搬到“探花花园”遗址边的打谷场上。
大人们一边搬着东西,一边唠着家常,孩子们则在一旁兴奋地跑来跑去。不一会儿,打谷场上就摆满了各式各样的床铺,像一个热闹的露天大宿舍。
全村的人村里人都睡在这里,有的聊天,有的唱小曲,有的讲故事,有的躺着数星星,享受着夜晚的清凉和宁静。
我们全家人自然也睡在这里。父亲常教我认天上的星象,什么北斗七星、南斗六星、北极星、牛郎星、织女星,什么东方青龙、南方朱雀、西方白虎、北方玄武等等。
天亮了,各家各户又都把竹床、门板、凳子等搬回家。
每年夏天,村里都会请一个说鼓书的先生来村里说书。
先生一来,就像给村子注入了一剂欢乐的兴奋剂。他打着鼓板,又说又唱,那抑扬顿挫的声音,仿佛有一种魔力,把我们带入了一个个神奇的世界。
说唱的都是一些传奇故事,我记得的有《七侠五义》《施公案》《王华卖父》《杨家将》等。
先生的表演十分精彩,他又说又唱,声音时而激昂,时而低沉,表情丰富多变,动作也十分生动。
我总是在最靠近说书先生的地方坐着听,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他,听得如痴如醉。
有一次,我听着听着,被故事中的情节深深打动,心中涌起一股悲伤的情绪,眼泪忍不住流了下来。
这时,先生停下鼓板,微笑着对全村人说:“我的书,只说给一个人听了。”
说说笑笑的村民一下子都静了下来,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有人好奇地问:“谁呀?”
说书人指着鼓架子前面的我说:“就是这个小孩,这小孩一定是个爱读书、会读书的人才,将来一定有大出息!”
我听了,脸上一阵发热,心里既害羞又有些自豪。
有没有大出息?算不算大出息?我也说不好,但先生说我爱读书会读书,或许真的有点道理。
从小,我就对书有着一种特殊的热爱。在中馆驿的家里,有不少父亲读过的书,《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幼学琼林》《笠翁对句》《三国演义》《左传》等,好多好多!虽然好多字我都不认识,但我还是看得津津有味。
小时候在中馆驿,我还时常钻到父亲书店的书柜子里看书,那一排排的书,就像一扇扇通往未知世界的大门,吸引着我不断探索。
回乡后,家里的书被我看了一遍又一遍,都快翻烂了。于是,我就到别的村借书看。附近村里的书借看完了,我常常走很远的路去借书。
我有个一辈子的习惯,那就是,没有书就吃不下饭。每当吃饭的时候,我总会先翻开一本书放在旁边,边吃饭边看书。
我的眼睛紧紧盯着书页,嘴里机械地嚼着饭菜,常常只吃面前的一道菜。
母亲见了,总是无奈地笑着,不断地把面前的菜换来换去。
我走路也会看书,而且神奇的是,还不会走错路。